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Library2.0与E-Learning2.0

2009-01-11 07:39胡翠红
现代情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用户服务

胡翠红

〔摘 要〕本文讨论了Web2.0、Library2.0与E-Learning2.0的概念、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以及Web2.0技术在Library2.0和E-Learning2.0中的应用,并对Web2.0、Library2.0与E-Learning2.0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Web2.0;Library2.0;E-Learning2.0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11-0035-04

Web2.0,Library2.0 and E-Learning2.0Hu Cuihong

(Library,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e,Mianyang 62101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oncepts,characters and relationship of Web2.0 and Library2.0 and E-Learning2.0 were discussed,applications techniques of Web2.0 in Library2.0 and in E-Learning2.0 were dissertated,the trends of Web2.0,Library2.0 and E-Learning2.0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ere prospeted.

〔Keywords〕Web2.0;Library2.0;E-Learning2.0

1 Web2.0

1.1 Web2.0概念的提出

Web2.0源于OReilly和MediaLive公司的头脑风暴会议。当时OReilly公司的副总裁Dale Dougherty当时在会议中指出虽然网络泡沫使互联网遭受重创,但是随着各种技术运用的投入,网络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两家公司都在泡沫幻灭后幸存下来,有不少共同之处。他们思考是不是能够进行一场诸如Web2.0这样的运动再次让互联网积极的运作起来。Web2.0会议也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下于2004年10月应运而生。在之后的一年半,Web2.0如同春天里的野火席卷整个网络。目前Web2.0已经被多数人肯定和接受,它所带来的技术和应用也已造就了国内外近1 000家Web2.0网站。

1.2 Web2.0的界定

1.2.1 Web2.0概念

“Web2.0”一词由OReilly Media和MediaLive公司2004年作为一次会议名称提出后[1],微软在1995提到过“The Web is the Next Platform.”,因此有人总结: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割、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还有人指出Web2.0的10个理念:预示着免费的数据;允许虚拟应用的建立;用户参与;为用户工作;其应用是有标准组件的;是有关编码、内容和思想的共享;注重交流;是对大量信息的再组织;是灵活的;开放了长尾;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互联网协会对Web2.0的定义是: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Web2.0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了个人的积极性,参与到体系中来,广大个人所贡献的影响和智慧与个人联系形成的社群的影响就替代了原来少数人所控制和制造的影响,从而极大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

1.2.2 Web2.0的特征

(1)互联网成为平台(参与体系)而不是利用互联网来统治和控制;(2)充分重视并利用集体力量和智慧;(3)将数据变成“Intel Inside”;(4)分享和参与的架构驱动的网络效应;(5)通过带动分散的、独立的开发者把各个系统和网站组合形成大汇集的改革;(6)通过内容和服务的联合使轻量的业务模型可行,分享经济的模型;(7)注重用户体验的持续的服务(“永久的Beta版”);(8)服务和应用无处不在(非单机版和单一平台版本);(9)不仅仅是少数重要用户,而是渗透到全体用户,包括大量的普通用户,要有拉动长尾的能力。

2 Library2.0

2.1 Library2.0概念的提出

Library2.0一词是由Michael Casey2005年9月提出的,Michael Casey认为Library2.0是商业2.0和Web2.0的副产品。Michael Casey建议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应该思考是否需要为图书馆社群,提供应用Web2.0技术(technology-driven services)和非技术性(non-technology based services)的服务。Michael Casey特别强调,图书馆应该要认识到,当使用者参与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时,图书馆就必须采取不停改变的策略,以适应社会和社群的快速变化。2005年10月,电子期刊Ariadne发表《Web2.0:构建新的图书馆》,采用了“Library2.0”一词,Library2.0正式登上西方图书馆学的学术舞台;2006年1月,《大学图书馆学报》发表《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Library2.0骤然成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

2.2 Library2.0界定

2.2.1 Library2.0概念

(1)《维基百科》对Library2.0定义

①Library2.0是图书馆世界内部的转变,它将改变与转换向图书馆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②Library2.0的概念借用了Web2.0,与它有同样的理念与概念基础,这一概念的支持者期待最终的图书馆2.0服务将取代过去数世纪以来过时的、单向的服务。

(2)Meredith认为Library2.0的概念

①它是一种无缝的用户体验——图书馆系统的可用性、互通性及可塑性是很重要的关键;②它是更多地呈现于社区的图书馆——通过设计程序、建立社群,通过即时通讯、博客、维基等技术实现超越;③它允许读者的参与——通过写书评、在馆藏目录中加上标签(tag),或者是通过博客与维基,使读者的声音得以被听见;④它使图书馆更加透明——通过图书馆网页的表现及图书馆实体的设计。

2.2.2 Library2.0特征

以Library2.0的精神提供的图书馆服务,强调以不断更新(updated)、重复评鉴(reevaluated),以提供最好的服务给读者。Library2.0也鼓励使用者提供使用图书馆服务之经验的回馈,并主动参与图书馆服务的设计与执行。具体说来,Library2.0特征有:

(1)要支持用户创建资源、描述资源、组织资源;(2)要利用集体智慧,进行信息过滤,提供智能化的服务;(3)无所不在的微内容(数字图书馆的逻辑组成:数字对象);(4)无所不在的静态和动态本体,用于信息的结构化和“语义化”;(5)更加分布的服务,更加松散的应用耦合(mashup)。

3 E-Learning2.0

3.1 E-Learning2.0概念的提出

Web1.0向Web2.0的转变,也促进了E-Learning1.0向E-Learning2.0的转变。E-Learning2.0代表E-Learning发展的第二阶段,2005年10月,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于在线期刊“E-Learn Magazine”发表文章《E-Learning2.0》,首次提出了E-Learning2.0的概念。在分析了E-Learning的发展状况和其时的技术趋势(特别是Web2.0的兴起)后,唐斯指出,E-Learning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均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学习整合到了从家庭琐事到文化艺术的每一个方面,可以说,学习与生活最终将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E-Learning理论已不再适用,必须用新的理论与实践的框架来界定当前的学习环境,唐斯将这种新框架称为E-Learning2.0。

3.2 E-Learning2.0的界定

3.2.1 E-Learning2.0概念

E-Learning2.0目前没有准确的定义,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些描述来认识它[10]:(1)代表E-Learning发展的第二阶段;(2)维基(wiki)、社会性网络、书签,以及插件、混搭;(3)由下至上、学习者驱动、点对点学习;(4)随时随地访问和传递;(5)内容为1分钟的微课程;(6)访问方式:搜索和聚合;(7)用户创造内容。

3.2.2 E-Learning2.0特征

在E-Learning2.0中,学习平台再也不仅仅是个存放课程的空间,而是一扇通向各式服务和知识的大门,学习者有了创造、管理学习内容的权力,并可以订做自己的个人学习空间,这种个人学习环境是以往任何E-Learning模式所没有的。具体说来,E-Learning2.0特征有:

(1)虚拟可视化环境;许多前卫人士认为类似于Second Life(第二人生,三维虚拟社区)的虚拟环境是开展E-Learning非常棒的场所。

(2)开源软件和免费工具;开源软件(Linux、OpenOffice.org)和基于网页的免费开放技术工具(Google doc&spreadsheets)被一些专业媒体认为是教育2.0到来的重要信号。

(3)隐显系统;未来的E-Learning平台将不再是大系统(Big Systems)的天下,用的更多的将是一种被称作隐显系统(Emergent Systems)的平台。在这个新的平台中,学习者通过创造、分享、互动来融合有价值的内容。隐显系统也不是单独的平台,而是许多社会性软件的组合。

(4)不再局限于学习者和数字内容之间的交互,而是由学习者、教师、动态学习内容等构成的一个个性化、社会化的学习环境。

(5)内容创建方式的多样化,模糊了教与学的角色,支持用户创建内容。

(6)利用多种2.0技术(例如博客、维客、播客等)支持“快速学习”。

(7)方便的合作学习,在线学习环境支持交互式合作学习与创新学习方式。

4 Web2.0与Library2.0

4.1 Web2.0与Library2.0的关系

Library2.0通常被定义为Web2.0的理念和技术在图书馆行业中的应用,即:DL2.0=DL+WEB2.0。但Library2.0不是Web2.0技术的简单继承,它是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是通过添加满足Library2.0功能需求的各种属性来对Web2.0技术进行扩展,以实现Library2.0的各种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延伸、鼓励参与的服务手段,更是“参与、合作、创新、共享”的图书馆精神的实际体现。

4.2 Web2.0技术在Library2.0的应用

并且通过对Web2.0技术继承,Library2.0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Web2.0技术,包括Web2.0的各种属性、技术标准和协议,来实现技术重用。比如,Library2.0完全可以利用RSS、Blog、Wiki等现有的Web2.0技术,建立图书馆的博克、WiKi、发布RSS等,而无须重新开发功能性同的技术等。

4.2.1 博客Blog

博客是目前图书馆应用最多的Web2.0要素。图书馆可以发表专业见解、报道会议进程、与读者互动、介绍本馆近况。目前参与博客写作的Blogger散布在图情领域的方方面面。从参与组织划分可以分为各类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厂商、图书馆协会、行业会议;从参与者划分可以分为图书馆馆员、系统厂商的高层管理者或者技术人员、图情协会委。

4.2.2 播客Podcast

播客是个人视频/声频的发布。图书馆通过这些音频或者视频内容可以带领读者虚拟参观图书馆、介绍图书馆基本情况如历史、地理位置和馆藏等往往能够有效地传播与此同时也营造出图书馆人性化的形象。

4.2.3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e

目前比较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有QQ,MSN Messenger,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Messenger,ICQ,Skype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基本上目前的即时通讯软件都具备语音和视频功能。图书馆读者大多为网络用户,图书馆可以利用即时通讯软件接近读者,让读者感到图书馆无处不在并能够便利地接触到馆藏资源和服务。不少国外图书馆已经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上将即时通讯和传统的电子邮件、电话方式作为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

4.2.4 维基Wiki

Wiki是Web2.0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处2.0所蕴涵的精神。维基应用最被人所熟知的是维基百科全书,这是一个由网络用户共同协作开发维护、编辑修改的网络百科全书。图书馆业已运用维基创建各馆的百科全书,有的是让读者一起参与,有的是让馆员维护编辑读者做出评论。

4.2.5 图片共享Flickr

以Flickr为代表的出色的图片共享网站给用户提供这样的平台,不仅是分享并且可以在网站图片资源中发现其他优秀的图片作品。目前图书馆通常使用Flickr做以下用途:(1)图书馆资源环境建筑的展示;(2)结识更多的图书馆员;(3)图书馆举行活动情况;(4)会议;(5)学术交流。

4.2.6 网络社区SNS

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是行业成员之间的交流。会员可以选择电子邮件或者RSS方式获取最新信息,图情专业人员的社区已经有个成熟的借鉴模式,而却没有图书馆的读者之间以及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关系建设起来的社区,反而在2.0网站出现不少用户分享读书体验和上传自己读后感如国外的亚马逊和纽约时报书评。

4.2.7 标签Tag Folksonomy

Tag/标签是2.0网络时代出现的典型应用。不少图书馆结合网络发展趋势,为了让读者在图书馆门户网站与2.0网站相同体验,也提供了Tag和Bookmark服务,TaBS是较为典型的应用。

4.2.8 信息聚合RSS

RSS其实是一种用于新闻和其他Web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读者通过订阅RSS,当有更新时,信息会自动推送到RSS阅读器中。图书馆的RSS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主要应用于:(1)博客;(2)OPAC;(3)最新书目;(4)专业新闻网站。

5 Web2.0与E-Learning2.0的关系

5.1 Web2.0与e-Learning2.0的关系

E-Learning一直伴随着整个Web的演进而发展,在进入Web2.0时代的今日,E-Learning2.0是Web2.0应用领域之一。E-Learning2.0运作模式与经营面的观点,都与Web2.0的完全相同,E-Learning2.0的平台就是Web2.0软件。E-Learning2.0的教材也可似视为Web2.0内容的特例。E-Learning2.0的使用模式虽然和Web2.0无异,然而E-Learning2.0并不等于E-Learning1.0加上Web2.0。

5.2 Web2.0技术在E-Learning2.0应用

Web2.0的一些典型应用,如blog、wiki及podcasting等,可以很好地支持学习者的参与、能够实现学习者间的协作并具有较强的内容管理功能,这些技术应用于教学与学习则可体现较明显的E-Learning2.0特征。

5.2.1 Blog

Blog即“网络日志”,可以令普通用户方便地创建自己的网站并发布内容。基于Blog的教学系统,可以有多种应用形式:(1)实施教育叙事研究;(2)可以构建一个反思型学习环境;(3)建成一个小型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4)构建电子档案袋;(5)进行研究性学习。

此外,Blog还可用于发布课程信息、作为师生交互平台、支持讨论式学习以及拓展个人学习兴趣等。

5.2.2 Wiki

Wiki是一种支持多人协同创建网页内容的技术。Wiki天生的协作功能使其可以为协作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Wiki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包括:(1)协同文档写作;(2)制订学习小组的项目计划;(3)知识共享;(4)在线答疑、在线辩论、在线讨论;(5)回顾活动;(6)准备电子学档等。

5.2.3 Podcasting

Podcasting是一种自助式的网络广播,它可以将制作好的音视频节目发布到Internet,其他用户则可通过相关的RSS订阅软件将其自动下载到本地计算机或便携式播放器上。基于Podcasting的学习系统可以有多种形式:(1)实现自主的网络学习;(2)时时灵活高效的语言训练;(3)构建课程内容发布系统;(4)支持移动学习;(5)出版数字化音视频教材。

6 Library2.0与E-learning2.0

6.1 Library2.0和E-Learning2.0关系

E-Learning2.0是Library2.0的一种扩展应用、正在显现的、让人们充满期待的把乐趣还给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把E-Learning2.0作为一种对象,Library2.0就是关于图书、期刊论文等文献数据库的对象库;把E-Learning2.0作为一类“事件”,Library2.0就是课程、报告、会议等内容的任意组合事件的容器;把E-Learning2.0作为一种“流”,Library2.0就是一个提供学习体验平台。

6.2 Library2.0与E-Learning2.0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对象与方式:(1)电子书、电子资料库、电子期刊、视频资料;(2)MARC856段与E-Learning2.0课程连接;(3)CMARC转XML程式;(4)E-Learning2.0课程的关键字mapping转换为图书馆MARC中文标题字等。

Library2.0与E-Learning2.0通过对资源进行整合,可以达到整合图书馆相应图书系统,成为学习搜索入口学习网;使用者只要单一入口学习,就能找到相应资源;大大减短使用者寻找课程中的参考查询资料的时间;在网络上订购参考资料或网络互借变的方便又容易的预期效果,如图1示。

7 结 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Web2.0体系不断成熟并开始应用到图书馆与教育领域,但将Web2.0其应用于图书馆与教育系统的模式与方法仍有待进一步发掘。

如图书馆资源整合应用中元数据和协议标准尚不足以支持2.0应用;Web OPAC服务尚未形成统一的需求规范;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2.0的特征不明显。E-Learning缺乏维护、更新机制,在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中难以适应需要;E-Learning普遍没有很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各家自定,难以整合共享;E-Learning业务模式基本相同,但由于宏观管理原因缺乏自主创新动力,在探索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参考文献

[1]葛秋妍.Web2.0技术和软件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研究[EB].http:∥www.libnet.sh.cn/sztsg/fulltext/reports/2006/libraryTech20Ge.pdf

[2]维博2.0[EB/OL].http:∥longtan.org/modules.php,2006-04-28.

[3]孙茜.Web2.0的含义、特征与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06,(2):69-70,74.

[4]Web2.0及其相关技术[EB/OL].http:∥eduinfo.hust.edu.cn/ziliao/web2.doc,2007-01-12.

[5]图书馆2.0[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2008-04-10.

[6]图书馆2.0小综述[EB].http:∥blog.sina.com.cn/s/blogz542d9f7101008z80.html,2008-04-18.

[7]Lib2.0、?、![EB].http:∥www.lib.swu.edu.cn/service/Lib2.0.ppt,2007-07-30.

[8]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2.0,啥关系?[EB].http:∥www.kevenlw.name/archives/453-51k

[9]刘革平,Nicholas C.Burbules.基于Web2.0的学习与e-Learning2.0[EB].http:∥set.bnu.edu.cn/ltt/lunwen/files/Papers/papergccce/72.pdf,2008-10-05.

[10]E-learning的新趋势:WEB2.0,Similation,SNS…[EB].http:∥www.online-edu.org/bbs/viewthread.php?tid=5715,2008-07-12.

[11]数字图书馆与e-Learning2.0[EB].http:∥www.libnet.sh.cn/sztsg/temp/el20kevena.ppt,2008-08-20.

[12]图书馆2.0的一些随想[EB].http:∥rainzen.bokee.com/6735981.html,2008-06-28.

[13]Michael Stephens.10 Reasons to Use Flickr at Your Library[EB].http:∥tametheweb.com/2005/12/10zreasonsztozusezflickrzatzyo.html

[14]E-learning2.0面面观[EB/OL].http:∥research.dils.tku.edu.tw/epaper/114/970530.pdf,2008-08-22.

猜你喜欢
图书馆用户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