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一段时间以来,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此时还远不能得出结论:其一美国出现问题并不等于别国没有问题,其二人们很快发现大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危机和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经济发展模式包治百病,完美无缺。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绝非仅仅信赖出口,而是强调市场与宏观调控的结合。美国的模式出现问题也绝非市场之过,而是宏观调控出了问题,这是市场经济自由放任失去了节律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问题的出现并非首次,而是在西方经济的历史中不断轮回出现的问题。无论是早期的罗斯福新政,还是后来的尼克松主义,里根主义或撒切尔主义都反映了西方经济对于周期性或轮回性问题的思考。宏观调控过头,市场会受到抑制,而强调市场因素过了头,又会出现市场失灵,无形的手不仅无形而且无力。这里关键是一个平衡的问题,而平衡的问题又最难把握尺寸。
无论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美国的模式,其实都没有摒弃市场,而是在市场因素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问题。单纯靠以钱生钱,过于强调信贷经济的作用而缺乏监管被证明显然存在缺陷。一个国家的经济应该保持多元化发展,这才是更为重要的。对中国而言,没有也不可能放弃被30年改革开放证明是有效的开放和市场的综合平衡。中国需要调整的仍然是阻碍市场生命力的东西,而西方的改革也绝非放弃市场,而是强化市场监管。
我们在认识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时应该看到,实质上相似,而细节上相异,这是当前不同发展模式的差异所在。其次是由于发展不同阶段所带来的发展方式或发展议程的不同,不同发展阶段所带来的差异虽会长久存在,但处于现代化初级阶段的国家还存在发达国家曾经面对却已经解决的问题,比如在环境保护和高速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面对相似的问题,有些发达国家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未来不得不面对的,而有些问题则是发达国家已经面对但又解决的问题,而发达国家又面对一些曾经超越又再度出现的问题。
总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很多,面对的共同问题多于不同的问题。如果认清了彼此的问题,那么彼此的理解也会加深。因为发展中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超越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所面临的问题。
在发展模式的探索上,我们更需要关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全球化呼唤规则规范的一律或可兼容,全球化的进程也在推广着共同性。由此,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避免分化而强调融合,其中的关键是不要渲染或夸大差异,不要设置人为障碍或鸿沟,不要设置不可逾越的界线,而应更多强调共同性、扩大共同性。
人类成果是无国界的,是共享的,开放的国家战略的意义是共同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共同分享人类成果。美国和欧洲现化化的发展成就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学习,而美国等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扰不仅为美国等国所认真面对,也应该引发他国的思考。同样,中国的经验不是秘密,中国的教训也提醒他国记取。我们或许应该停止所谓“模式”的争论,更多地互通有无。在当今时代,许多问题都具有跨国性,许多问题都不再是一国内部的问题,而需要各国共同面对协力解决。▲(作者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