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新
议论文是高中生最常用的写作文体。无论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还是高考应试,它在数量上都占了绝对的优势。但是,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整体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或为“审题立意失准”,或为“点题意识失强”,或为“推理论证失当”,或为“语言表达失真”。而事实论据在选择和使用上的失误,更是制约同学们写作水平提升的最为普遍的因素。
笔者认为,念好“信”“新”“醒”“三字经”,可以避免在选用事实论据上的失误。
信
所谓的“信”,就是指事实论据要真实可信。
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包括历史事件、生活事例、人物姓名、统计数字等,都必须真实正确,确有其事,实有其人,数字精准,令人信服;不能臆造虚构,不能假设预测,不能张冠李戴。在虚假事实论据基础上论证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是没人相信的。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的同学因为对某些事实论据一知半解,在不认真核实的前提下就信手拈来,随便使用,不管是真是假,结果闹出笑话。例如,有的同学将爱迪生的事例说成爱因斯坦的,将郑和的事例说成郑成功的,如:电灯的乌丝是爱因斯坦(应是爱迪生)在失败了两千多次后发明的(实际是一千多次);郑和收复了台湾,郑成功带领船队下西洋(互换两人事实);居里夫人把金表拿给孩子玩(应该是“奖章”)。
有一篇高考作文《人贵反思》,因为使用的事实论据失实,缺乏信度,结果惹了麻烦。请看下面两段节选文字,请看:
反思可以补其过。昔时周处年少,横行乡里,与虎、蛟并称“三害”。至于其得己之过,思己之失,杀猛虎,斩恶蛟,人非特恕之,而咸称其德耳。【并不是周处知道自己的过与失之后才杀虎斩蛟,而是人们在庆祝三害少了两害后,周处才意识到自己是其中一害】此反思之效也。倘使处不思其过,或思其过而耻于自新,其为祸也,终不可解矣,复能为贤者哉?故曰,思己之失,责己之过,德也,在人无所嘲,在己亦无所耻矣。然如周之厉王何?骄奢滥刑,厚敛重役,其过也大矣,而不知反思。纵有召公谏其弭谤,亦无所感。至于国人暴动,身死人手者,【事实上厉王是自己病死的】其反思也迟矣!此耻于思过之祸也。故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勤于反思,乃能无过。
反思可以修其德。孔子曰:“君子日参省乎己。”【把孟子的话说成是孔子的话】故曰,圣人有过,及时而省,此圣人所以高于众人之处也。仲尼居卫得王后殊遇,尝冠盖车马而出,意甚自得……
要避免事实论据失实失信,除了平时不要偏信“道听途说”,还要在读书看报时,用笔将它们记录下来,不迷信大脑中的“糊涂账”;在作文时,坚决不使用记忆模糊的材料。
新
所谓的“新”,就是指事实论据要采撷新料,要推陈出新,内容安排要开拓创新,叙述材料要简明清新。
1. 采撷新料。
精心选择跃动着时代脉搏的材料,往往能使文章一下子牢牢吸引评卷者的目光,彰显作者的个性,从而起到“新”声夺人的作用。
“新料”从何而来?从现实生活中来,从社会热点中来,从自然世界中来。2009年高考,有不少考生使用了“海珠桥跳河秀”“醉酒驾车”“甲型H1N1流感”“2009年春晚人气王刘谦的神奇魔术”及“大学生就业艰难”等材料,读着这些材料,如同春风扑面。
2. 推陈出新。
作为高中生,年纪轻轻,社会阅历有限,难于积累更多的现实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又由于学习任务繁重,没能安排更多的时间到图书馆或阅览室那里“博览群书”,积累写作素材,于是,写作的“源”主要是学科教材和平时用惯了的旧材料,诸如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等外国科学家,司马迁、李白、鲁迅等中国文学家,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政治家。这些广为人知、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却是议论文事实论据使用中最忌讳的——没有新鲜感,老师一见就心烦。其实,同学们如果在写作时找不到新材料,是可以适当采用老材料的,但需要对它们进行适当的翻新,让老材料焕发新生机。
如何推陈出新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善于对老材料进行重新审视,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发掘,赋予新的内涵,改变叙述的侧重点,为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现代理念服务,就会生出新意来。
例如,《西游记》中“唐僧”这个家喻户晓的老材料,一般人把他当作“软弱无能”的典型事实。但是,今年高考一位广东考生独辟蹊径,对“唐僧”这个旧料生出新意来。
“……唐僧之所以屡次被妖魔鬼怪抓获,就因为他缺乏常识,见到奇怪的天气迹象,他不懂得提防;听到莫名其妙的叫喊声,他不懂得质疑;于是,他的生活便时时有妖怪客串,有魔鬼伴舞……”
无论是采撷新料,还是推陈出新,都会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
3. 开拓创新。
事实论据在一篇议论文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就一般议论文而言,该有三五组事实论据,其文字总数会接近全文的三分之二。因此,事实论据的安排也就等于全文结构的安排。事实论据的结构安排,通常有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点面结合式等。虽然这些结构各有特色,为人们所认可甚至推崇。但是,人们看多了,就必然会有审美疲劳,就会感觉到这类文章模式化、符号化,结构呆板,是新时期的“八股文”。而要消除人们这种观感,就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来个开拓创新。如果我们对事实论据的安排也来个开拓创新、标新立异,或许就会棋高一着,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1)镜头述评式:镜头即事实论据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述评即分析说理通过画外音表现出来。二者既独立,又联系,相辅相成。例如高考优秀作文《自嘲》中写道:
镜头一:苏轼被贬官黄州,妻子生了个儿子,请他题一首诗。苏轼嬉笑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画外音:自嘲,是一片无奈的叶子,心中的风暴成就了它的舞动。恣意飘飞,随后化作豁达乐观的润土,滋润着生命的大树,峥嵘的枝干伸向心中的太阳。
(2)讨论会式:设计几个人物就某个问题来发言讨论,每个人所说的话就是事实论据。例如《“百家讲坛”论学习》一文采用了这种结构模式。节选文字如下:
子路——我认为学习别人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条件。老鹰抓小羊,那动作是潇洒,那姿态是漂亮,关键是老鹰拥有强健的翅膀和锐利的爪子,一句话,条件具备,有能力。可你乌鸦就太不了解自己的情况啦,你有强健的翅膀吗?你有锐利的爪子吗?你多大,羊多大?一句话,不量力而行就会吃亏!
……
林黛玉——乌鸦虽然有些不自量力,可是他的学习精神实在可嘉。你们不见他那个刻苦劲儿,和香菱学诗没有两样,啧啧,我们如果有他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学习精神,还有什么事做不好呢?
(3)“网帖式”:模仿网络上发帖、回帖的形式。发帖内容相当于事实论据,回复内容相当于分析说理。今年高考,浙江一考生在《品味时尚》中采用了这种形式:
发帖人:版主常青树
发帖内容:各位帅哥靓妹们,在下今日又出糗了,当我漫步在校园的林荫大道,独自一人孤独惘怅之时,忽有一身影从眼前掠过,抬头,一双特步板鞋,一条嘻哈运动裤,一件宽松T恤衫外加一头飘逸长发,不正是我同宿舍的好姐妹吗?于是我用光速飞奔到她身后,照准后脑勺就猛地把她的头摁了下去,结果,那人一脸惊愕,转过头来,我被霹雳到了:认错人了,真是糗大了……
一楼回复者:
水中的飞鹤:……
结构的开拓创新,毕竟是形式的创新,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因此,不能一味追求新异的形式。要知道,能自然畅达地论证中心论点的形式才是最好的形式。
4. 简明清新。
作为事实论据的文字,务必简明扼要、清新自然。对人们较为熟悉的事实要更加简洁,不能拖泥带水,对人们较为生疏的事实,叙述时也要控制在200字以内。由于议论文以说理为主,以逻辑推理为主,如果语言太平实,缺少文采,就不能吸引人;如果语言生动活泼,清新有文采,就会博得评卷老师的好感。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面对人才优势,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亲贤臣,远小人,建立了蜀汉政权:面对经济优势,郑和打造航船,七下西洋,买珍宝,卖湖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面对思想优势,马克思沿着伏尔泰、费尔巴哈、黑格尔的足迹,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唯物辩证法……
倚仗优势,吴王夫差忘记了父辈的教训,拥西施,笑谈春风,放回了勾践,赐死了伍子胥,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倚仗优势,麦克阿瑟梦想在朝鲜战场上重温中途岛海战的辉煌,要以先进的装备在两周之内结束这场势在必得的战争,但面对众志成城的中朝人民,装备精良的美式战线最终成了东方的“马奇诺”……
以上使用的材料虽然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由于语言简洁,文字清新,从而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要辩证地看待优势”的论点。
醒
所谓的“醒”,就是指扣题要清晰醒目。
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是为论述论点服务的。论点一旦确定,它就成了统率全文的东西;事实论据必须服从于论点的统率,并且要鲜明、醒目地扣住论点表述,让评卷老师轻易地找到它们之间的契合点。论据与论点要高度一致,否则,就会造成论据与论点相游离,削弱文章的说服力。请看下面的高考满分作文片断: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伦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
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一口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迷惘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苹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教育下的力度不够……
以上选自高考优秀作文的三段文字,通过常见的高分低能现象(事实论据),批评了当代教育制度只重科技知识,不重视生活常识的怪异状况,从而清晰、醒目地论证了“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这个中心论点。
总之,事实论据是议论文的主体,选择、运用好事实论据,是写好议论文的充分体现。“信”“新”“醒”,是选用事实论据的“三字经”,我们没有理由不念好它。
责任编校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