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岩 孙莉莉
【摘要】省略(ellipsis)是语言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省略形式进行研究,揭示两种语言在语篇形式和语篇内容上的异同对于促进我国的英语教学、研究英汉互译规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省略;经济原则;对比
省略是语篇衔接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从而达到简练、紧凑、清晰的效果。由于略去了交际双方已知的概念,而只保留了对方希望得到的新信息,因此,省略句能够突出信息重点,缩少交流间隔、简化表达程序、增加语言效果。本文将拟从名词、动词及小句的省略对比,试浅析英汉两种语言省略衔接的差异。
1 有关省略的理论介绍
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划分,英语的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五大类,每一大类又细分成若干小类。前四种为语法手段,后一种为词汇手段。根据Quirk的分法,英语中的省略现象包括名词性省略(nominal ellipsis)、动词性省略(verbal ellipsis)和小句省略(clausal ellipsis),这种分法也同样适用于汉语。
根据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Martine)的经济原则,人们在言语活动中,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单位,表达最大的信息量。这一原则在语言编码中的具体体现就是省略的使用。在利奇(Leech,1983)的会话修辞理论中,经济原则被看作是语篇修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简约的表达方式。语篇中的省略现象之所以大量存在于各种语言当中,就是因为它符合语言中的这一原则。
由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语言组织特点,英语中形式或形态标记是省略现象的重要语法手段;相比之下,汉语中的省略则大多要靠形式所对应的本质来完成。因此英汉在语篇的省略衔接手段上,尽管存在很多相似性,但由于两种语言本质特点的不同,翻译时为了求得整体对应,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省略需要灵活处理。
2 英汉省略对比
2.1 名词性省略
名词性省略是指名词词组内的中心词的省略,中心词与部分修辞成分的省略,以至整个名词词组的省略。
2.1.1 名词短语中的数词、冠词、定(不定)量词、物主代词等限定成分的省略不同
由于英语是形合型语言,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英汉语篇中名词前限定成分的使用有很大的不同。英语名词前,往往仅仅数词被保留下来,而在汉语中除数词之外,保留下来的还有量词。汉语中如果是显而易见的东西,在语篇中就无需指出其归属者,不需要重复的修饰;而英语受很多语法规则等的制约,即使是省略有些东西也是必须要加上的,否则语篇的整体脉路便无法表达清晰。
如英语中说“You will get no message, because I didnt send any.”句中any后面省略了前面提到的message,而汉语中“你不会收到信息的,因为我还没发呢。”表示限定指代关系的不定量词any也不必出现,语义清晰;而英语中由于动词send具有及物性,在形式上必须要求一个名词性成分与之搭配。再如:例如:吃完晚饭,我去了图书馆。这句话的英译却是I went to library after finishing my supper.
2.1.2 名词中心词的省略
语篇中为了避免重复,英语中心词如果在语境中可以体会到,则通常被省略;而汉语为了强调或达到排比的作用,中心词经常被省略。例如:My friends then gave me in large quantities sympathy, love, joy and tears—things essential for existence.此句的对应汉语应是: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分给了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
2.2 动词性省略
动词性省略是指发生在动词词组内动词的省略或整个动词词组的省略。一般根据动词在动词词组中的成分,分为实义动词(lexical verb)省略和操作动词(operator)省略。
2.2.1 实义动词省略
高名凯认为,汉语中“大半的情形,省略的是主语的部分,不是谓语的部分。因为语言必有所谓,省略了谓语就不成其为语言。”因此英语中实义动词省略只留下操作词的现象远大于汉语,有时甚至把谓语动词全部省略,但在类似的情况下汉语一般不省略。例如: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F. Bacon: Of Studies) 译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王佐良译:《谈读书》)
英语动词不定式标记后的动词可以省略,汉语中虽然没有动词不定式结构,但在相应的表达中的动词一般不省略。例如:You may go if you wish to.对应汉语应为“你想去就去。”
2.2.2 操作动词省略
英语中操作动词的省略主要指情态动词和助动词的省略。当操作词被省略时,句子的主语也往往随之一起省略,一般出现在对话中。例如:What have you been doing?———Playing. 回答当中省略了主语和助动词。但汉语中操作动词的省略一般表现为助动词的省略。例如:“要闹!先要审他!”“审他!审他!……”
2.3 小句性省略
小句性省略指的是整个小句或小句的一部分被省略的现象。由于英汉语篇中交际双方拥有共同的情景语境并不影响语篇的理解,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小句性省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多出现于问答语列中。但省略成分有所不同,而且英语中还常用指称代词等代替前一小句。例如:“没有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不会如此迅速。”“不对!”对应英语为“Without the invasion of imperialism,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can not develop so rapidly.” “That' s not true.”可见,英语中为了使句法结构完整,需要采用一个为主语的指示代词that来指上文中的小句。
3 总结
人脑在语言编码过程中始终遵循着经济原则,因此语篇的省略现象大量存在于各种语言当中。本文对比了英汉两种语篇省略的衔接手段,总结出虽然两种语言的省略方式有相似之处,但由于由于英语形合、汉语意合的不同,省略的用法在两种语言里并不总是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翻译中不可望文生义,要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联系上下文,正确地处理省略连接,使译文规范,行文流畅。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 Hasan, B.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6.
[2]. Halliday, M.A.K. &R.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M].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3]. Quirk, R.et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
[4]. 朱永生,郑立浩,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5].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陶岩(1981.3--),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任职于长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助教
孙莉莉: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任职于长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