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的“六字法”

2008-12-29 00:00:00徐建坡
中国教师 2008年12期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提倡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给学生灌输知识,别忘了教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那么,怎样教会学生学习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总结出了一套方法,用六个字表示,就是“听、读、记、议、理、做”可称为“六字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要学生学会听课
  
  任何学科,要想学习好,学会听很重要。学生首先要听教师怎么导入新课,因导入新课往往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对旧课的复习,又是对新课的铺垫。其次,听教师的启发式提问,这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关键。再次听教师课中反复强调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分析,怎样理解。最后还要听教师的课时小结,因小结既概括了本课知识的主要内容,又突出了重点。
  
  二、教会学生阅读教材
  
  读在政治课教学中也很重要,并非只有语文,英语科目才要读,现行的政治课教材,知识容量较大、可读性较强,若教师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课前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读,使他们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不理解的地方和问题在书中作出标记,待教师讲课时认真听,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教师也可提出问题,或就书上小栏目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这种阅读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课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的阅读材料和有选择性地再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读后思考,因它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三、要学生学会做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锻炼学生记的能力,从新生进校开始,笔者就要求他们做笔记,每生都要有一个单独的政治笔记本,三年下来,要有自己完整的政治笔记。基本原理、概念、观点、主要思路、内容、小结、自己的感受、见解以及课本上没有的分析材料,要记在笔记本上,必要的知识及重点在书上打上记号、写上注释、作好眉批。做笔记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集中学生的精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学会开口说话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相互结合,为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思”与“说”的能力,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相结合,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可在讲课中注重设疑,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思考,并大胆发言、议论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全班一起讨论,教师进行点拨、归纳;还可根据教材结合实际,把学生分成甲、乙两组进行辩论。这“议”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又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民主参与教学的意识,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的作用。
  
  五、梳理课文,归纳小结
  
  梳理课文是很必要的,既可以理顺知识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将知识间的不同点区别开来。梳理课文,归纳小结,有课时小结、课文小结、单元小结和学期知识总结等,每上完一课、一单元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图表式或结构式把知识的结构、纵横间的联系归纳起来,做到串珠成线,结成知识网络。这种方法长期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大有裨益。
  
  六、理解巩固,加强训练
  
  加强练习,一般的方法是上完课后,教师出题,学生做题,这不但加重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而且滋生了学生抄袭作业、应付教师的恶习。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一改往日的做法,课后习题一般空插在上课时完成,课外练习要求习题课上定时完成。临下课前,教师对题型、深度、广度提出要求,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己出题,学生同桌交流打分,教师上来评议,抽出好的进行表扬,加大分值奖励,平时的测验就从学生出的题中进行筛选,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以上六种方法经过实践验证,可以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经过不断改进,笔者所教过的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在历届的会考、统考和中考中,政治单科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当然,这些方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教师要花一定的时间引导、督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习惯,无意中就会把它自觉运用到其他学科乃至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并将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县雷家庄中学)
   (责任编辑:刘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