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情报安全问题研究

2009-01-11 07:39李军舰王以群
现代情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竞争情报安全

李军舰 王以群

〔摘 要〕本文将有关竞争情报及竞争情报安全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目前的发展趋势提出企业竞争情报的安全问题。利用人——机系统理论,把影响企业竞争情报安全的主因素分为人、机和环境3个方面,在对企业竞争情报安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规避竞争情报安全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竞争情报;竞争情报安全;人机系统;安全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11-0175-04

Study on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curityLi Junjian1 Wang Yiqun2

(1.Office,Chang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Changde 415000,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4210 01,China)

〔Abstract〕After statistically analysing the research papers o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curity,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corporation issue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curity on current trend of development.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curity in the corporations were divided into man,machine and environment by the theory of Man-machine system.On the basis of analysis,various effectiv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avoi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curity in the corporations.

〔Keyword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curity;man-machine system;security

竞争情报是制定企业科学决策的依据。它可以将来自企业自身、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一切信息转化为准确的战略情报知识,以帮助决策者清晰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竞争环境,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形成新的、增值的、不为竞争对手所知的、对抗性的信息,从而帮助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决策[1]。竞争情报的产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流程,这种流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同时,会伴随着各种职能的体现以及任务的分配,会使企业面临着处理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竞争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诸多联系就构成了企业发展竞争情报的情报系统。情报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由情报主体(用户)、情报客体(情报源、传播手段与设施等)、情报环境3个因素组成[2]。每个因素在独立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都会潜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竞争情报安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对13年来(1996-2008)有关竞争情报及竞争情报安全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竞争情报安全问题,以此加强对竞争情报安全问题的重视,使企业竞争情报在经营管理中发挥其必要作用。

1 企业竞争情报安全问题的提出

1.1 数据来源

从近些年国内的科研论文的统计可以看出我国竞争情报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本文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2008年我国有关竞争情报研究的论文,共3 443篇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统计近年来我国在竞争情报学术领域的理论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2008)为数据源。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8 200多种重要期刊,累计全文文献总量2 200多万篇,分为十大专辑,168个专题和近3 600个子栏目,文献来源中国国内8 200多种综合期刊与专业期刊的全文数据库[3]。

1.2 我国竞争情报理论研究的统计分析

论文系统性的统计分析(如主题分布、作者统计等)不属于本文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只对论文发表年代的分布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来揭示我国竞争情报理论的发展及出现的问题。本文首先利用“竞争情报”作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其次以“竞争情报安全”作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首先采用移动平均法对时间数列进行修匀[4]。所谓移动平均法是指将原时间数列的指标数值按照一定时距扩大,然后递推移动计算序时平均数而形成的新数列的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现象动态发展的连续性,把原时间数列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变动加以消除,从而较明显地反映出现象发展的基本趋势。这里采用3项移动进行分析,移动结果如表1所示。移动结果用Excel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竞争情报论文的发文量从1996-2008年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研究学者以及企业界对竞争情报日趋重视,竞争情报工作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有上升的趋势。竞争情报工作也逐渐从理论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另一方面,在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上升的过程中忽视了竞争情报的安全问题。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6-2008年13年中有关竞争情报安全的论文数量非常有限,几乎每年都是个位数增长,甚至零增长。这与竞争情报的发展很不协调。从图1发现,竞争情报的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数量几乎与横轴相平行,增长趋势不明显。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研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而没有把安全问题给与足够的重视,对于企业或对于国家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2 影响企业竞争情报安全的人、机及环境因素

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需要经过一定的流程,包括规划、搜集、分析、利用等,它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在人——机——环境组成的竞争情报系统中,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情报的搜集、分析、传递、应用都需要通过人来完成。然而,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心理、社会、精神等的不确定性,成为威胁企业竞争情报的主要安全因素。在大规模、现代化的人——机——环境中,各种竞争情报的生成并不仅仅依靠人工来完成,需要在一定环境下,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企业竞争情报安全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情报内容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与公共、国家信息安全的总和,既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问题,是一个多维、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系统。若将这些维度、因素、层次和目标用人机系统理论来解释,分别可以归结于人、机、环境问题。基于此,本文把威胁企业竞争情报安全的主因素分为人的因素(企业主体、人际网络等)、机器因素(信息技术、技术手段等)、环境因素(内部、外部环境)3个方面。

在人的因素中,人员包括高层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他们的情报意识、思维模式、执行力度和决策方式对企业竞争情报的效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人的意识、行为影响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由于企业许多重要信息通过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企业内部员工之间,本企业与竞争企业员工之间都或多或少的进行着信息的交流,这就构成了信息在人际网络中的传播。人际网络可分为内部人际网络与外部人际网络,它是企业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人际网络的发展影响竞争情报的安全。因此,可以把人际网络作为人的因素进行研究。

机因素主要是企业发展竞争情报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竞争情报的获取并不仅仅依靠人工,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信息技术、网络及各种应用软件等技术手段来完成。

环境因素分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组织的结构影响情报的流通,传统的组织结构阻碍竞争情报的发展,企业竞争情报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有效地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此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够影响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与竞争企业。社会环境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宏观环境。竞争企业是重点防范对象,竞争企业的战略联盟、反竞争手段等都能够对本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

对于主因素中各个子因素的划分(图2)及对竞争情报安全的影响,作者已经在篇名为企业竞争情报安全的人机因素分析[5]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不做重述。

3 维护企业竞争情报安全的策略

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如果想保持或创造持续性的竞争优势需要进行竞争情报活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竞争者的行动、竞争情报部门收集的情报、员工对市场的看法或建议、情报人员的意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的开发等等都是竞争情报系统中的重要因素。维护企业竞争情报安全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紧密协调,实时监控;需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竞争情报系统;需要培养情报工作人员多方面的素质,提高员工的竞争情报意识;以及需要建立完善的竞争情报制度等。

维护企业竞争情报的安全。在应用人机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以从人、机、环境3个方面加强对竞争情报的安全防护。在人的因素上,要提高企业人员的竞争情报意识,加强对企业人员的管理,监视企业竞争情报泄露的渠道;在机的因素上,加强企业竞争情报安全保障技术,技术保护分为“硬保护”和“软保护”;在环境因素上,要设立企业竞争情报安全保障组织、制定企业竞争情报安全保障制度、完善企业信息安全法律措施等。

3.1 提高竞争情报意识,加强人的管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真正在企业内有效地开展信息安全保护工作,首先要在企业内部,上至企业主管,下至基层职工之间形成普遍的信息保护意识,要对所有的员工加强情报保护意识教育[6]。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大部分的信息不可能对员工保密,只有对员工进行情报意识教育,让员工自身深切体会到泄漏信息对于企业的危害性,他们才会在日常生活、业务工作中自觉保护企业信息。全体员工都形成了信息安全警惕意识,就会在行动中自觉贯彻实行,领导发表讲话时会自觉检查什么该说,什么不能说;销售员在与竞争对手、顾客打交道时,会自觉提高警惕,三思而言;以至企业基层员工在日常生活中的闲聊时都会自觉地避开企业业务问题。

3.2 加强企业竞争情报安全保障技术

从技术上保护企业竞争情报安全指的是提高技术的先进性,以保护企业竞争情报的安全。技术保护可分为“硬保护”与“软保护”。“硬保护”是指对各种有形设备、产品等进行物理上的保护,“软保护”主要是指应用各种软件保护网络信息。

通常“硬保护”主要是对各种可见物的保护,如对企业内部含有机密的硬件加以物理屏障,防止外人进行窥探;对经常移动的载体加以遮掩;对易于被竞争者以反求工程解剖的新产品,在设计上加以防范,使产品所涉及的商业秘密不致被轻易解读出来;对企业的一些重要设备、计算机房等重要基地不仅要防止企业外人员进入,也要限制企业内不相干人员随便进入;搞好防盗工作;根据需要订购一些硬件设备,如防盗门、警报器、监测器、文件粉碎机、监视器等。

“软保护”即采取各种软件对企业网上信息进行保护。网络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如产品广告、招聘启示,进行远程监测,异地办公,召开远程会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安全问题也同样令人担忧,不仅本企业公开网页是对方经常造访之地,而且竞争对手还有可能通过非法手段侵入本企业内部网址,调取数据库资料,修改数据,盗用银行账号,因此,网络信息保护尤其重要。一般地,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主要技术有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防火墙技术是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屏障,它使用一段“代码墙”把企业内部网和外部Internet隔开,对到达墙两端的数据包进行检查,从而决定是否放行,以达到有效阻截各种恶意攻击,保护企业内部信息的目的。加密技术是使用现代密码学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使得只有收发双方才能解码还原信息,通过加密技术可以实现安全访问,以及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认证是用于企业信息安全的另一重要技术,认证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和信息认证两个方面,主要用于鉴别访问者的合法性和传输信息的真伪性。此外,还有一个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因素就是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侵入,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防火墙以及其他各种软件,从技术上保护企业信息安全。

3.3 设立企业竞争情报安全保障组织

要真正贯彻企业竞争情报安全工作,就得把它当成一件真正重要的工作来开展,必须有专人负责,就像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一样,要有一定的组织部门主管。竞争情报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搜索、获取竞争对手的情报,另一方面是保护本企业的情报不被对手获得,目前,企业对竞争情报工作越来越重视,许多大型企业都已经或正着手建立竞争情报部门,不同企业的竞争情报部门的设置要依各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3.4 制定企业竞争情报安全保障制度

要有效地保护企业竞争情报安全,一套完善的、有效的制度必不可少,有了成文的各种规章制度,具体的工作开展才有据可依。一般地,企业竞争情报安全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秘密定级制度、内部人员保密制度、企业内部技术保密制度、销售部门保密制度、宣传保密制度、来访者管理制度、产品保密制度与有形载体保密制度、废品处理制度等。

3.5 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的法律措施

尽管由于现代社会信息流通的便利性,竞争情报人员可以不必使用非法的或不道德的手段就可以获得所需信息95%,但是搜集和分析毕竟既费时间也伤脑筋,有些人就想通过捷径,不遵守游戏规则,以非法手段获取竞争情报,如在对手公司内安插间谍,窃取技术文档、商业秘密等。针对这种非法竞争情报活动,企业应采取法律手段予以打击。目前,企业可以利用的法律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法》、《版权法》等,但我国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反不正当竞争情报法》,因此,我国应加强反企业不正当竞争情报的立法工作。同时,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下,企业应加强法律保护意识,熟悉有关商业秘密保护条款,以保护企业信息安全,要能识别竞争对手的非法竞争情报活动,及时加以制止,若制而不止,就应诉诸法律,以法律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4 结 语

本文利用统计方法,对文献的数量分布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目前的发展趋势提出企业竞争情报的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人机系统理论对企业竞争情报安全从人、机、环境3个因素进行探索,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机、环境综合管理体系,达到改善企业竞争情报环境质量,保护企业竞争情报安全与健康发展的目的。企业竞争情报安全是事关企业生存的大事,在竞争情报活动空前活跃的今天,保护企业竞争情报安全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鲁霞,王哲,陈清华.企业发展与竞争情报[J].情报杂志,2003,(7):46-49.

[2]王以群,张力.人机系统理论在情报系统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1):47-49.

[3]http:∥lsg.cnki.net/Grid20/Navigator.aspx?ID=1[EB].2009-03-15.

[4]张举刚.统计基础与方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5]李军舰,王以群,张延芝.企业竞争情报安全人机因素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7):71-74.

[6]党芬,王敏芳.我国竞争情报发展分析[J].情报探索,2005,(5):12-13.

猜你喜欢
竞争情报安全
面向企业管理创新的竞争情报运行机制研究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竞争情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