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公益广告的人文视野透视

2009-01-07 03:06任秀芹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滇池广告绿色

任秀芹 赵 林

摘要:绿色公益广告是广告传媒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它的公益性、社会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立足云南高原,从人文视野角度,对滇池水域环境进行审视,通过揭示其现状及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答案,使春城人民问题注意地栖居于母亲湖畔成为不太遥远的现实。

关键词:广告;绿色;滇池;栖居

当代中国,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由此所衍生出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加重。在这种“两难”困境决择中,公益广告凭借电视传媒的优势,以其社会性、公益性为主题向受众传递一种新的理念或人文情怀。笔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长期从事广告文化与传播的教学研究工作,可以肯定地说,大学生对公益广告的偏爱程度已成上升趋势,而绿色式的公益广告作为其中的一支新生力量该如何在精心呵护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状大,并转化为影响人们的自觉行动,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这里,身为昆明人,仅就与滇池相关的绿色公益广告,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近期从云南省和昆明市电视台的公益广告看,有一则广告深深钳入笔者的脑海,挥之不去。其广告词配合着画面,搭配精当,词云“高原明珠——滇池,过去,碧玻荡漾,春光明媚,鱼舟唱晚。如今……,我们应该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整个过程大致在30秒内,但它所浓缩的滇池近现代环境变迁史的资讯却是异常厚量的。元朝官员赛点赤最初治滇池水患,开辟出万顷良田后,逐滇池而居的人不断增多。至清一代,海内第一长联的作者孙髯翁更是借景抒怀,对五百里滇池的湖光山色,人文胜地,倾注了他的无限深情和满腔赤爱。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总理游览滇池,依其山水之势,恰切地把它比喻为“高原明珠”。笔者生于兹,长于兹,人生匆匆,不知不觉已到中年。作为一个历史的过客和见证人,在看到昆明城繁荣发展的同时免不了对这一湾湖水生发诸多感慨,说心里话,四十余载的短暂阅历,我真切地感受了到滇池的水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广告制作一点也没错,我的青少年时代的滇池,就是这个样子的(当时生活水平低,而今物质富裕了,但我却常常惊异或弄不懂两者何以不同步)。当时食物虽然实行统配,但昆明人因有滇池,餐桌上时常也有虾鱼、螺蚌等荤菜点缀其间,以解肉食之不足。中小学组织春游,也多以环滇池周边的名胜景物为主(如大观楼、西山龙门、白鱼口、郑和公园)。那多姿的三春扬柳、清澈的碧波湖水,连片的稻田芦苇、嬉戏的秧鸡野鸟、点点的鱼舟船帆,真是让当年的我领略了滇池别俱一格的风姿。更让人留恋的是,每当夏日来临,滇池湖畔就成了人们消暑避暑的绝佳之处,有的垂钓、有的读书、有的游水,乃至于昆明城内盘龙江、大观河一带,会游泳的人都愿意下去“清凉”一把。……要言之,昆明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加之滇池湖水的调节作用,故词人笔下的“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春城名副其实,独步中外。

当然,笔者的动情是因广告的融动有感而发的,那么,现在的滇池怎么样了,说起它,恐怕都会让我辈以上的人为之心碎的。目睹电视上的广告画面,水面上飘着一层深绿色的稠状物(专家说那是蓝藻爆发),并有无数的废塑料袋、塑料瓶及餐盒伴随其间。环湖周边游人希稀、游艇船只孤寂地靠在堤岸、无人观顾……一个曾经顾盼多姿的少女为何惨烈到今天淹淹一息地步,我们的母亲湖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是谁以什么方式害了她?不由让人追思。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滇池这颗高原明珠的光线便开始黯淡下来,水体因污染而日益加重。首先,从城市人口方面看,在1980年,滇池流域人口为156万人,其水质为Ⅲ类水;到1990年,流域人口增至1885万人,水质降为Ⅵ类水;2000年人口超过200万大关(217万人),水质再降为Ⅴ类或劣Ⅴ类,(春城晚报,2002.10.12)。现如今,昆明城市人口已达230万人,不断增加的人口对滇池环境的压力日趋突出。其次,就工业产业来讲,原有的以及后来异军突起的非农产业在滇池周围星罗棋布地发展起来,诸如医药卫生、造纸、冶金、煤炭炼焦、化工、小织印染、小食品饮食、小制草、小饮料等行业,绝大多数技术水平低,治污能力差,其所产生的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滇池中。再次,就农业产业而言,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这三大行业增长势头不减,为丰富城乡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农作物种植中化肥农药的狂施滥用,畜牧养殖造成的大量粪便及残余饲料,或经降雨流进滇池,或干脆直接倾倒排入滇池之中。最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也是加剧滇池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家庭用水量也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人体粪便和生活污水经下水道和河沟、汇集到滇池之中。

短短的二十多年来,被我们誉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春城人民的心脏,在上述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由清变臭,完全丧失了工业、生活用水的功能。笔者有朋自远方来,闲暇之余,非要去游览一番滇池不可。我说滇池已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了,不去也罢。执拗不过陪她前往,从西山坐索道返海埂公园,其间一段是经过滇池的,那绿色的浪花随风吹来,阵阵恶臭真透过索道车厢,让我的朋友苦不堪言,并为滇池之死悲不自胜。而此刻的我也默默无语、思绪万端,……。是啊,为了滇池,我们应该给子孙留下什么?我们又能给后代留下什么?

对当代人而言,发展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没错。就生活在滇池的人民来讲,抓经济、促发展更是题中的必有之意。但紧随而来的话题是,怎样发展?是豁出生存地搞,还是在保护中求发展?答案不言而喻是后者。老实说,滇池是在我们这一辈人的手中给毁掉的,为我们的将来和子孙后代计划,就必须由我们担起责任来,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拯救滇池母亲。依笔者之见,针对上述有关因素,其一,在未来的三十年内,昆明城建新思路是按照“一湖四片”来做文章,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改善滇池水质和恢复生态环境。有鉴于今后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预计30年后达500万人口),所以城市发展一定要和排污工程的建设紧紧地配套起来,通过追加投资,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尽量减轻对滇池的污染。据国外经验看,发展大城市甚至城市带尽管有交通不便,人口拥挤等固有弊端,但从其处理污物的成本看是最低的(管道联网集中度高)。在大城市建立污水厂远比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经济可行,而且要从省情出发,昆明有限的耕地和众多的人口也只有走大城市发展这条路。其二,发展无污或低污的生产技术。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原有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用无污染、少污染的新工艺新设备代替高污染的旧工艺、旧设备,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据笔者了解,昆明卷烟厂,昆明公共汽车总公司综合修理厂等行业所实施的中水工程运营,不仅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而且通过节水尝道了节水经济的甜头。二是对耗水大、污染程度高的所谓“十五”小企业或是坚决取缔,或是引导它们的相关行业,走集中联合之路,通过企主筹资购置环保设备,达标排放。这样,做既能胶儿控制污染,双给业主找到了出路。其三,加紧加快环滇流域的生态农业建设。农业中的人畜排泄物不能有效还田,这不仅造成了地力的下降,而且加剧了滇池的污染。科学研究证明,人畜粪便是肥效最高的肥料、随意抛弃,用水冲走,实在可惜。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树立粪便就是资源的思想,要充分利用。二是当地政府要加大粪便资源处理力度,将其制成肥料用于还田。三是扶持和引导农户走生态农业之路,即在技术指导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人畜排泄物和部分秸杆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村民作生活能源。尔后,将池中的沼渣、沼液送至田间,增加土壤有机质,一部分沼渣经加工后可用于饲养畜群和鱼虾。同时,农业和粮食加工产生的麦麸和豆渣等送至饲养场。通过这样对“废物”的综合利用和良性循环,使农户在效增收的同时也促进滇池环境的改善。其四,树立广大市民惜水爱水的新风尚。当前,昆明已是我国国内水资源严重短缺的14个城市之一,但与此同时,市民生活用水量大、浪费惊人(人均年生活用水量123吨,列全国第6位),这一极不协调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剧了滇池的污染。因此,在注意城市生活用水“开源”的同时,我们应该倡导珍惜用水的生活方式,注重“节流”,如一水多用,节水利国利民利己。不难想象,一旦节水成为每一个春城市民的自觉行动后,我们的母亲湖——滇池,也就有了重新焕发其生机的那一天。

目前,昆明春城“碧水蓝天”的浩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地方政府为了我们当代人及后代子孙的利益,不惜拆巨资拯救滇池。此时此刻,作为滇池的儿女,应积极行动起来,主动配合并参与到拯救保护母亲湖的活动当中去。正如省电视台播放的另一条公益广告所说的那样:“春城,因为有了滇池才更加美丽;春城,因为了有滇池人们生活才更加幸福。滇池,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啊,我们的生命是滇池养育和滋润的,我们的未来与滇池的命运紧紧相连,我们似乎真的听到了滇池母亲的轻轻呼唤:爱我吧,春城的儿女,只有这样,你们就能够诗意地栖居在母亲湖畔。

猜你喜欢
滇池广告绿色
绿色低碳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省级党报广告品位提升与影响力拓展
媒介自建:湖南媒介型广告公司发展新路径探究
广告语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初探
滇池湿地,美回来了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中)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