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失业问题探讨

2009-01-14 09:35汪佩元
学理论·下 2009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

汪佩元

摘要:大学生们的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失业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失业;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2—0107—01

一、大学生失业现状

大学生失业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在毕业以后的半年内没有找到工作岗位,而且没有接受继续教育或培训,且正在主动寻找工作的经济社会现象。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212万,比上年增长了46%。从就业信息看,社会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增加。2007年全国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个,与2006年基本持平;而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增幅20%,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了559万人。由此看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首先,1999年试图以启动教育消费为突破口实现刺激消费,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扩招”的重点先是本专科生,然后是研究生。大规模的生源扩张,本身就可以带来教育行业对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增加;而较多的就业人口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可以暂时缓解对就业市场的压力。其次,自去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增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十分有限,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困难,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失业现象,这也是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竞争导致优胜劣汰,失业现象是必然存在的。最后,失业的存在并不代表社会人才需求处于饱和状态,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失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本文认为目前结构性失业占主导位置。

二、大学生失业原因

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造成的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渐完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转,企业摆脱了就业指标的约束,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目标,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劳动成本和劳动边际生产率的比较。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成为企业也就成为企业改革的目标。而大学生一般眼高手低、追求大城市和高薪福利待遇等情况,进一步加深了就业的难度。

2.大学生自身原因。从价值取向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行动较为独立,对自己的人生思考也更多,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并未急于就业,而是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在对市场进行考察的同时不断地对自己重新估价。在失业现象中,大量存在着“自愿性失业”,或“选择性失业”。他们愿意工作并且具备劳动能力,但是对已有的工作机会不满意而宁愿选择失业,继续寻找工作。另外,大学生不愿意先去农村或西部地区工作,一是怕吃苦,二是担心一旦进入较为低等的就业环境就难以攀升到高等的就业环境,阻碍今后的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的自愿性失业并不是无法就业,而是对将来教育收益最大化进行取舍的结果,他们更着眼于未来获得的收入,而放弃目前低于自己期望值的工作。

3.大学专业设置与实践难以协调。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学无以制用。目前,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趋同现象日益严重,一个前景看好的专业,往往各个高校都一哄而起,竟相而上,造成专业设置竞争上的随意性、盲目性,诸如目前的机械、电子、信息、管理等专业就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趋同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而且也将加剧在一定时期区域范围内毕业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矛盾。

三、大学生失业对策

1.加强规划引导。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现有教育资源情况,综合考虑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加强规划指导与调控,尤其要注意处理好面向市场所需的灵活性、保证教学质量所需的稳定性、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所需的超前性和学院办学的效益性等四者关系。加强高等教育各专业之间格局,按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特点进行办学、治学和管学,坚持着眼于世界和未来规划高等教育发展,立足于国情搞好教育工作。

2.调整择业心态。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最重要是转变择业观念,包括择业标准,择业途径,心目中的理想职业设定,择业地区选择等的转变。如今,许多大学生将“四院”:校园、机关大院、科研院以及医院作为择业首选。这种作为“天之骄子”只能从事稳定、优越工作的思想依然对当代大学生有较深影响,非大城市不去、非大公司不去、待遇不好不去、职务不高不去的“四不去”现象普遍存在。专家指出,大学生要想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时要有“低就”心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有来自高校扩招后同类人才的竞争,有来自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纷纷“下嫁”的压力,有来自中专、职高等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竞争。

3.提高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道德等方面),是求职的最基本的条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弹性最重要的途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大学生仅满足于本专业范围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复合型国际人才应有的基础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因此,作为高校的大学生决不能放任自己,一味贪图安逸与享乐,而应看清现状,珍惜大学的黄金时间,提高综合素质,增加成功就业的筹码。

4.其它的措施和方法。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第三产业去。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出现第一产业劳动力绝对减少,第二产业劳动力相对减少,第三产业劳动力相对和绝对增加的趋势。另外,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参军入伍。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蒋一鸣.从就业弹性看大学生就业现状[J].甘肃农业,2004,(11).

[3]邹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实践与探索,2009.

(责任编辑/王丽君)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