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洪茂
影响育肥牛养殖效益的因素较多,如饲料质量和价格、牛的买卖价格、饲养技术水平、气候、牛自身因素(如品种、年龄、性别、体重)、疾病等。本文就怎样提高育肥牛养殖效益谈谈个人看法。
一、肉牛育肥目标要明确
据笔者调查,当前牛肉市场“南烤北涮”、高价牛肉供不应求,一般牛肉低价位竞争的局面不仅存在,还会维持较长时间。高价牛肉市场因制作、风味、习惯等的不同,又分为以日本餐饮为代表的较肥牛肉型、以欧洲餐饮为代表的瘦牛肉型和以美国餐饮为代表的肥瘦适中型。优质牛肉市场以嫩度的要求为最高、以肌肉纤维中有适量脂肪(脂肪含量为18%~22%)为特色。育肥牛饲养户首先要对上述牛肉市场有较深入的了解,并对周边的肉牛屠宰户所需要的牛肉质量有更深入的了解,适时满足肉牛屠宰户的需要,确定肉牛育肥目标;其次要制订达到育肥目标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应避免或减少肉牛育肥目标不明确就投资肉牛生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肉牛育肥技术要到位
1. 饲料配方设计
肉牛育肥期的饲料配方是依据肉牛营养需要标准(我国常用的肉牛营养标准有NRC、综合净能、肉牛单位)分阶段设计的。设计的饲料配方要能满足以下条件:饲料清洁卫生、安全,符合肉牛营养需要,适口性好,价格便宜,饲料来源丰富可靠,与育肥目标相适应。采用电脑设计饲料配方简便、快捷、准确。
2. 日喂量的确定
有了较好的饲料配方,饲料日喂量合适才能获得最高的增重和最低的饲料成本。每天每头牛的饲料喂量要根据其体膘、体况、增重量设计(育肥期最长30天应测量体重1次)、气候条件、育肥目标(体重增长期、肉质改善期)等确定。
3. 饮水
肉牛育肥期间,饮水的供给最易被忽视,绝大多数养牛场的育肥牛是在缺水状态下生活的。1头正常生长的育肥牛(体重400千克)每天需水量为30~40千克。
4. 技术服务应到第一线
目前,肉牛饲养户的养牛知识、技术水平正处在深化和提高阶段,需要先进的、成熟的、适用的、有效的养牛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是否到位是提高养牛户效益的重要环节。技术人员只有经常密切接触肉牛,了解肉牛的生活状态,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三、降低饲养成本
饲养成本上涨,表现为饲料价格上涨、架子牛价格上涨、运输成本上涨、人员工资上涨、肉牛育肥技术不到位造成育肥牛增重少、肉牛出售时价格下调等。降低饲养成本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 注意饲料含水量。饲料含水量影响肉牛饲养成本,如玉米价格为1.6元/千克时,每使用100千克含水量17%的玉米比使用含水量13%的多支出8.87元(按干物质计算);一个年出栏1000头的育肥牛场使用玉米80万千克,仅因玉米含水量提高4%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70960元。因此,养牛户在购买饲料时要特别注意其含水量的高低。
2. 选用合适精饲料。用于肉牛育肥的精饲料按其料形分为粉状料、颗粒料、片状料(热压片、蒸汽压片)等,不同料形的饲料其饲喂效果也不同。①粉状料。在育肥牛饲养中最常用,其优点是生产设备简单、造价低,生产成本低;缺点是适口性差,加工生产时对环境污染较大。②颗粒料。优点是便于变更饲料配方,便于在饲料内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保健剂、抗氧化剂,有利于包装、运输和储存,饲料利用率高,可避免牛挑食;缺点是生产设备成本高,比粉状料加工设备高18%~20%,生产成本比粉状料高8%~9%。③蒸汽压片饲料。制作要点:着水潮湿(使饲料含水量为22%左右)、高温蒸煮(100~105℃)40分钟、压片(片厚0.7~1.2毫米)、冷却干燥。优点是饲料经高压高温蒸煮,所含淀粉发生糊化,使饲料芳香,牛喜食,可提高饲料消化率7%~10%,提高增重5%~10%。比较而言,育肥牛场使用蒸汽压片饲料,既能提高肉牛增重,又能提高饲料利用率,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方法之一。
3. 选择架子牛。①架子牛品种。育肥目标确定为“体重增长型”时,选择杂交牛效果好;育肥目标确定为“肉质改善型”时,选择体型较大品种牛效果好。②架子牛年龄。肉牛在不同年龄阶段增加体重的成本有较大差别,1~2岁架子牛育肥期每增加1千克体重消耗的饲料量较4~5岁的牛少,因1~2岁架子牛增加的体重部分有肌肉、骨骼、内脏器官,而4~5岁牛增加的体重部分多为脂肪,饲料中能量转化为肌肉、骨骼、内脏器官的效率高于脂肪。③架子牛性别。年龄、体重相近的阉公牛和公牛在相似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育肥饲养,屠宰后测定,肌肉呈现大理石花纹的能力(即育肥期体内脂肪沉积的能力)阉公牛比公牛好,阉公牛育肥饲养后牛肉的嫩度也比公牛的好(3~3.5∶4~4.5)。公牛育肥饲养时增重速度虽比阉公牛快7%~9%,但公牛牛肉的卖出价比阉公牛的低,综合比较公牛育肥的效益不如阉公牛。④架子牛体重体膘。育肥目标确定为“体重增长型”时,体重较大、体膘较瘦的牛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育肥目标确定为“肉质改善型”时,较小体重开始育肥获得的牛肉质量好,饲养利润大。养牛户要因地制宜选择育肥牛的品种、年龄、性别、体重体膘,以提高养殖效益,降低饲养成本。
四、减少销售环节的损失
1. 及时出售
当架子牛经育肥达到膘肥体胖时,增重速度远远低于育肥期的前、中期,饲料转化率低,养牛户应及时结束育肥并出售,以免增加饲养成本、减少利润。此外,牛维持生命的维持需要随牛的体重增加而加大,如体重300千克时的维持需要量为23.2兆焦,体重500千克时的维持需要量为34.1兆焦。500千克的育肥牛1天的维持需要量折合成玉米(玉米饲料的维持净能为9.12兆焦)为3.73千克,多饲养10天就无谓地消耗玉米37.3千克。
2. 运输体重损失
肉牛育肥结束后运达屠宰厂的过程中,由于应激反应、车辆颠簸等,体重会受到损失。笔者对不同运输距离的肉牛失重量进行了统计,见表1。按当前牛价15元/千克计,短程运输损失70.5~114元,远程运输损失390元。肉牛运输时失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属正常现象,但是,必须事先把这部分损失考虑在饲养成本中。
3. 暗箱操作损失
肉牛直接卖给屠宰厂,遇到暗箱操作的损失惊人。作者于2000~2001年实地考察测定某肉牛育肥场,送往4家屠宰厂的育肥牛共441头,出场前个体称测体重,经过1个多小时近60千米的运输,到达屠宰厂立即卸车称重宰杀,4家屠宰厂称重后的运输失重平均达51千克以上(见表2)。
屠宰前活牛称重比较公开,买卖双方均看秤、记录,但胴体称重只有屠宰方操作,养牛户无法看到实测胴体重。肉牛计价依据为屠宰率,计算公式为(胴体重/屠宰前体重)×100%。以屠宰率52%为肉牛作价的起点,增加或减少1%,每千克体重增价或减价0.2元。不难看出,在屠宰前体重不变时,胴体重越小,屠宰率越低,肉牛计价就越低。在屠宰前称重和胴体称重双重有误情况下,可能还会导致损失更大。
4. 控制出售牛体重,减少损失
肉牛体重有育肥结束体重、出栏体重、计价体重之分,育肥结束体重是指按育肥设计育肥饲养终了日的第二天早晨喂料饮水前的实测体重,出栏体重是指肉牛离开育肥场时的实测体重,计价体重是指肉牛屠宰前的实测体重。对育肥牛场(户)最具实际意义的是计价体重,它是计算育肥牛场(户)生产产值的依据,也是计算育肥牛场(户)生产业绩的依据。屠宰户收购肉牛以屠宰率为计价根据,适当控制出售牛体重能达到减少损失的作用。实例计算如下:体重500千克的肉牛,经过饥饿后体重减为470千克。体重500千克时的出售价为7000元(屠宰率为52%、14元/千克),停水停食后体重减少30千克,屠宰率却可提高(58%),每千克活重计价也随之提高(15.2元/千克),体重470千克的出售价为7144元,比体重500千克售价高144元。因此,养牛户出售育肥牛时,一定要把计算体重标准、计价标准了解清楚。
五、完善养牛服务体系
市或县技术部门要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技术服务,还要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架子牛产地交易量、交易价格、各种饲料价格、疫情、牛肉的市场需求量等。为能获得公开、公平、公正的育肥牛交易,要成立养牛协会,尝试前店后场式经营,尝试委托屠宰或养牛户与屠宰户建立较紧密的联营体,共同创利,获利后共同享有。国家也应尽快出台具有权威性的肉牛屠宰标准,以维护养牛户的利益。
(作者联系地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邮编: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