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宁
新的一年刚开始,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就有点变样。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日渐扩大,不少西方媒体盯上了中国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将中国描绘成“世界救援者”。可在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之后,西方媒体又出现了“唱衰中国”潮,有些还抱着要看中国笑话的心态评头论足。
国际上一些主流媒体近日做2009年预测时,既有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动机”的评论,也有“中国正经历无法承受的巨大挑战”的说法,甚至还有“中国模式面临终结”、“中国在2009年将出现动荡”、“中国:它会分裂吗”这样的惊人之言。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月4日文章称,今年不断涌现的工厂裁员在中国南方工业区引起一连串的问题。北京能否轻易地平息中产阶级的忧惧也是一大难题。因为这些人和组织能力有限的民工相比,完全不同。“如果2009年中国白领工人遭遇大裁员,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架构就会面临不曾料到的挑战——这类人已经习惯于多元选择和高生活水平”。 总体而言,和2008年下半年相比,更多的西方媒体不是在“唱衰中国”,就是在忧虑中国的前景。
从当前的国际环境看,中国的确面临着历史上罕见的多重考验。我们过去曾历经诸多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后来都能够及时化解。不过,这一次与过去有很大不同。2009年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惊险一跃”。首先,受金融危机影响,多国都在减少进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将更加活跃。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动机——出口必定受重大影响。第二,出口型经济若向内需型经济转型,必定经历痛苦的过程。第三,高失业率可能导致个人生存危机,社会矛盾有可能尖锐化。
困难来自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从国际看,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参与全球化的程度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受外部世界变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还没有经历过像今天这么严重的金融危机的洗礼。而从国内看,民众对就业、收入、福利的要求也非过去能比。这30年,我们一路走得比较顺。很多人习惯了安逸,习惯了增长。无论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是普通民众,都缺少这样的经验,心理承受力明显不足。
正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一些摔打后身体会更加强健一样,一个国家要实现崛起的目标,也必然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只有这样,才会更加强大。因此可以说,2009年,将是中国练就抗摔打本领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慢一些,就业的形势会更严峻一些,一些社会矛盾可能会更突出,这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解决原有问题的契机。这一年,对我们的政府、企业及民众都是一次考验。政府需要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强化危机处理及应急机制;企业需要在危机中及时转型、在求生存的基础上谋发展;民众需要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积极努力推动国家尽快摆脱危机。此刻,“危机”同样也是一种“机会”。
在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走过了远比当前更暗淡、更艰难的时刻,一步一步愈变愈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保持信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经济增长的长周期并不会因此而突然中断;我们有巨大的国内市场空间,有着大国处理危机的独特优势;政府主动调控经济的经验也比过去丰富得多,物质基础也比12年前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强大得多。回顾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时,人民币面临空前的贬值压力和信用风险,世界上也没几个人相信人民币会不贬值。但那次考验换来的结果是,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力更强,人民币在国际上逐步成了强势货币。
另外,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正在加紧增加对这一领域的投入;中国近年来还构建起了民众和政府之间比较顺畅的沟通渠道。所有这些都将缓冲危机的冲击,使中国能够尽快地走出危机。正因为如此,一些西方学者才会对中国的发展抱有更多的期待。曾写下名著《大国的兴衰》的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保罗·肯尼迪1月3日在彭博社撰文预测,中国、德国、印度及北欧国家将可能在这场危机中胜出。据他预测,韩国、日本和俄罗斯、伊朗以及南美、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损失惨重。美国可能成为最大失败者。他认为,中国通过刺激内需,弥补出口减少带来的损失,从而实现5%至6%的经济增长。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会放慢,但没人会否认,增长的势头不会改变,我们将在调整中实现增长。目前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在结构和发展模式上实现重大突破。在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的实体经济之所以损失很大,除了市场不景气之外,主要还是我们生产的产品层次太低,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最不起眼的低端环节。市场一旦风吹草动,首先被冲击的就是低端生产环节。这种财富创造模式不可持续,必须尽快改变。
和练抗摔打功夫一样,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更是一个必经的过程。2009年,中国的表现牵动世界。2009年,中国将再次带给世界惊艳。那些等着看中国笑话的人注定是要失望的。▲(作者是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