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把握几个环节

2009-01-14 09:35江金权
党政干部参考 2009年12期
关键词:票数执政党科学化

江金权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是什么呢?《决定》虽然没有具体论述,但在全文都体现和贯穿了这个要求,概括起来主要包含这些内容:必须更好地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1、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要标志和首要任务就是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也就是要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僵化地、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不了马克思主义。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包括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应该看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有其客观规律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把握,有大量的复杂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破解。前面说到,我们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对腐败等方面下的功夫很大却效果不佳,说明我们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研究得不够,还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它。特别是对党的建设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我们都还没有真正破题。理论上不清醒,制度设计、实践推进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而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践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努力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科学运用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进一步形成科学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为党的建设新的实践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使执政党建设不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2、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社会组织机构和活动方式的变化,迫切需要对党的建设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在这方面,《决定》已经提出了一些新举措。比如,《决定》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

在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方面,《决定》强调,“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按照各自功能定位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增强吸引力、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还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决定》同时就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作出部署,指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普遍推行机关部门、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这些都是提高党的建设方法科学性的重要举措。

大量事实表明,如何提高党建工作的网络化水平,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决定》提出要办好党建网站,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等,目的就是要运用网络技术来开展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我们必须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实效。

3、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努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课题。

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努力增强制度和制度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

首先,要在系统总结与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建设。对已经建立的好制度,要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对中央已经确定包括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的制度,或者实践急需而条件基本具备的制度,要抓紧制定;对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实践急需而条件暂时不具备的,要抓紧研究、创造条件。同时,对实践证明不完善的制度要抓紧完善,对实践证明不科学、无效果的制度要及时废止。必须明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总结与反思经验教训不是否定改革,不科学、无效果的制度无论什么时候建立的都应废止。

其次,要在健全制度体系上下功夫。任何一项制度,都必须在一定制度环境、制度体系中发挥作用。在现实中,一些制度从个体角度看是科学的,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环境,它就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因而从制度体系角度看,它就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比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票数,“既重票数又不唯票数”是一种科学的理念和规定,但是这给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票数符合领导意图时就“重票数”,票数不符合领导意图时就“不唯票数”,只要是主要领导的“意中人”,无论其民意基础如何都能提拔,反之亦然,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基础作用和对主要领导的制约作用根本体现不出来。这当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推导,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实。这说明,一项制度是否科学、合理,要放在整个制度体系中去衡量。

总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只有不断增强制度和制度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才能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保障。

4、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认识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说到底是要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理论创新,都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为前提的。

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完成。社会运动的规律是蕴含在社会实践之中的,需要人们通过观察社会运动轨迹去发现、去认识,这是一个观察一分析一比较一推理的过程,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研究执政党建设实践,通过纵向的、横向的比较,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工作,不断认识掩盖在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之后的事物本质,求得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摘自10月22日《组织人事报》)

猜你喜欢
票数执政党科学化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逻辑思维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加强纪检工作科学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