查文炜 葛友华 刘平成 倪文龙
摘要 分析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研究产学研机制对推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总结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与经验,提出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创新人才;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33-0028-02
Study on Producing Application Creative Talents with Mechanism of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Research and Production//Zha Wenwei, Ge Youhua, Liu Pingcheng, Ni Wenlong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needs of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under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studies the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to promote application-oriented role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gives the conclusion of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producing application creative talents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 to enhance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Key words application type; creative talents;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Authors address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224053, China
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它既需要一批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更需要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在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等学校应该积极应对社会创新人才培养规格多层次的需求,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是我国追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现状和需求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活的载体,是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创新成为企业、民族、国家生存发展基本动力的时代,高等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国以才强,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是产业优化升级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高速工业化进程以后,我国工业取得巨大发展,目前经济现代化进程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步入第二阶段——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虽然我国有工程技术人员总量1 000万人,居世界各国之首,但人均产值很低,每百万元产值所需的人数,约为美国的16倍,德国的13倍;我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绝对值已经上升到世界的第5位,但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国外直接投资,关键技术掌握在投资商的手中;近几年,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一些与人才有关的指标(如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人才),我国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最后,与科技人员数量排名第一形成巨大的反差。可见,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极为匮乏。美国曾有一个统计,20世纪50年代,研究开发人才、一线技术工程人员、熟练工人的比例为2∶2∶6,到20世纪90年代该比例变为2∶6∶2。这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化。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制造业仍然占有并将继续占有相当的比例,客观上要求相当数量、多种规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承担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任。
2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正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其实质是促进应用型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产学研合作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是开发潜在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是发达国家促进实现应用型创新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一条成功经验,是高等教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适应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校企密切联合,有利于集成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当前,在中国高校中,产学研结合已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按照社会需求和教育教学规律,实现办学体制和办学机制的转型,更好地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2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现代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通常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3个基本主体之间的合作,三方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中介主体的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其核心是产学研三方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共同完成技术创新活动并使之商品化和产业化。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对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大学与科研院所的造血功能和提高国家整体竞争能力,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国内外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充分证明,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3 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与经验
盐城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建材机械专业,是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早在1980年,原江苏省建材局就在学校设立江苏省建材局培训中心,1996年建材机械由专科专业升格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材机械方向,并在2003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成为沿袭学校传统“建材机械专业(方向)”优势的新专业。在办学初期,学校就形成一种以教学为主,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特殊办学模式。这为形成盐城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产学研互动”的办学特色奠定了基础,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学术传统。20多年来,在各届领导推动下,按照“从具体工作起步,高标准合作”的要求,学校先后与江苏鹏飞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八菱海螺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苏材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等20多家建材行业生产企业和南京水泥设计院、合肥水泥设计院、天津水泥设计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学校20多年来累计培养该专业本专科毕业生2 000多人,其中300多人已成为省内以及国内建材机械行业的领导与专家。该专业已经成为水泥机械人才培养的标杆,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目前,该专业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有: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0个布局合理、质量较高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这些高水平、仿真的校内外实践基地,通过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或实习项目,让学生去具体观察、进行试验、参与技改等,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现代化的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这些科研、实习基地的建设,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也为企业、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4 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产学研合作教育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2)大力发展产学研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工作;3)高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
参考文献
[1]陈婵,李晓强,邹晓东.把造就应用型创新人才摆上战略地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5,(2):25-26
[2]梁俊.创建应用创新型大学[J].教育现代化,2006(5)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