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川
“把那些讨厌的鼹鼠炸出来!”
最早这句话曾是越战时期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著名俚语,而后来它却成了美国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推销其新型钻地弹头的宣传口号。
两类钻地弹的技术指标
当下的钻地炸弹依据钻地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使用串联式战斗部破坏防护层的钻地弹。其主要原理是在主战斗部前面加装一个聚能装药战斗部,它利用聚能装药产生的自煅弹丸打出一个较大的穿透孔,然后主战斗部通过这个孔侵入地下工事内部进行爆破。目前欧洲各国研制成功或者在研的大多是串联式钻地弹。
第二类是以动能进行侵彻的钻地弹。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发动机产生的高动能对目标进行撞击,侵彻地下设施的防护层,如同用大锤将铁钉钉入地下一样。动能钻地弹的主要特征是弹头比较尖,弹体成细长状,弹头和弹壳体采用了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的合金钢,装药量要比爆破弹少得多。动能破坏机制对炸弹弹着角和攻角的要求极为苛刻,如果不是以合适的角度砸进土里的话,就很容易跳弹或打歪。
动能钻地弹的威力较之串联式钻地弹更大,对土壤的侵彻力能达到300米,也能穿透30米厚的混凝土防护层,因此受到美俄军方的热捧。美军现役装备的BLU-109/110定装动能钻地弹,以及先进动能侵彻弹BLU-116B,都是直接使用动能贯穿土壤层和防护层来进行地下打击的。这些美式钻地弹的最大特点就是尺寸和重量都比较小,可以方便地装载到各种炸弹和导弹载体上,因此,普通的巡航导弹、航空制导炸弹、火箭弹、战术导弹、弹箱式布撒器、潜射导弹甚至是洲际弹道导弹,都可以改装为钻地武器。
钻地弹的制造需要克服许多技术上的难题。
相对来说,串联式钻地弹需要的技术比较简单。其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如何设计出一款体积小、威力强大的前端战斗部,在主战斗部到达之前顺利地炸开一条通道。同时,主战斗部则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抗暴性能,不至于被前端战斗部的爆炸影响到本身的安全和飞行轨迹。显然,与动能式相比,串联式的技术门槛比较低。
具有战略意义的必杀武器
钻地弹如今已经发展成一个种类繁多的大家族,其中以美国、俄罗斯两国的装备技术最为先进,型号最为齐全。
美国的近期目标是发展以小直径钻地灵巧炸弹(SDB)、巨型钻地弹(MOP)和高速钻地弹(HSP)为主的先进钻地炸弹系列。但美军的技术预想远不止于此。
根据美国国防部战略计划局和美国空军技术预研室的设想,未来美军钻地弹头将具备击穿整个花岗岩山体,摧毁假想敌国位于地下300~800米的中央指挥中心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美战略计划局和空军拨款进行了一系列先进技术研发。比如,更加适合钻地弹头的“多事件硬目标引信”,为钻地弹侦测地下设施深度和具体位置的“地下目标综合情报系统”,利用数字仿真技术对钻地弹进行研发的“数字钻地弹”技术。
美国空军提出了未来钻地弹的几大构想,其中包括:从近太空轨道发射的“箭”式钻地弹以超高速直射地球上的地下坚固堡垒,它可以达到800米的穿深;利用精确制导技术引导多枚重型钻地炸弹反复对同一目标进行贯穿,从而达到鱼贯式钻地轰炸的效果。
美国还在研究使用洲际导弹来运载巨型穿地弹头进行全球钻地打击的可能性。这种项目一旦成为现实,钻地弹就将升级为具有全球打击能力、能够对敌国地下要害目标进行一击必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打击兵器。
(摘自2009年第10期《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