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烺
[关键词]赏识评价;心理环境;群体
一、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需求,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评价。在学生心中,老师就是权威的象征,老师一个亲切的动作,一个温和的眼神,一句短短的话语都可能让学生充满力量。因此,我们不要放过任何机会,甚至要创造机会,向学生表达对他的欣赏,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其充满信心,克服悲观心理,因为一个悲观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实,不能很好地接纳自我和身边的人,心灵深处阴云密布,许多人在做之前就开始退缩,这样注定会放走很多机会。相反,拥有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才有利于高效地接受外来信息,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更多的奇迹。我有一个学生屈志强是从偏僻的农村转来的,学习成绩和穿着都不如班里的孩子,在班上总是抬不起头来,有的同学嘲笑他,整天一副悲观、绝望、忧郁的神情,可我发现他力气大,每天到校最早,从不迟到,非常遵守纪律,集体荣誉感强,经常帮助同学提水、打扫卫生。我找他谈心,告诉他你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孩子,很多方面都比别人强,老师很喜欢你,学习嘛,尽到力就行了,不必发愁,一切会好起来,还让他担任每天开教室门的任务,在班上多次表扬他,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脸上已洋溢出自信的光彩,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他,不再有人嘲笑他了。
繁重的功课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于心灵还很稚嫩的学生来说,心理环境并不总是健康的、和谐的,而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老师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关怀、理解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赏识评价”就是一剂良药。
二、创设群体的赏识情境
学校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地方,是家的延伸,要让孩子们感到集体友爱的温馨,感到群体的巨大力量。
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孩子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赏识,而对这些孩子,仅仅依靠教师的“孤军作战”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需要以老师为主导,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孩子“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不乏其例。比如,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各种活动,使其发挥各自的才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小伙伴赏识的目光中,得以自信,不再自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三、把握赏识评价的艺术
赏识也是一种艺术。赞赏未必长篇大论,但赞赏一定要用真情,真心赞赏才有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老师能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就会发现时时有赞赏,处处有赞赏。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孩子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讲究艺术,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助孩子找到不足,又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在评价过程中使用评价艺术,让学生产生被评价的需要,对评价产生信任感,把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上,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愿意朗读课文,只有胆小的“龙师兵”无动于衷,非常沉闷。当我看他时,他怯怯的目光躲闪开我,过了一会儿,好容易举起小手,只到半空又放下了。我赶紧鼓励他,叫他回答,他站起来欲言又止,我两眼含情,面带微笑,轻抚他的小脸对他说:“大胆些,你能行!”终于开口了,语速虽然慢了些,但声音清脆比从前响亮,他终于冲破了封闭自卑而又胆怯的防线,接着他听到了老师满腔热情地评价:“太好了,回答的很棒,也很有见解,这也是你书读得多的原因,同时老师和同学都愿意听到你的声音,很有播音员的天赋。”从此以后,他从“壁上观”的人跻身于踊跃发言的同学之中,经常与同学一道发表各自独特的见解,他的思维活跃起来,妙语连珠的语言,使我眼前一亮。
由此可见,巧妙的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四、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
首先,赏识必须以真诚为前提,只有发自内心的赞美和鼓励才会有震撼力,才能引起共鸣,才能打动学生。其次,赏识不能是无中生有的乱说一通,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老师在表扬学生时一定要说得有理有据,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要在容易被忽略的方面用上“放大镜”,要善于寻找适当的“参照物”,比如和学生的过去相比,和老师本人的小时候相比,和名人相比等,只要言之有理,适当夸大也无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将来可能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可采用“赏识透支”的策略,因为不是因学生有了成功才赏识,而是赏识可以促使成功。
赏识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学生,无论学生做错了什么,都要顺着他们呢?如果这样,势必培养出事事以己为中心,蛮横无理,我行我素的下一代。事实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做错事是很正常的事,老师的出发点当然是想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只是怎样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老师的忠告,发自内心的想改正错误呢?这就要注重批评的技巧了。首先,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平等对待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尊重,决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只有心理距离近了,你的话才能有穿透力和感染力,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状态调整好后,就可以大胆的“批评”了。其次,批评也要讲究序言,我在实践中体验告诉我,最好的序言就是先表扬,可以就学生的优点或其他方面的进步大加赞赏。不要小看这“序言”的作用,它就像一把金钥匙能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它能把学生调整好到最佳的“接收状态”,接下来再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这种赏识的批评要给学生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失败也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相信你能进步。就像好朋友在谈心中的忠告一样,学生就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生命中的珍贵礼物。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同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在教育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从自身找原因,其实学生们原本个个都是天才,我们要热爱他们,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