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深化合作的动因分析

2009-01-08 05:27潘正祥
当代世界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亚势力成员国

潘正祥 李 勇

胡锦涛主席2009年6月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指出,经过数年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生机活力日益焕发,维护成员国和平发展权利、促进地区安全稳定、推动互利共赢合作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欧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建设性机制之一。”①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深化合作,使之能够长足进步的动因是什么?本文拟从地缘政治格局、非传统安全、经济利益等方面予以探讨和分析。

地缘政治格局的巨变是

导致上合组织成立与合作的直接动因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1996年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14日,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同年6月15日,上述6国元首举行了首次会晤,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大国与邻国的中国和俄罗斯,与中亚各国寻求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这一新型合作机制,起因是为了应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巨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得俄罗斯的防御空间大为缩小,西线几乎直接暴露在西方面前。与此同时,美国却加速了北约东扩的步伐,通过“颜色革命”,在前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内扶持亲美势力,推翻亲俄政府。为平衡在西线直接遭遇的巨大挑战,俄罗斯需要将中国和中亚各国作为战略依托,缓解地缘政治压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尤其是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然而,中国的周边环境尤其是东部的地缘环境却并不理想,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美国背景下的台湾问题、中日关系问题、南海争端问题以及美国主导的“第一岛链”问题等。

为此,中国需要在防止东部政治环境恶化的前提下保证北部和西部环境的稳定。冷战结束引发的地缘政治格局巨变为中国加强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中亚位于亚欧大陆板块的腹地,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在前苏联时期,由于采取高压政策,中亚地区勉强得以维持相对和平与稳定状态。但随着苏联解体,前苏联的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中亚地区再次成为俄罗斯、美国、土耳其、伊朗等国竞相争夺的目标与对象,给本已动荡不安的中亚又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再加上民族问题以及各种外部势力的干预与插手,中亚地区始终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中亚地区各国领导人强烈地意识到,只有加强地区成员之间以及与俄罗斯、中国等周边大国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才有可能恢复中亚的和平与安宁。

历史进程中的机遇与中亚各民族谋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使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之间在国家利益上出现重要的重合。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平台,俄罗斯不仅可以巩固本国东部的周边国际环境,而且在与北约对抗时,还会得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某些方面的有力支持。上海合作组织使中国最大程度地维持了北部和西部的和平稳定,这既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建设,也有利于中国集中精力处理东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因此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深化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推进者。上海合作组织也为中亚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通过这个组織,中亚各国得以维护本地区的安宁与稳定。

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是

促使上海合作组织深化合作的主要动因

冷战结束给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安全格局带来的最大变数是“传统安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所谓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②欧亚大陆特别是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最大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以及毒品走私与跨国有组织犯罪等问题。

苏联解体、中亚各国纷纷独立使该地区原有的主导思想体系迅即崩溃瓦解。一时间中亚地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思想文化真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乘虚而入。③从1998年开始,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由阿富汗急剧向中亚蔓延,这些恐怖组织制造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恐怖活动,随之形成了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邪恶势力。

与中亚接壤和毗邻的俄罗斯和中国同样未能幸免。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在俄罗斯的车臣等南部地区十分强大。他们与恐怖主义势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相互勾结,不仅在当地实施了一系列恐怖主义活动,而且还把恐怖活动扩展到俄罗斯全境。仅在2004年,他们就先后制造了别斯兰人质事件、北奥塞梯人质事件等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恐怖主义活动。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对中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国家安全构成危害的主要是来自新疆、西藏等地的“东突”和“藏独”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及境外国际敌对势力。其中,中国新疆地区以“东突”恐怖组织最为猖獗。该势力是中亚“三股势力”的主要力量之一,以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为目标,几乎每年都要在中国境内制造多起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活动,特别是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在其直接煽动和策划下,造成1700多人受伤、156人无辜死亡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更是骇人听闻。④

由此可见,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既是中俄两国面临的共同威胁,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所有成员国所面临的“公害”。由于“三股势力”这类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地区性和全球性,仅仅依靠一国力量根本无法解决。为了联手反恐、打击“三股势力”,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成立时各国元首就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9•11事件”发生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加强了以打击本地区“三股势力”为中心的反恐合作。2004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在塔什干正式挂牌运作。从2005年开始,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中俄每隔两年就举行一次“和平使命”反恐军事演习。迄今为止,已经先后举行了三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上述条约、机构和活动既向全世界展示了上海合作组织反对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决心与能力,也对欧亚地区特别是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实质作用”,对“三股势力”的震慑效应也是明显的。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联合防范和打击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基础是非常牢固的。很显然,共同打击“三股势力”以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促进本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已成为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扩大影响、充满生机活力的主要因素。上海合作组织在合作反恐、反分裂、反宗教极端势力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新疆“7•5事件”发生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发表声明一致表示,各成员国将加强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跨国有组织犯罪方面的合作,共同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⑤2010年,上海合作组织将在中哈边境举行的 “和平使命—2010”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次演习必将把上海合作组织的联合反恐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内生的利益诉求是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深化合作的根本动因

经济利益是当今国际社会维系国与国之间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要素。自2001年6月成立之日起,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就成为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抓手”之一。当边界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地区非传统安全局势得到有效控制,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就把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作为国家发展的头号议事日程。这样来自经贸合作方面的利益驱动就成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深化合作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资源。

地理相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都渴望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促进本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的经济大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中国自身的石油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地缘因素,特别是从能源战略安全考虑,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蕴藏丰富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成员国就自然成为中国能源进口的首选供应国。中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已成为促进中国西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为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合作提供一个难得的机遇。正在争取和实现全面振兴的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储量,需要稳定的能源市场和资源市场,而中国是一个最佳选择。俄罗斯正在进行的开发远东计划亦为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除中俄之外,上海合作组织的其他4个成员国都是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通过中国和俄罗斯的市场,他们不仅可以出口本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且可以购进自己所需的物资。此外,上海合作组织内部的“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和金融服务网”的建立,还可以大大带动中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每年一度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早在2002年6月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就确定了各成员国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2003年9月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则将经贸合作具体化和机制化,确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合作的重点领域和示范项目,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合作开始步入正轨。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目前,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5个成员国的贸易额已由2001年组织成立时的121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800亿美元,预计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00亿。只要各成员国不断加强组织内部经济整合的力度,不断清除阻碍经济合作的各种障碍,上海合作组织必将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一大亮点,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强大引擎。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构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危机面前,2009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舉行,深化合作、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危机,成为与会国的共同愿望。各成员国都出台了各自的反危机计划,并在双边和多边框架内采取措施,力求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这次峰会上宣布,“中方将提供1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作出自己的努力。此外,中方将组织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成员国,推动同各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双向投资。”⑥

综上所述,无论是地缘格局巨变释放的政治压力、非传统安全的威胁,还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不断增长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内生诉求,都将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另外,我们也应看到,上海合作组织深化合作既存在着诸多有利动因,也存在着某些不利因素。合作越深入,交往越频繁,成员国的利益差异和观念分歧也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对此,需要有清醒的认识,需要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所强调的,上海合作组织今后发展的大方向,应该是始终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⑦具体言之,上海合作组织今后在政治上应该以落实《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主线,坚持不懈地巩固成员国团结互信;安全上应该以构筑战略安全、执法安全、信息安全体系为手段,为成员国营造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经济上应该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为目标,推动成员国共同发展;人文上应该促进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促进人民世代友好;对外交往中应该以平等互信、合作共赢为原则,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相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的上海合作组织必将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质的飞跃。

(第一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第二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娟娟)

① 胡锦涛:《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同创造和谐美好未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6月17日,第2版。

②《中共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71页。

③ 巴哈提(哈萨克族):《中亚地缘政治的现状与未来》,《新疆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第49页。

④《乌鲁木齐“7•5”事件无辜死亡156人》,《人民日报》2009年8月6日,第4版。

⑤《上合组织就乌鲁木齐“7•5”事件发表声明》,《人民日报》2009年7月12日,第3版。

⑥ 胡锦涛:《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同创造和谐美好未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6月17日,第2版。

⑦《胡锦涛接受中外媒体联合采访,就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方向、加强中俄战略协作等回答记者提问》,《人民日报》2009年6月19日,第1版。

猜你喜欢
中亚势力成员国
UP!00后新势力
一带一路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形势”暨第十八届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举行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楚汉争霸
什么是IMF份额
冬日“水润”新势力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White Elep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