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践领域,道德教育定位偏移,未能贴近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从而导致德育退化为一种机械、单调的道德知识传授和行为模式训练。为此,我校从实际出发,立足基础道德,依托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道德资源,与社会各界紧密联系起来,通力合作,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一、生活实践重感悟,促发道德体验
我校确立了德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方向,确立了德育最终必须接受社会检验的理念,确立了德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形成了“引领学生从对国计民生身边事的关注中走进社会”的德育实践方式。
1.实践“生态德育”
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学生自觉形成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意识,养成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我们在广泛深入进行环境教育的基础上,把环境教育上升为“生态德育”,在有关课程中纳入了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内容,进行长期的教育;落实了华南植物园、天露矿泉水厂、华南农大蔬菜基地等“生态德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德育”活动,如环保展览、生态环保读书活动等,大大促进了学生道德文明习惯的养成,道德水平的提升。学生的绿色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学校成为天河区中学中唯一的省绿色学校,国家表彰绿色学校。
2.“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
为改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不强的问题,我校实施了“德育实践·德育课题·研究性学习活动”“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我校从“学习中体验,家庭生活中体验,社会实践中体验,课外活动中体验”四个方面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长期坚持布置寒、暑假德育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假期去参加社会实践,体验交流。我们开展的暑假“七个一”活动、寒假“五个一、三个不要”和“中国春联”等活动,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极大的教育。
开展这些实践活动的基本步骤:(1)定期组织“国计民生身边事”话题征集活动,使同学们在议论和交谈中通过不同看法爆出话题亮点,形成课题核心内容;(2)形成话题方案,经过筛选产生研究课题雏形;(3)在课题立项时,确定课题组成员和组长;(4)小组自选指导教师,在教师指导下拟定方案;(5)到实践点和社区调研后进行小组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近年,我校学生的德育实践课题中,有12项获市级以上奖励,特别是课题《长寿村地下水资源调查研究》,获得广东省一等奖。
3.实践“文明自律行动计划”
为增强学生自理能力,帮助学生自订目标、自主实践,全校各年级开展了“文明自律行动计划”活动,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能力大大提高。其作法是:以学期为阶段,每学期考查两次;目标分三级,一级为合格,二级为良好,三级为创优。学生要按一、二、三级目标顺序,逐步达标,凡未达到要求者,可在新学期继续争取,并保留原阶段取得的成绩。学生在期中、期末主动将完成情况报请班级“学生自律仲裁委员会”审定,再交班主任鉴定,最后由学校教导处协调有关方面参与考查,并按成绩分类,签发“合格证书”、“铜质奖章”、“银质奖章”、“金质奖章”。这一行动计划实践以来,全校近95%的学生获合格证书,40%的学生获铜质奖章,32%的学生获银质奖章。这一做法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二、“四个结合”重基础,增强德育实效
1.专职队伍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
学校在学生中成立了环保局、科技局、外资局、法院等模拟社会组织,让学生模拟社会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管理中达到自我学习、教育的目的。许多学生还成为了校长助理或主任助理。
2.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
学校在实践中总结编制了《八十九中学学生自律手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学校通过“十百千”工程,即每学期评选和表彰10名优秀学生标兵、100名品学兼优学生、1000名单项突出学生,以及“校园之星”、“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腾飞奖”、“读书之星”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使优良的班风、学风、校风不断发扬光大。
3.主旋律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学校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线,精心组织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纪念抗日战争、红军长征胜利、改革开放30年、迎接亚运、建国60年成就等活动;举办学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感恩节等学校节日活动;创办学校青少年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1)成立社区德育工作组。学校邀请周边30多个单位,成立了办学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学校工作、商议办学事宜,筹措教育经费,并通过它们向社会宣传学校办学宗旨,办学规划,树立学校形象,形成关心教育、关心学校、关心学生成长的舆沦环境。在征得学生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学校组建了三级(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把部分热心教育事业、教学有方的家长纳为委员,通过他们调动更多的家长支持学校教育。同时,学校也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2)建立社会科学实践基地。在福利院建立德育基地;在省人民武装学校建立军事教育基地,定期进行军事训练和教育;在长碰村建立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基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来了解分析社区的情况,以求达到对社会事物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培养情操。
(3)建立自然科学实践基地。在植物园建立科技教育基地,在防化大队建立三防教育基地,在柯木朗建立生态环境调查基地……有助于学生将书本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深化,培养创新精神。
(4)创办各种社团。聘请了校外辅导员;办好了青少年军分校、团校、家长学校、学生业余党校;开辟了远航广播站;创办了《琪琳》文学社、业余法制学校等。
(5)开展利于社区的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向社会献爱心”活动,到福利院、老人院、五保户家打扫卫生,慰问孤寡老人;到附近车站、市场打扫卫生;面向周边单位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到植物园等处开展募捐活动,支持“爱心教育”;成立环境宣传队向社区进行环境教育宣传……
三、阳光评价重践行,增强学生自信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被人重视的愿望。为此,我们在德育评价方面建立了多元激励的阳光评价机制,把过去冰冷的成绩通知单变成了温馨对话表。通过数字、语言全方位展示学生各学科学习情况和素质修养情况。评价形式由过去单一的教师评价改为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学科教师评、班主任评、社区评、家长评的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形式;评价内容由过去单一的注重成绩评价变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身体素质等多元多层次的整体评价;评价人员由过去只是班主任变为全体学科教师及其他管理人员,尤其是艺术教师;评价的主体由过去主要是学校变为街道、社区和家长;评价的方法有即时评价,开放评价,互动性评价,内化自觉评价等。全方位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等就此做过专题报道。最近,我们还在初一年级开展了网上互动评价的实践。学生可随时上网查阅大家对自己的评价,教师随时可以对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及缺点予以客观点评,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近几年,学校有13篇德育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校被评为区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市科技特色学校(全区中学唯一的一所)、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团委被评为教育系统“红旗团委”。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