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熊猫」入台记

2009-01-05 10:35
台商 2009年11期
关键词:裕隆汽车产业吉利

江 潇

来自大陆的大熊猫「团团」、「圆圆」在台湾引起一阵熊猫热,而现在,机器熊猫也要登陆台湾了。台湾裕隆集团与大陆吉利汽车合作的吉利熊猫作为排头兵率先进入台湾,这也标志着两岸汽车产业的融合大戲即将登台开演。

最近,台湾裕隆集团负责服务方面的员工,频繁往返于大陆和台湾,他们在进行大陆吉利汽车服务系统的优化。按照裕隆和吉利达成的合作协定,贴裕隆商标的吉利「熊猫」车型近期将要在台湾实现销售。而第一批「熊猫」已经于2009年4月初到达台湾,为实施台湾本地销售整装待发。

大陆车企驶进台湾市场

成立于1951年的台湾裕隆集团并不是第一次与大陆汽车结缘。作为台湾最大的汽车集团,早在1996年裕隆集团就进军大陆汽车业,多次在大陆本土车企与国际车企之间牵线搭桥。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最终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这次,裕隆与吉利的成功牵手让大陆自主品牌进入台湾,被认为是开启了两岸汽车产业合作的新篇章。

在2009年6月份厦门召开的海西汽博会上,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介绍说,首批落户台湾的自动挡熊猫,将以「CKD+地产化」的形式进入台湾,并将逐步加大地产化。而这次吉利熊猫的台湾落户,似乎也是裕隆集团实现其「廉价国民车」蓝海战略的第一步。「此前台湾市场上基本没有8万元人民币(折合新台币约32万元)以下的车型,经济危机为台湾推出精品小车提供了好时机」,台湾达律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睿弘分析说,吉利和裕隆合作以性价比高的产品切入市场,无疑将会寻找到自己的蓝海。

在此之前,两岸汽车产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裕隆等台资企业与大陆汽车合作,投产于大陆。挂着裕隆牌照的吉利熊猫无疑开了一个先河。虽然没有挂上「吉利」的商标,但是这次合作显然会让双方都受益不少。对于裕隆集团来说,吉利的低价车型质量优越,不但契合裕隆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其在低价位车型中的竞争力。而对吉利集团来说,外观可爱、尾灯有两个熊猫脚印的吉利熊猫进入台湾市场,只是吉利在台湾市场的一次试探,为其增加市场影响力、拓展品牌知名度增色不少。

紧随着裕隆吉利合作的步伐,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日前也与台湾胜荣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发台湾市场。按计划,奇瑞A3将作为奇瑞汽车登陆台湾的开路先锋,于年底正式驶入台湾,瑞麒G6、G5将于2010年起陆续登陆台湾市场。

前景良好两岸合作开发第三地

可以看到,两岸汽车产业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牵手吉利之后,台湾裕隆最近又与实力更强的东风汽车再次走到一起,如今双方正在筹建一个乘用车和商用车综合发展的公司。这两家公司酝酿结合两岸优势资源打造独有的中华民族品牌汽车,合作的首款车型为2.0升排量的SUV,预计将于2010年10月前投产。「大概五六年前,我们双方就开始酝酿应该汇聚两岸资源,融合中华文化,创建一个让世人拭目以待的『大中国』品牌」,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周文杰说。

这一两岸合作的愿景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的战略设想不谋而合。「两岸汽车产业可以实现『两岸三地』的战略合作,也就是说两岸的汽车产业合作起来去打国际市场。」张小虞在接受本刊专访时指出,大陆方面具有庞大的市场以及完整的规模化生产体系,由此也带来成本和价格优势;而台湾方面则有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以及海外经验,双方强强联合,在国际市场上颇具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知名咨询机构普华永道也给出报告,认为随着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加深,两岸在汽车及零部件业将迎来更多合作机会和新的合作格局。普华永道分析说,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两岸的产业模式有很大差异,存在互补机会。

大陆专注于整车及关键原厂零部件(OEM)的制造,而台湾以汽车零部件之后装市场(After Market)为主。大陆正在发力汽车产业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关键零部件自制比率高,而后装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台湾以组装为主,主要输出传动系统、底盘和轮圈等部件,其后装产品已经在全球市场的占有较高比率。两岸企业可以进行产业垂直或水平整合,强化产品价值链,以打破外资垄断局面。

面对合作的红火场面,张小虞颇有感触:「十几年前我去福建省参观,已经有一些台湾工厂在福州市建立零部件厂落户。如今在这片『零部件重镇』,不仅工厂数量增加,而且规模陆续扩展,原本预留的这片地已经无法全部负荷,许多工厂不得不重新选址投资建厂,当时根本没有想到两岸汽车工业合作发展如此迅速。而且我们相信,合作前景会越来越好。」

不久前,台湾三阳工业和大陆最大客车制造集团厦门金龙集团正式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台成立新合资公司,共同投资数十亿元新台币,发展巴士、其它车辆及相关零件制造销售事业,创下两岸汽车业首度在台成立合资公司的先例。

猜你喜欢
裕隆汽车产业吉利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美国发行猴年“吉利钱”
不吉利的“红月亮”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