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民主革命教育家马君武

2009-01-05 10:01黄牡丽李高南
文史春秋 2009年11期
关键词:广西大学胡适校长

黄牡丽 李高南

马君武(1881—1940)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民主革命活动家。在他短短60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近20年时间是在从教办学。期间,他曾先后出任上海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公学、广西大学和广州培桂中学的校长,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被誉为“一代宗师”,与蔡元培并称“北蔡南马”。马君武在从教办学的过程中有许多点点滴滴的小事,折射出他作为爱国民主革命教育家所拥有的宝贵品质,也是他办学风格的充分体现。

为国育才

马君武是在从政失败后转而投身教育事业的,因此爱国救国是他从事教育的根本目的。他认为爱国心是人间最好的宗教,希望通过教育帮助人们树立爱国的情怀和学习救国的技能。这种保家卫国的教育思想在他撰写的《中国公学校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众学生,勿彷徨。以尔身,为太阳。照尔祖国以尔光。尔一身,先自强。修道德,为坚垒;求知识,为快枪。

众学生,勿彷徨。尔能处之地位是大战场。尔祖父,思羲黄。尔仇敌,环尔旁。欲救尔祖国亡,尔先自强。

中国公学最初是由一批留日学生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愤而归国于1906年创办的。是年夏天,马君武从日本西京帝国大学工艺化学专业毕业后回到上海,在中国公学任总教习(教务长)兼理化教授。1930年,他又在中国公学当了数月校长。在任总教习兼理化教授期间,他为中国公学撰写了这首校歌,号召青年学生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读书。

马君武教育救国的思想还体现在他为广西大学撰写的校歌中。马君武任广西大学校长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吞噬中国,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马君武要求大学生们努力学习战争的知识,培育战斗的精神,以各种方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广西大学校歌》唱道:

复兴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求得知识,练好身体,更遵守严格纪律;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对内团结,对外抵抗,为祖国奋斗到底!

马君武的爱国救国思想不仅仅是流于口号,更体现在他一贯支持和保护爱国学生的革命运动上。1926年3月18日,北京数千名学生和市民在天安门集会反对八国通牒,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镇压,当时死伤近200人,死难者中有3名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马君武当时正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他出面奔走,将学生的尸体领回,安葬在校园内,并召开追悼会,发行特刊,赞扬受难学生崇高的爱国精神。此后,他由于不满军阀把持教育,毅然辞去段祺瑞政府教育总长和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的职务,回到上海继续任教去了。

爱生如子

马君武一腔热情投身教育,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倾注全部心血,这在当时的教育界是人所共知的。而他慧眼识珠,较早地发现胡适过人的才华,并终生与其保持深厚的师生情谊,这在当时亦传为美谈。

马君武年长胡适10岁。当初,胡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公学,马君武是主考官。当他看到胡适以《言志》为题写的作文后大加赞赏,拿给几位老师传阅说,这是中国公学未来的一位好学生;胡适后来果然成为全国闻名的学者。1911年,尚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冶金的马君武远隔重洋写诗赠与胡适,表达了思念之情,并以“相期作琨逖,舞剑趁鸡鸣”与其共勉。胡适也很敬重马君武,经常在自己的留美日记中提到马君武的道德文章。1935年,胡适前往广西大学演讲,先在众师生面前毕恭毕敬地向马君武屈膝行礼,感谢老师培育之恩后,才开始演讲,二人的师生情谊由此可见一斑。

马君武关心青年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很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在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时,学校里有一名学生叫班文藇,因为军阀混战交通中断,断绝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马君武知道后,就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些钱来资助班文葜,帮其渡过了难关。马君武对于贫困学生的求助向来是有求必应的。他常说:“国民党官府人员贪污一笔就上百万元,我们即使在发放助学金方面手松些,多给学生又何妨呢?”因此,他在广西大学筹集“苦学基金”,用学校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和教职工自愿捐助的钱作为奖学金去接济贫困学生;还制订了《学生免费条例》、《工读生规则》等,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人学补助。马君武还在校内搞勤工俭学,找些工作给贫苦学生做,一方面锻炼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使他们获得生活费用,不致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

对于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马君武更是关怀备至,呵护有加。青年时期的秦道坚家境贫寒,没钱上大学,是靠马君武给予他半工半读的机会才得以在广西大学完成了学业。秦道坚在大学三年级时研究用稻草制造无烟火药取得成功,并在中国科学社出版的《科学月刊》上发表文章。马君武便向政府给他申请了一笔奖金和一张奖状,并请他在学校里作了一次公开演讲。这使秦道坚和同学们对于科学研究得到了很大的鼓励。秦道坚大学毕业时,成绩第一,学校还给他特制了一枚金质奖章,并留他在化学系任助教。对于马君武的照顾与培养,秦道坚一直心存感激,时时称马君武为“恩师”。

惜才如命

作为教育家,马君武深知师资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每到一校任校长,他都礼聘有学识的人才到校任教,给予他们优厚的生活条件和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教学。

广西大学创立之初,马君武考虑到广西地处偏僻,文化落后,不容易吸引有名望的教授。他一方面用高薪(以大洋支付薪金)聘请许多外省籍学者到广西大学来,给他们安排最好的房子,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当时,广西大学办的是高中性质的预科,只有300名学生,而教授就有13人,其中包括黄叔培、白鹏飞、马名海、曾昭桓、蒋继伊等一批知名教授。另一方面,马君武也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师资,用校款保送教学成绩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赴欧美深造。他用这种方法于1935年和1936年分别选送了郑建宣、杭维翰、汪振儒等青年助教出国学习。这些人学成归国后,对广西大学后来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汪振儒原本是学生物的,在广西大学讲授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和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经马君武再三动员,他到国外转学林业,回国后一直在高等院校从事林业教学与科研工作,成为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每当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他还时常称赞马君武当时的指引“是非常英明的”。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

南京、上海等地机关纷纷内迁。凡是逃难经过桂林的原在上海或北京任教的知名教授,都被马君武挽留在广西大学任教。广西大学一时俊彦云集,成为当时国内较有影响的大学之一。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的地质研究所,也被马君武留在桂林,他专门把良丰花园对面的一座新大楼借给地质所使用,使李四光的地质所有了立足点,得以继续开展研究工作。

忘我工作

马君武对于工作之投入、办学之认真是出了名的,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地步。大夏大学初创时期,校舍是租赁的,办学条件极为简陋。马君武就用自己的住宅向银行作抵押建起了新校舍,使大夏大学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图书馆、礼堂、实验室和学生、教职工宿舍,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和教师人数大增。而他自己在上海市区的家却是一幢陈旧的楼房,家中陈设简朴,除了许多书籍就只有简单的桌、柜、旧式木椅等。

马君武办学偏重理、工、农等实用科学,他深知没有好的图书仪器是办不好理工科大学的。因此他掌管广西大学后,不惜重金添置大量的图书仪器,到1932年止,广西大学仅理化仪器就用去毫洋40万元,其它各系的仪器还不计算在内。所购仪器多是德国最新产品,质量优良。如1934年,马君武去欧洲考察时,从德国一口气买回60多个大小不同的像酒杯样子的白金坩埚和一个电解槽。这在当时的国内大学是绝无仅有的。尽管马君武舍得花重金聘教授、建校舍、添仪器,但对于自己的生活,他一向吝啬:长年穿着长衫布鞋,有些衣服还有补丁;吃的多是一荤一素,小小的一块鱼肉也要分一两天吃。

对于马君武舍身忘我,勤苦工作,中国公学的学生在给于右任的信中给予了最为公正的评价,信中写到:“校长薪金每月200元,其数在职员教员之下。学校事务,巨细必躬亲,勤苦在听差之上。举目全国各大学校长,其肯矢忠矢信,任劳任怨若马校长果有几人?”

矢志教育

马君武对于办教育可谓呕心沥血,是诚心诚意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但他的办学道路并不平坦。

1924年11月,马君武任上海大夏大学校长。大夏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不为人们所看好,各项事业举步维艰。马君武任校长后,扩建校舍、购置图书仪器、增聘教授,使学校声誉日起,社会人士刮目相看。1927年,由于筹办广西大学,马君武只能辞去大夏大学校长职务。

1925年马君武被聘为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但不足一年便辞职了。1930年,马君武继胡适之后被任命为中国公学校长。就任后,他调整院系,提高教学质量,并采取有力措施革除积弊、整顿内务。然而工作刚刚展开,马君武就因为中国公学爆发学潮而被迫离去。他掌管中国公学的时间很短,仅10个月而已。但是,马君武办学道路最为艰辛曲折的是他创办广西大学并三任广西大学校长。1927年,马君武应广西省政府的邀请回桂创办广西大学,经过一年艰苦筹备,广西大学于1928年10月开学。但开学不到一年,就因为粤桂战争被迫停办。1931年战争平息后,广西却有人提出停办广西大学,马君武为此多方奔走,极力呼吁,使广西大学得以恢复重办,并于当年9月开学,马君武第二次出任广西大学校长。

广西大学最初坐落于梧州蝴蝶山上,那里荒无人烟,坟茔垒垒。马君武在校内发起“锄头运动”,带领师生“一木一石,一瓦一椽,一几一席,悉心擘划”,使广西大学在短短3年间由一座荒山野岭变成美丽的校园。广西大学恢复重办时只设理学院,第一届招收本科(理科)学生30人。后来增设农、工两个学院,下设数理、化学、生物、农学、林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系科,到1936年时有本科学生500多人、教师80人,一座高等学府初具规模。但由于马君武与当时掌权的桂系军阀意见不合,被迫于1936年离开广西大学。1939年广西大学改为国立大学,马君武第三次被任命为校长。他不顾身体虚弱,带病任职,终于在1940年病逝于桂林良丰校内。

马君武办教育一路坎坷颇多,却矢志不渝,初衷不改。他认为“凡人类一切事业,皆不能不源于教育”,而“学校是把人造成一把锁匙,将来去开社会的门”。他还多次表示,办好广西大学是他一生的事业,要求师生齐心协力把广西大学办成国内有名的大学,才能对得起广西全省父老乡亲。

在任广西大学校长期间,在广州的桂籍人士发起筹建了培桂中学,邀请马君武任校长。他慨然答应,并亲手题写校训“勤俭朴诚”,还撰写了校歌,勉励学生“德智体群美并进”,“把中华民族从根救起,把世界文化迎头赶上”,由此可见他热心教育、培育人才的精神。

总之,马君武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长期的教育实践使他对高等教育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的一些主张和见解精辟入理,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说这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广西大学胡适校长
《胡适》
广西大学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简介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41卷总目次
权力控制:权力清单制度背后的公法思维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论校长的修养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