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研究生教育及其启示

2008-12-29 00:00:00胡丽娜
世界教育信息 2008年9期


  新加坡是个热带城市国家,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奇缺。而新加坡从1965年建国到现在短短四十多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东南亚金融和教育中枢,这与新加坡政府一贯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是分不开的,教育对于新加坡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一、新加坡研究生教育概况
  
  1. 新加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加坡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是1905年由英国统治者开办的英王爱德华七世医务学校。1949年与另外一所综合性学校——莱弗士学院合并成为位于新加坡的马来亚大学。1950年马来亚大学授予了3个文学博士、1个理学博士、2个医学博士学位。1957年新加坡医学会成立,开始组织正规的研究生教育。1961年研究生医学委员会成立,开始了硕士研究生教育,新加坡有了第一个医学硕士(1961~1964年)。1959年新加坡成立了1所华人大学——南洋大学,它跟新加坡大学(1962年,位于新加坡的马来亚大学更名为新加坡大学)成为新加坡的两所最高学府。1980年以前,主要由这两所大学培养研究生,政府还派遣大量留学生送往发达国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80年8月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正式合并成新加坡国立大学,设立了研究生院培养研究生。1990-1991学年,国立大学在校研究生2 118名,国立大学2007-2008学年在读研究生7 173名,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的1 522名,获得博士学位的277名。
  2. 招生与学位授予
  (1)招生
  
  研究生由大学的各个学院录取,学院由教授、教师组成研究生委员会负责招收和落实研究生培养计划工作。新加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分为研究型和修课型,以国立大学为例,国立大学设置的研究生学位大部分是研究型的,其余为修课型。
  申请参加研究型硕士项目的候选人要求具有荣誉学位或同等学力。一些成绩优良且具有学士学位或有相关研究及工作经验的申请人经研究生委员会批准可以参加研究型项目。哲学博士学位的申请者要求具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或至少有二级甲等荣誉学位或者相近学科的同等学力。
  申请修课型研究生项目需要至少具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力。此外,某些项目要求申请者达到某些特定标准,包括:普通考试(例如GRE,GMAT);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的相关领域的测验等。有其他证书或工作经验的申请者经研究生委员会批准也可能破格录取。某些项目会将相关工作经验作为录取的附加条件。
  (2)学位授予
  按研究论文授予学位是指研究生按获批的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研究论文。研究型学位的授予根据呈交的论文而定。研究生还必须上课并通过至少3~6个科目的考试。选择以研究论文考取学位的研究生,要同导师紧密合作,并定期讨论研究课题。导师要定期提交学生的进度报告。修读博士学位的学生,除须呈交论文外,还必须通过以其论文主题和其他相关科目为内容的口试。至于非博士生,由考试局决定是否要求其参加口试。
  按修课授予学位是指研究生完成课上作业,修读所指定的科目,并撰写专题论文。大部分的研究生课程,专题论文可由几个额外的学科成绩来取代。课程包括正规课、讲堂课、辅导课、研讨会、实验课和笔试。
  
  二、新加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1. 国际化程度高
  (1)鼓励学生流动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后,就输送了大量学生出国留学,并鼓励国人留学后回来建设新加坡,这个时期新加坡向国外输出留学生多于国外向新加坡输入留学生。1991年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名为《新的起点》的跨世纪战略,政府明确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新加坡学习。高校专门为留学生提供了政府津贴、奖学金、学费贷款等优惠政策,同时减少大学学费中外国学生应交纳的其他费用;政府在政策的制定、招生宣传上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交换生项目,1998年,国立大学的100多名学生到康奈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98所大学交换学习;2000-2001学年,有300多名学生到国外学习,并吸引了335名国际交换学生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使得国立大学外国研究生占研究生总数的60%以上。到私立高校学习的外国研究生增长也很迅速,从1997年的3 756人增加到2000年的6 010人,增幅达60%。
  (2)开办国际分校
  新加坡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在新加坡开办国际分校,同时提倡本国大学到国外开分校。1998年9月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宣布TOP10计划,即在10年内吸引10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在新加坡设立分校,以增强新加坡高等教育的世界竞争力。2003年,10所世界顶级大学的分校已经办学到位,这些大学的分校主要从事科研及研究生教育。在TOP10计划实施之后,来新加坡留学的国际学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5万人升到2006年的8.3万人。2003年新加坡又推行环球校园计划,该计划旨在使新加坡发展成为全球首要的教育服务枢纽。具体目标包括:在随后的9年,吸引20万海外学生和企业员工到新加坡接受教育或培训;2012年,在新加坡的留学生人数增加到15万人。
  新加坡推行的这一政策初见成效,以国立大学为例,国立大学与14所国家级、20所大学级和80所学院级的研究院、研究中心拥有密切的教学与研究合作关系。国立大学设立了5所海外学院,其中包括国大上海分院。
  2. 教师队伍素质高
  新加坡为了提高本国教育的竞争力,从世界各国大量吸引优秀人才。新加坡各高校从学校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面向世界公开招聘教师,对应聘者的学历、资历、经验、著作等方面进行考察,有些学校还实行试用制,以保证招聘到最优秀的教师。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纽约、伦敦设立教师招聘办事处,派专人到欧美、日本、澳洲的知名大学招聘教师,并重金聘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到新加坡任教,招聘的教师大部分都有博士学位。政府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大量科研经费,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新加坡鼓励本国教师到国外攻读研究生课程或参加人员交换项目,积极支持并定期资助教师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例如,政府专门设立了总统奖学金和公共服务奖学金,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深造。政府为教师所提供的优厚待遇,吸引并留住了大量优秀人才,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3. 教学设施现代化
  新加坡是个小国,自然资源匮乏,所以,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增加教育投资,投资速度超过了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新加坡将国内生产总值约4%投入教育。新加坡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