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 禹 之 昆
欢庆建国60周年的礼炮声刚刚过去,人民大会堂又迎来一次特殊的盛会。10月17日,由民间学者李土生积十数年心血、为每一个汉字书写“传记”的汉字研究巨著《土生说字》全卷本出版首发暨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厅隆重举行。
这套由中央文献出版社重磅推出的800万字的著述,反映了7000个汉字的衍变及文化内涵,分普装本(24册)和精装本(4卷)两种,所解读的7000个汉字包括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O个。通用字3500个。如此浩大的文化工程,仅凭李土生一己之力奋力完成,其问所耗心力,该是怎样的一段传奇?
脱下橄榄绿,坐上“冷板凳”
——研究国学成其人生目标
李土生出生于浙江东阳,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武坛高手。或许是自小受家乡“勤耕苦读”风气熏陶,或许是“婺之望县”、“歌山画水”的习俗浸染,李土生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这使得他对于文字的灵感和奇思妙想令人叫绝。
中学毕业后,李土生参军入伍,入党、提干,后进入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习深造,在武警部队一干就是18年,始终是个出色的军人。紧张艰苦的军营生活,丝毫没有消泯他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初衷,反而更加磨练了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力,他见缝插针坚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在哲学、易学、儒学、道学、佛学、养生、气功、书画等方面均有心得,由于勤于思考,笔耕不辍,于点滴中积累起丰厚的学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人生涯中谁都会面临一次转业复员的选择。当这种选择也降临到李土生头上时,他的选择几乎让战友们目瞪口呆!以他的职级、才干和人品,完全可以到地方后安排一个不错的职务,起码也可进机关,当公务员,衣食无忧地度过后半辈子人生。而他,竟然选择了自谋职业——以一点可降的转业费自组了一个所谓的文化公司,开始了他自立自费研究国学的创业之路!
汉字研究是传统文化研究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由于汉字是传承文化的信息载体,是整个汉民族文化的构成因子,只有对汉文字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才可探骊得珠地掌握汉民族文化。研究中国文化而不研究汉字是难以想象的,学习中国文化不理解汉字的深刻内涵同样是难以想象的。出于对“小学”的浓厚兴趣和对汉字研究现状的忧心,李土生自组文化公司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决心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搞汉字研究。他说:“我为每一个汉字写‘传记,既是记述历史,也是阐述现实;既是与读者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也是在进行社会与人生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作为民间学者,李土生当然得不到学术体制的保护和科研经费的支持,研究过程的艰难坎坷可想而知。研究开始时,李土生不会用电脑,又有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录入工作需要助手帮忙,于是,几台电脑,几张办公桌,几个书柜,这就是“土生文化公司”的全都家当。
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他上午给助手们讲汉字下午请他们整理录入,下班前,将助手们整理的资料打印出来,晚上回家修改。每晚他都要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然后,睡上两三个小时,凌晨五六点钟又要早早赶到工作室,准备当天的讲课内容。春秋代序,寒暑易节,他不改初衷,这套“程序”一执行就是数年。
在学历等于能力、文凭等于水平的因袭观念的影响下,研究条件苦,别人不理解,论文发表难,专著出版难,成果鉴定难,社会认可难更是每一个民间研究者都会遭遇的尴尬。冷漠、拒绝、嘲讽、不解等滋味李土生都尝到过。但是,他把汉字研究看作自己不容推卸的使命,咬牙坚持着。
十载寒暑,他的“土生文化公司”没见多少“发展壮大”,但他的研究成果却以“日进斗金”的速度一往无前。2007年,他的10卷本《土生说字》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率先出版,他仍不满足,继续披星戴月,继续着这项要给每一个汉字都填写一张“履历表”,说出它们的来龙去脉,也说出它们的内涵外延的浩繁工程——_直至今天,终成正果!
穷经皓首为“说字”
汉字,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并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素有历史文化的“化石”之称。汉字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以其独特的形式,体现了汉民族认识事物的特定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
“每个汉字几乎都是历史信息的储存箱,它的结构及其笔画都蕴藏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能反映过去,能直观现在。”李土生说,“汉字是整个汉民族文化的构成因子,对汉字的研究可以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但是,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汉字简化运动,造成了汉字“失血”过多,造成了汉字文化信息的大量流失,同时也造成了文字和文化的断裂。其突出的特征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丧失对古汉语的了解,甚至丧失了对繁体字的认知能力,大部分人只习惯用简体字进行交流,仅把简体字当成一个个枯燥艰涩的符号,对汉字的滥用、错用、误解、误读比比皆是。
基于这种现状,李土生采用识繁释简的研究方法,在繁体字和简体字的认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试图在充分吸收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努力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土生说字》书遵循的体例是先拆字,然后解释每个汉字的基本义项,最后对该字进行文化的阐释。
经多年研究,李土生通过对汉字的溯本清源,一个个惊人的“密码信息”被他逐一破译。汉字的形体演变尽管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文、楷书等许多阶段,它的形体依然保存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先民造字,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可以说。汉字中,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王制礼仪莫不周载,古人的生存智慧、生活经验、社会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理等都深深地熔铸在这一个个汉字之中。
近年来,李土生在世界各地边讲中国传统文化,边传授中华术数。他在南非与黑人硬汉过招,在英国和绅士夫人恳谈,在意大利与友人辩论,在新加坡向公众演说,无非是为汉字、汉文化的传扬尽一片赤子之心。有不少外国友人都甘拜他为师,李土生第一个要求就是让他们学习汉字,讲好汉语,热爱中华文化。
《土生说字》只是李土生在汉字研究方面较为成熟的成果,与此同时,他也在整理这几十年在儒、释、道、养生、中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届时,他还会将多年研习传统文化的这些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或许,他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如《土生说字》横空出世一样的传奇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