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周边:“融合”与“保护”的冲撞

2009-01-05 10:01吴晓芳
世界知识 2009年23期
关键词:东亚亚洲货币

吴晓芳

“不用先兑美元了”:人民币的区域化

这天,马来西亚的进口商哈吉像往常一样给中国广东的某家玩具公司下了张大订单。不过,这一次哈吉没有去兑换美元,而是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不用先兑美元再兑人民币了!”哈吉一边数着手指头一边笑着说,“这中间的差价可以省掉不少的成本呢!”

原来,根据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自今年7月份以来,上海、广州、深圳、东莞和珠海等城市的试点企业与港澳地区及东盟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可以用人民币结算。

在一两年以前,很多人还对两个看似深奥的名词——货币互换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很陌生,但是自去年年底以来,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频频见诸报端,这两个“新名词”也渐渐耳熟能详。

2008年12月,中国与韩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首次以官方姿态走出国门;

200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特区金融管理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2月,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3月,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

“(只要有)10%~20%的贸易额用人民币结算,那就不得了了,作为储备货币的人民币地位已经奠定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张运成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肯定了人民币国际化在今年取得的成就。就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也认为,人民币是由中国经济增长所决定,将会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2030年人民币将可能取代欧元,成为第二大货币。

当然,专家们也指出应该理性地看待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有学者撰文指出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另一面的风险,它将使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被削弱,遭受投机性冲击的可能性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上升。

就目前来看,中国互换货币的对象以及人民币结算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而周边化、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阶段。《南方周末》曾撰文说:“从区域到全球,这是任何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对人民币来说,这个区域就是东南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币在区域化进程中取得突破无疑是今年中国经贸周边关系中最出众的亮点。

“亚元”畅想曲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个进行环亚洲旅行的年轻人,他在吴哥窟的古迹中找寻纪念品,在北京的雕梁画栋间品尝烤鸭,在东京的高楼大厦中为恋人选购化妆品……他的旅行持续了数周,却从来没去过银行,因为他的手中,持有全亚洲通用的货币——亚元。

这个画面遥远吗?在过去,人们八成会认为这是白日做梦,但今天却可以试探性地问:也许这个“白日梦”并不遥远?2001年,亚洲人刚刚经历那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不久,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的一番“豪言壮语”燃起了人们的“亚元”之梦:“未来十年,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亚元区)。在全球性货币缺少的情况下,亚洲或者亚太地区建立一个统一货币是大势所趋。”然而,就在那之后,签署于2000年、承载货币合作重任的清迈倡议机制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就,反因其松散性而举步维艰。一直到今年,又是一场金融危机,清迈倡议机制才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实质性突破——10+3财长今年5月在巴厘岛宣布,2009年底前将正式成立并运作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其中,中国出资384亿美元,日本出资384亿美元,韩国出资192亿美元,分别占储备库总额的32%、32%和16%,另外20%由东盟出资。由此,“亚元”畅想曲又一次被唱响,不过这一次,东亚各国有了更实质性的举动。“即将成立的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将为变革现有世界货币体系提供条件,虽然不是像‘欧元那样的统一货币,但已经起到了‘亚元的作用,将使得亚洲货币取得更高的国际地位。”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拉特里奇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这样说道。

当然,“亚元”实现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有学者表示,在经济方面,实现单一货币需要各国拥有共同的经济目标,并且经济实力相当、经济指标以及货币制度相似,而目前亚洲各国的差异还很大。而且东亚各国目前合作意愿并不是很强烈,也缺乏政治互信。

或许“亚元”的确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如今东亚各国推动货币合作的努力至少使实现“亚元”这个遥远的目标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融合”与“促合”

“一个是融合,另一个是中国的促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所所长翟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这样概括今年亚洲周边局势的特点。

在亚洲融合方面,最为大家熟知的便是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提出。共同体在亚洲并非新鲜话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便提出“东亚经济核心”,此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纷纷演绎过,但皆是雷声大雨点小。2009年,面对发生巨变的国际局势,日本新任首相鸠山由纪夫重新拾起这个一度趋于沉寂的话题,正式向中国提出了按照欧盟模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10月,实现东亚共同体作为共同努力的长期目标被写入《中日韩合作十年联合声明》。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一改往日不以为然的态度,先是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而后又明确表态:任何东亚合作机制不应该将美国排除在外。一时间,关于东亚共同体亦或亚洲共同体亦或亚太共同体的讨论重新热络起来。

对于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各方普遍认为不够清晰明确,距离实现还比较遥远。不过,在当今社会,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一样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而且东亚各方已经明确将东亚共同体作为长期努力的目标。在这方面,宿景祥从哲学高度表达了更为乐观的看法:“按照马克思的经典原理来说,一种制度,在它的潜力彻底发挥完之前,是不会消亡的。而一种新制度,必须在这旧制度里面孕育出来,在产生它的条件形成之前,是不会提出来的,如果它被提出来了,就说明有实现的条件了。东亚共同体,事实上已经在形成中了,各种机制可能已经在了,既然大家都这么提了,就说明它本身可以实现。”

除此之外,今年的亚洲融合还取得多项进展,比如,10+1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于明年1月全面建成;就在前不久,APEC部长们在新加坡一致同意全力实现亚太自贸区目标。

在这些促使亚洲逐步走向融合的举措中,很容易就能看到作为亚洲重要一员的中国的影子。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给予了亚洲多国各种各样的援助。就在不久前,中国总理温家宝和老挝总理波松、泰国总理阿披实在泰国华欣共同见证签署了昆(昆明)曼(曼谷)公路老泰跨湄公河大桥的融资协议,该项目不仅为老泰两国增加了就业机会,也

为以后的三方贸易提供了便利。

当“融合”碰到了“保护”

但是,“贸易周边”并非只有这样光明的一面。在亚洲,若以中国为中心环顾四周,便会发现以各种名目包装的贸易保护主义旗帜比比皆是:

南面:印度自去年10月以来,以反倾销调查、反补贴调查、特殊保障措施和一般保障措施的贸易救济手段,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17起贸易救济调查;今年,印度在提高钢铁产品和大豆关税之后又宣布禁止进口中国玩具,同时规定商务签证必须换成就业签证,数千名在印中国工人不得不提前撤回。

东南:泰国宣布对本国重点支柱性产业和中小企业采取广泛的减税、现金补贴等政策;印度尼西亚宣布对至少500种商品实施进口管制。

北面:俄罗斯提高汽车进口关税,关闭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数万名华商何去何从至今未决。

东面:一向甚少使用反倾销措施的日本也修改法规,放宽国内企业申请反倾销调查立案条件。

中国历来深受各种反补贴、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之害,但是这一次除了欧美发达国家,中国还首当其冲地遭遇了周边国家“集中式”的“轰炸”。这个严峻形势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中国对外进出口出现下滑。据统计,2009年1月中国对韩国、东盟国家等贸易国(地区)出口同比分别下滑29.1%和21.9%。二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事件居高不下。研究中印关系多年的胡仕性指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摩擦过去一直都有,但是今年明显增多。在东南亚也一样。”

都是经济危机造成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合作异常火热、摩擦也异常凸显?翟崑一语道破玄机:“都是经济危机导致的。”

一方面,按照中国式的理解,金融危机既是“危”,也是“机”。发展中地区,尤其是那些被称作新兴经济体的,在多数发达国家一片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一定的经济增长。这样一来,同处于国际金融体系金字塔最底层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就有了共同的利益诉求:改变“美国消费,全球买单”的这种利益和责任分配严重不均的国际金融秩序,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另一方面,亚洲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属于外向性经济体,长期以来依赖欧美市场,金融危机以后不约而同地极力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翟崑解释说,“内需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国内的内需,第二是区域内的内需”。胡仕胜进一步解释说,“过去我们是以欧美市场为主,但欧美市场因为金融危机萎缩,我们转向周边。周边国家本来也多是以依赖欧美为主,现在也回到区域里来了,因此在同一个区域扎堆,就容易产生摩擦”。

“不必锱铢必较”,宿景祥和胡仕胜回答了本刊关于中国该如何化解摩擦的问题,他们一致认为,对于自己的利益,中国应合理地努力争取,但是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也应有大国的姿态。宿景祥说:“亚洲的很多问题,中国不要很有进攻性、很敌意地去处理。”胡仕胜对此表示了认同,他说,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双方关系更近了,是磨合期间不可避免的问题,要有一个放眼全球的胸怀来对待这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东亚亚洲货币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古代的货币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古代的货币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