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谁谁
那是一个鸡尾酒会。有个商人模样的老外过来打招呼,我马上放下冰橙汁,与他握手。他笑问我:“为什么你的手冰冰冷呀?”我忙着解释,朝那杯冰橙汁乱指。他马上摇头:“不不不,你只需要说‘但我的心是热的就行了。”
一句话提醒了我。
其实他并不关心为何我的手是冷的,而我也并无义务解释为何我的手是冷的。不过是两个陌生人找个话题混个脸熟而已,什么话开心,什么话可以搏个笑脸,就讲什么话。
虽然名片盒里的人越来越多,真正无话不谈的朋友还是那么几个。绝大多数是场面上的朋友,迎来送往,无非是个“Hello”加上“Good bye”。苦恼的是,若是真正的朋友,就算相对无语,彼此也不觉得尴尬。但场面上的朋友就不同了,毕竟Hello完了,还要周旋几句才能拜拜。中间的一段空白,总是要去填的。善于应酬的人,也就是公认的社交高手,总能漂亮地完成此类使命,让彼此轻松愉悦地度过一段时间;反之,则空留一堆尴尬的笑脸和一段比受刑还难熬的时间。
一个法资公司的大老板就属于后者。他每年环球巡游一次,听各国CEO述职。当然,也顺便见一下各国雇员。只是全球数万张脸孔,哪儿记得过来?于是他每年都问同样的三个问题: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学的是什么专业?何时来到我们公司的?大多数员工对待这三个问题就像对待元首阅兵一样,把答案像口令一样喊出来而已,从不奢望自己能被大老板记住,除了一个IT工程师。他每次回答完“我的专业是建筑设计”之后,都会解释一下为何原来的建筑设计师会转行到IT领域。这是个漫长的故事。但大老板老是记不住,于是他连续讲了三年。第四年,当他又开始讲第四次的时候,大老板制止了他:“好像有个挺长的故事是吗?无论如何,我代表公司感谢你的努力工作。”可怜的人只好把他那感人的奋斗史收了起来。
老板只是在客套一下,谁知他竟当了真。
坐上大老板的位置后,不用再花心思设计机灵的场面话;但下属就不同了,场面上反应机敏与否,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前程。一次会议的中场休息之后,许多人迟到。大老板面露愠色,大部分人默默地进来,默默地入座,空气十分凝重。只有一个中层女经理人未到,话先到:“哎呀呀,卫生间的队好长啊!老板,你怎么雇了这么多女人啊!”一句话把大老板逗乐了。
有人号称,最讨厌别人在分手时说“什么时候一起喝茶吧”,并称之为“最虚伪的话语”。其实这只是中国式的友好告别语而已,最多相当于英文中的“See you”。至于能不能See you,没人关心,只不过现在要好聚好散了;至于下次是否一次喝茶,下次再说喽,反正又没定下时间与地点。
也有人当真的。
就在我再一次脱口而出“什么时候一起喝茶吧”时,对方回应:“下周三下午好不好?耕读园。”我怔了一下,顺口答应了一声:“好的。”回去查了一下日程,发现这天有会议安排,于是赶紧致电改期为周二下午。如今这个人已经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