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静
摘要:本文从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出发,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通过建立和规范风险预警系统、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领域、完善财务监督体系、把风险管理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原因防范与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与企业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国有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隐患。例如,国有企业的管理决策效率较低;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经营体制容易导致管理者急功近利,从而导致弄虚作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因此,研究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形式和规避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原因
1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应该基于公司的自身的综合实力与外部环境,考虑企业人才水平和财力状况。如果自身的综合实力不具备扩张的条件而进入不太熟悉的行业或从事并不了解的业务,不仅起不到增加预期盈利渠道的目的,反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同时应该看到国有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风险控制中,一直是由企业负责人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后执行。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问题突出。面对不少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拆借、乱担保,对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现状,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已经是各级国资委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2经营管理风险
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未实现现代化化管理。由于企业受多个管理机构领导,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进一步削弱;投资权力的层层下放。进一步弱化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各个子公司、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投资各自的资金账户,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企业对子公司的管理仍然沿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企业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和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不够统一,财务管理薄弱。与此同时,企业缺乏一套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财务监管制度,致使企业财务部门很难为经营管理决策有效服务。
在经营方面缺乏统一的经营质量标准;目标的确定缺乏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流程控制上缺乏交易审批、客户资信管理程序;结果评价仍沿袭传统经营承包制,只重成果、不重过程;由于亏损而挤占了企业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加剧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亏损企业为了获得原材料和其他经济资源,拖欠债务人的资金。商业信誉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3激励风险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常用激励机制来强化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润关联性。激励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广泛使用对于减少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企业价值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现行的大多数激励机制只能使经营者与股东同享乐,无法让经营者与股东同吃苦。也就是说,管理者可以与股东分享经营成果,却很少与股东共担损失,共担风险。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些激励机制很可能增加了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而不是降低企业风险。
4监督风险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其外部监督明显乏力,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二是有的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监督弱化问题严重,对内部控制问题更是不报告、不追究;三是社会中介机构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使得监督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同时长期以来,对企业管理者业绩考核以利润为主要依据。很少将内部控制作为考核指标,内部控制状况对企业内外利害关系方也没有直接的利益影响。
5外部环境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但是一旦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因此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财务风险防范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方法,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和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其特征是以价值形式为控制手段;以不同岗位、部门和层次的不同经济业务为综合控制对象;以控制日常现金流量为目的。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的经济控制系统中,能起到保证、促进、监督和协调的作用。
1建立和规范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首先要求财务人员确立财务风险观念,认清财务风险的本质内容,探索规模的方法。其次,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不仅取决于是否盈利,而且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必须盈利,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在预警系统方式中,国有企业要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还是要建市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长远看,一个企业要远离财务风险,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只有这样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
2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领域
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基本属于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这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领域。如果国有企业盲目分散投资,重复投资,进军一些高赢利、高风险性的行业,不仅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还会使国有权益不能得到良好保障,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应该发挥的主导性作用。有鉴于此,国有企业要严格按照国资委《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6号)规定,控制非主业投资,加快非主业资产的剥离,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实行依法转让,将各种资源集中到主营业务上,有计划地整合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3完善财务监督体系
会计标准的统一对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国际化竞争有着重要意义。要以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为重点,通过年度财务决算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披露和揭示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非会计信息,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掌握国有资产分布和营运状况、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和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同时为了防止财务信息失真和所有者权益受损,约束经理人经营行为,就需要有财务总监监督机制。在发挥财务监督职能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公司的权利制衡关系是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制度关系。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要合理界定总经理、财务总监的职权范围,并要求董事长、总经理尊重财务总监的权利边界,尽可能地发挥财务总监的专业特长。
4把风险管理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就是要借助企业文化将风险意识寓于全体职员,借助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促成企业内部齐心合力抵御风险。领导者必须有极强的风险意识,并注重对企业成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培育。企业管理者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要注重各部门承担相应的风险,在岗位设计上首先要有风险责任的规定,而后才能赋予其权力,做到权责对等,同时还应注意企业组织结构因风险变动而灵活变动的适应性。风险管理文化注意力集中在市场,市场是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也是企业风险最终暴露的场所。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必须监测市场的波动以便及时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跟踪市场发展趋势准确估计企业财务风险损失的发展态势:权衡企业财力和风险造成的最大损失额度。
综上所述,规范的财务风险管理在我国国有企业中仍需探讨,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不确定性、投资行为的无序性、股权融资偏好都与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及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有关。规范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