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凤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向纵深发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音乐教师的重要课题。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中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即是指通过师生之间对音乐的感知、体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那么,如何实施中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教师素质是实施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1.音乐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音乐教师成为音乐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这是信息化、学习型社会对音乐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是新课程下音乐教师的根本变化。从学习主体来说,一方面他们处在未成年阶段,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指引;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接受、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使任何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2.音乐学习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教学,需要音乐教师充分展现自身高超的教育智慧,而智慧型的音乐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设计能力、音乐教学反思能力和音乐教学评价能力。
3.音乐新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现代教育的课程观强调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是一种“复杂的会话”。新课程赋予课程以新的含义,必然要求音乐教师成为音乐新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而作为音乐新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要求音乐教师思想敏锐、开放,具有崭新的思维方式,能对新的音乐课程有一种职业的敏感;要求音乐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影响力,从而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道德升华、学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激励性作用。
二、道德课堂是实施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1.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全面关注和研究学生并促进其发展,这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中心。我们要培养21世纪需要的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就必须“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切实改变以往那种居高临下、我讲你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味模仿、循规蹈矩、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的教学状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教学氛围,如离开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作现场指导,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亲密伙伴,和他们一起听赏音乐、一起跟随录音唱歌或用钢琴为他们伴奏、一起参与创编活动、一起观看学生表演、一起手拉手舞蹈、一起探究和评价等。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习者的自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过程,充分体现关爱、平等、尊重、公正等道德价值。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中和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引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大胆地进行探究、想象、创造、表现,努力将音乐教学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发展的广阔天地。
2.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众所周知,音乐教学中所包含的唱歌、器乐演奏、音乐欣赏等各项内容,都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音乐教学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在课堂音乐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能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学习需要,自由选择学习中的合作伙伴,推选自己信赖的组长。自由选择学习方式,不拘于“秧田式”的座位形式,既可与同座位或本小组的学生合作,也可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和音乐艺术实践,不仅能引领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还能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交流,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音乐课堂,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音乐教师应加倍努力,能有效的利用教学时间,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在短短40分钟内有明显的提高,培养学生从“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效益,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