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菡丹
2009年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第10个年头,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大家的阅读方式,而且给传统写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关于网络作家创作水准认定的问题,一直存在不少争议。2009年6月,在中国作协公布的2009年发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名单中,就有当年明月等兴起于网络的作家。这或许是中国作协给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作出的最好认可。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这是一位“80后”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JL》突起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博客,月点击率均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还被称为“明月门”。2006年,此书一露面就马上销售一空·3年里,销量累计近500万册,其本人博客点击率已达21000万次,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
讲历史居然能达到这种火爆程度,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热度不减,真是个奇迹。更让人们好奇的是,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并非历史专业出身,而是一位学法律专业的公务员。
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身为公务员,石悦平时不喝酒、不吸烟、不泡吧,惟一的业余爱好就是在家看书,看史书。“历史这个东西太深奥了。我无论身处在多小的房间里,只要翻开书,就觉得是在看大海。所以,即使我坐在很小的房间里,也不会觉得孤独。”
当谈起为什么喜欢历史时,石悦说:“每当翻开书,我就能看到很多人的命运。我5岁时,父亲送我《上下五千年》,在后来的7年里,我读了12遍《上下五千年》,到了初中,我开始看二十四史,从《史记》开始看,陆陆续续大概用了7年的时间读完了。我从不做读书笔记,每天只看两个小时,一直坚持到现在,已经养成了习惯。不过,历史书我是‘戏读,当时看的全是有断句的横版,如果那时就看繁体竖版的话,肯定不会有现在的当年明月。”
从2005年开始,在《百家讲坛》的带动下,其他各种通俗讲史的节目和书大量出现。就在人们高呼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通俗说史的时代时,石悦喊着“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的口号,开始写明史。之所以决定写明史,只因“这个朝代我很熟悉,而且这个朝代有很多被人误解的地方”。
石悦坦陈:“开始是给自己写的,慢慢地,就变成给别人写的了口我希望别人了解,希望得到共鸣和响应,还有承认。”
2006年3月10日,这一天,石悦成为了当年明月,发表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篇。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的《临江仙》。这是一首伤感的怀念昔日恋人之作。而“当年明月”这个网名恰恰来自于此诗。
自此,白天上班,他是石悦,顺德海关公务员。晚上一回到家,当拿起笔写明朝的事儿的时候,他就是当年明月。“发表的时候不想用本名,因为不想扬名立万,也不想光宗耀祖。”
历史何其深远,爱好者甚众,而历史典籍对普通读者来说,的确有难度。一样是说史,但石悦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的笔法,《明朝那些事儿》写得有趣,易解,有剧情,有悬疑,有冷不防的幽默。即便是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的人,都不会有阅读障碍。
于是,《明朝那些事儿》红了,当年明月红了,石悦红了。
“在历史写作方面,我只能算一‘票友”
石悦让历史生动地说话了。
“有很多人说我写的是野史,但我可以说我写的绝对是正史。历史本来就不讨人喜欢,因为历史没有大团圆结局。因为戏谑,才能让人把历史从神台上请下来,拉近了看,这是技术,一本书凭技术是可以受欢迎的。而《明朝那些事儿》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明明是—本正史,却让人有野史的感觉。”石悦如此评价自己写的书,并坦言自己可能受到很多作家的影响,但是最喜欢的是余华和钱钟书。
然而,成名之后,石悦仍然不想辞职,甘于作一名公务员。“在历史写作方面,我只能算一‘票友,这不是我的正经工作。把兴趣变为职业就没意思To”
其实,《明朝那些事儿》让他名声鹊起之前,石悦—直都是个毫不显山露水的人。有人曾给石悦总结,“应该懂的你完全不懂,不应该懂的你懂很多。”
还记得上大学时,他第一次洗衣服,把洗衣粉倒在盆里,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问旁边的一个同学怎么办。“他看我很半天,说‘用手搓啊。”还有一次,石悦晚上出去上厕所,结果回来的时候发现宿舍门关上了,自己又没带钥匙,结果他就在门口等了三个小时,等到有人出来,他才进去。对此,石悦的解释很简单:“因为我不爱给人添麻烦。”
大概一两年前,石悦终于发现,原来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觉得别人很奇怪,其实,“在别人眼里我才是怪异人”。可是,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强大,“我20岁就考上了海关,第一次拿工资好像就是6000元,生活毫无压力。所以,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开心,经常扫视周围的人,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我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如今,刚刚加入中国作协的石悦在同龄人中可以说真的是很强大了。作为一个非历史学专业人士,他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却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明史学家毛佩琦写序,并且对其的评价非常高。书的销量更是节节攀高,连石悦本人也说出乎意料。“当到7400万册的时候,出版商告诉我‘改革开放30年以来,你这个书的销量可以排到前20名了。”
一位同事至今还在感慨:“真是没有想到,他就是当年明月12000年大家一起进海关,几年来他绝对默默无闻。平时习惯独来独往,书不离手,思维独特,说话总让人莫名其妙。没想到,有这般能耐!”
“写的幽默的不是历史,幽默的只是我”
虽然《明朝那些事儿》的写作风格嬉笑怒骂,用了很多时尚元素和流行语汇去描述历史,但其内容却绝不是所谓的戏说。为此,石悦需要查找上千种史料,包括古本、笔记,以及杂谈等。“史料浩如烟海,但是更加浩如烟海的,不是史料,而是历史的看法。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看法。”
当被问及“在你眼里,历史和故事的区别是什么”?石悦说:“我觉得历史很狡猾。我从历史中看到的是痛苦,挣扎、悲伤、追悔莫及,看到的是情绪。它不是故事,是真的,这就是历史的秘密。所以,我自己承担了这些历史沉重感,但是我又希望大家明白,所以我用了一种轻松的方式来讲述。写的幽默的不是历史,幽默的只是我。”
今天,“80后”作家,尤其是网络作家已经是一种文化现象,他们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他们不会树立不切实际的宏伟目标,但却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着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更加注重自我的个性与空间,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
石悦最近被借调到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的编辑。他仍然坚持每天写三四个小时,周一到周五写,周六、周日找材料。
“赵本山曾说他每次膨胀的时候,就会跑回老家的小山村里看两眼。而我每次膨胀的时候,就去看历史书。在历史面前,很多事情都过眼云烟。”当人们在纷纷议论这位畅销书作家能挣多少钱的时候,石悦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我不想名留青史,也不想永远大红大紫。三年前,我就说过我不会一直红下去,也不想一直红下去。”
石悦,这个“80后”说史明星在看透历史的同时,对自己的人生也看得更加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