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方经济,做好区域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

2008-12-29 00:00:00颜文杰
中国教师 2008年12期


  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最前沿。因此,黑龙江省鸡西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思想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都必须适应鸡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立足地方,贴近地方,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要适应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绿色经济、生态旅游经济的需要,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就必须调整和设置相应专业,发挥好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作用。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要面向市场,准确定位,突出内涵建设,努力办出自身特色。“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适应需求,根据现代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和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准确地进行学科定位,合理地设置专业结构。要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工作思路,真正从普通高等教育的习惯思维转到现代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上来,创新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在抓好常规性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突出内涵建设,狠抓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和就业指导等环节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培育自身的办学特色,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经济人才需求规格和数量,同企业和行业一起分析论证,确定专业设置。鸡西大学多年来适应鸡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紧紧依托行业,开发设置了一批受市场欢迎的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如:适应区域发展对俄贸易的需求,设置了经贸俄语专业;适应区域发展生态旅游业的需要,与旅游局合作开发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适应区域发展绿色农业的需要,设置了绿色食品开发与营销专业;适应区域物业管理发展的需要,设置了物业管理专业;适应加入WTO后区域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需要,设置了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等。
  二是根据行业特点划分专业,宽窄结合,适当合并或拆分专业。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新特点,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拓宽毕业生就业去向,学校一方面设置面向大区域的宽口径专业,以有限的专业覆盖尽可能多的职业岗位,同时,注意内容的综合性,以及相近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联系和沟通。另一方面根据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对人才的专业化需求,将原有的专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拆分。如将原来的俄语专业拆分成应用俄语和经贸俄语两个专业,将原来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拆分成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等等。
  三是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慎重设置热门与冷门专业。对于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的专业,人们往往会一哄而上,但是人才的需求在一定条件和时期下会发生变化,因此要认真分析,实施设置和调节。冷门专业一般是条件特别艰苦的特殊专业,如我校开设的煤矿开采技术、畜牧兽医等专业,这些专业多数涉及国计民生问题,国家很需要,但由于条件艰苦,学生不愿意选择,对于行业性很强的学校,考虑国家急需和扶植政策,不应轻易淘汰。
  四是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师资队伍体系和实验实训体系。立足地方,面向区域经济,以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据,以高新产业和支柱产业为主导,设置、创办专业,努力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这些人才要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下得去就必须坚持产学研结合。
  区域高职院校应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一定要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设置专业的框框,专业设置应考虑市场导向和产业定位。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设立有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确保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为社会所急需,对教学、实训、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和教师课题来源等进行指导和协助,形成学校与企业间互惠互利、良性循环的办学机制。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大学经济系)
  (责任编辑: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