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践

2009-01-14 09:35王丽娟
学理论·下 2009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

王丽娟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数众多的幸存者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面对灾区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如何安抚其情绪及进行心理矫治,成为教师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B845.6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09) 32-0160-02

一、学校心理危机三级干预体系的建立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就是从事心理工作专业人员通过交谈、疏导、抚慰等方式,帮助心灵遭遇创伤的患者进行调整,帮助当事人从危机状态中走出,尽快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的一种治疗方式。灾难发生后,学校迅速组织心理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干预援助计划,建立了学校心理危机三级干预体系。

第一级是针对全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针对灾后师生的精神状况重点开展师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学习状态。

第二级是针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开展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有明显创伤、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参与日常活动;采用个别或团体治疗提供情绪支持、建立沟通桥梁,让学生描述、刻画所遭遇到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感受,协助他们面对所遭遇的危机事件;鼓励他们真实地评估自己的处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重新建立心理的归属感。

第三级是对处于危机状态学生的积极干预:对于出现明显心理障碍,濒于崩溃的学生,要优先给予救助,首先让他们直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解开其心中疑虑,同时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和鼓励,可以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认知行为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避免发生意外,帮助他们尽快摆脱痛苦。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学校心理危机三级干预体系建立在对全体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区分的基础上。地震发生后,学校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院领导、学工部、辅导员、学生会四级联动,对全体学生逐一进行甄别后大致划分了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

我们对重点人群采用“稳定情绪”、“放松训练”、“心理辅导”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下面梳理出几个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

5.12地震发生时有2000多名同学在教学楼上课,他们较长时间亲身感受强烈地震的恐慌,同时产生无法逃生的绝望感,所以普遍出现心理病症,包括焦虑、恐慌、畏惧夜晚、以及不明原因的生理问题等。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部分学生最需要的是心理疏导和情绪重建。由此我们运用目前在美国实施多年且颇具成效的“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简称C.I.S.M.)模式,对这2000多名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我们把C.I.S.M.的实施简化成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倾诉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叙述他们的名字(可围成小团体进行,随机划分的小组成员不一定互相熟悉),说明在这次地震中发生什么事情。目的是提供他们对地震经验的再造,并针对此事件表达出适切的事实。我们询问的问题是:他们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经历了些什么?看见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和做些什么?同学们纷纷主动发言,把地震的亲身感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初步减轻了对地震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也认识到并不是自己独自一人在感受着地震。

第二步是思考阶段:我们要求这些学生共享当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寻常事件时,他们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大多数同学们在陈述中提到了对生死的重新思考,我们及时展开对生命价值的大讨论,引导谈话远离地震主题,进一步给同学们减压。

第三步是反应与症状阶段:反应阶段涉及分享当场、现在与事后的感受,这包括事件后所经验的任何生理的,情绪的,认知的或行为的征兆或症状。我们询问学生:这次地震中最糟的部分是什么?假如有一件事情你可以将其从这次地震所产生的意外中删除,那将会是哪一件事?或问他们:当时你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灾后至今,一直持续困扰你的感受或行为有哪些?大多数同学表示无助、恐惧是地震当时最强烈的感受,有人说没有和亲人朋友见上最后一面觉得最糟糕,我们一一记录每个同学的感受,并由老师进行一对一的面谈。

第四步是教学与再保证阶段:在征兆和症状被表达出来,学生将得到再保证,意思是说,老师将以肯定与支持的口吻说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都是正常反应,并再补充一些或许尚未表达出来的额外征兆与症状。在这阶段中我们也提供了正向的因应方式,特别是一些已经浮现出来的。

经过四阶段的心理干预,大多数同学认识到自己在地震中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心理疏导和情绪重建后心中的恐惧感减轻,焦虑症状有明显好转。针对个别出现生理问题如痉挛、头痛等的同学,我们把他们送往心理疾病医院进行诊治。

案例二:

小Y,女,大三学生,家住平武县。由于平武县在此次地震中受灾严重,而且由于地震后与家乡通讯中断,小Y无法和家人取得联系,心中万分焦急,又无法回家探望,出现从开始逢人一张嘴就泪水涟涟发展到自言自语、茶饭不思,在明知道通信中断的情况下三番五次到系里询问家里情况,最后行为出现异常。

针对小Y由于急切与家人联系焦急过度而导致的行为异常,我们心理干预小组首先和她进行了沟通,在确认她很想现在就跟爸爸妈妈讲讲话,来表达自己的思念、担忧之心后,我们做了一个情景模拟。

我们当时就在社工实验室做了一个假的一个人,摆了一把椅子,在椅子上披了一个衣服,对小Y说把眼睛闭起来,这就是你的妈妈,你抚着她的背你跟她大胆的讲,你想讲什么你就讲什么。

在大家都离开实验室后,小Y沉默了一会儿,极度的思念让她开口说话:爸爸妈妈对不起,我真是一个不孝的孩子,你们在关键时刻、最需要我的时刻,我居然无法回到你们的身边,我自己只在学校里顾着抗灾、抗灾,把你们给忘了,我现在真是生不如死。一边哭,一边讲,那真是痛哭流涕。

这个时候我们让老师们一个人扮演他的爸爸,一个人扮演她的妈妈,同时跟她讲话,有一个老师是认识她的,他扮演他的爸爸,跟她讲:孩子,其实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你无法离开学校,这不怪你,都是抗震的要求,爸爸妈妈绝对不会责怪你,你对爸爸妈妈是如此的孝顺,我们也一样很挂念你,相信地震很快就会过去,我们很快会团圆的。

通过这样的交谈,扮演爸爸的老师就讲那么一句话,她是来回来回讲的。整个过程我们进行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访谈后,小Y觉得轻松了很多。心理辅导的第二天,她基本能独立活动了,而且参与了学校抗震知识宣传等工作。在通信中断几天后,小Y跑来给我们说她和父母联系上了,抖擞的精神、满脸的喜悦告诉我们这次及时的心理干预是成功的。

案例三:

小T,男,藏族,大一学生,家住安县,在这次地震中他唯一的姐姐遇难。当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他的生理需求完全消失,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也不再去过问其他亲人的情况,对尚在医院中的父亲也不闻不问,这些都是有违正常人的反应的。

家人的遇难使小T处于极度的悲恸绝望中,并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心理、生理行为异常,我们对小T的心理干预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我们派专人给小T生活、生理上精心的照顾,尽量体现个性化、细节化,让他感受到关爱;第二阶段:我们引导小T将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宣泄出来,在这个阶段里,最主要的是倾听,倾听之后,我们帮助小T认识、面对、接受失去亲人的事实,这是成功干预的关键所在;第三阶段:灾难真相出来后,我们帮助小T及时和其他家属联系上,使他们相互取得心理支持。同时,我们让小T的朋友鼓励他进食,以避免因身体不适加重悲伤。小T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恢复得比较缓慢,目前仍是沉默不语、离群索居,但是已经有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是让其与家人取得联系,安排住院治疗。

三、灾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与心理受伤者语言交流要讲艺术

安慰者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抚慰受难的心灵。心理干预人员不能把自己定位成拯救者,而只能定位是共同的亲历者,是不愿意退缩的陪伴者。平日里很多听起来安慰的话,其实都是无用的,而且很多还会起到反作用。比如说:“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幸存者的体验是撕心裂肺的,你这类轻飘飘的话会令他讨厌,死去的亲人是无可替代的,幸存者更渴望与他们同甘共苦。

另外,必须提出的是,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工作人员往往会采取隐瞒真相的方法,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慰,这是不利于心灵康复的。研究表明,只有自己从残酷现实中走出来才能彻底医治精神创伤,没有经过此类经历的人往往长期生活在阴影之中,从而导致抑郁症和各种心理障碍。

(二)心理危机干预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

工作人员要下力气寻找此次震灾中顽强与灾难抗争,积极、乐观、自信的榜样,尽快用文字、图片、影像各种形式展现并宣传;搜索唐山大地震资料,展示震后家园重建过程以及新唐山的面貌,展示震后受难群众的现状,展示他们自强、自立、自我奋斗的事迹。用榜样的力量鼓励灾区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情绪易受影响,要让他们看到重建家园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顾丽萍,许百华.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2]朱海娟.心理治疗中相通的干预机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0).

[3]叶浩生.心理治疗领域的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J].心理科学,2007,(3).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辅导员针对需要危机干预学生的帮助技巧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培养研究
人文关怀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索
试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