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经济的全球化加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国际化合作项目的开展。在中国,国际化合作项目目前主要以五种模式开展,文章旨在介绍分析这五种模式,指出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积极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高校 国际化合作 模式
经济全球化浪潮不仅带来了经济领域的全球意识,而且直接影响到了高等教育领域,加速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开放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国际通用人才成为应对全球化的必然措施,而中外高校办学的合作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1月26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2003年修订为《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提出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它是中国政府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
截至2004年,大学的将近800个中外合作项目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其中授予高等教育学位的项目有270个,涉及大约100所高校。合作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着重介绍目前国内存在的五种模式。
一、国外大学在中国成立独立学校
这种合作主要是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制度等,与中国的大学合作成立新学校,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宁波诺丁汉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
1. 宁波诺丁汉大学
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英国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和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于2004年成立。它是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实行全英文授课,实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致的教学评估体系,学生毕业后将被授予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位。目前学校有90多位专任外籍教师,在校的国际生人数已将近100人,每一个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夏季短学期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进行学习。
2. 西交利物浦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合作创办的本科高等院校,2006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学校在起步阶段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后逐步开展研究生教育,给合格的毕业生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对符合英国政府关于学历学位教育政策规定的学生颁发利物浦大学的学历和学位证书。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都承认学校的学分。师资和管理人员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从校本部选拔的教授和行政人员组成,并引进了英国利物浦大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及严格的质量保证控制体系。
外国大学在中国办分校是全面引进国外高等教育的一种方式,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