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应该是绿色的
2006年1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CCTV2005经济年度报告”中,一位经济学家说了这样一段话来比喻橙色GDP增长的严重弊端:“如果商店失控,人们去哄抢东西,你抢到的可能是1,但损坏的却可能是5或10。”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急功近利地追求经济短期效益所导致的巨大损失。追求教育短期效益所导致的损失何尝不是如此?以高考为例,如果一个孩子考入心仪的大学是“1”,为了这个“1”,这个孩子失去多少如何统计?
杨叔子先生曾经到一所重点中学去,看到学生们桌上堆着高高的三堆书。甚至听说有的学校一年只放三天假:大年三十、初一、初二。杨叔子痛惜地说:“这样的教育,让人越念越呆,越念越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没有一点原始创新性!”人类进化五百万年,有很大的灵性。杨叔子呼吁,教育应该让学生的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没有一点原始创新性”正是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持续发展后劲、难以问鼎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孩子们在得到“1”而失去的“5或10”中,往往就包括这个最为宝贵的“原始创新性”。这样的教育何异于买椟还珠?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倡导和推行,中国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我们虽然不能说我们当前的教育是橙色的,但是我们同样不可否认我们当前的教育确实含有诸多橙色的成分。那么,未来,谁能为这些橙色的教育买单呢?
橙色GDP虽然忽视可持续发展,但它造成的损失却是可持续的。橙色GDP导致的损失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的损失如企业发生了重大责任事故、环境污染等,往往只是对企业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象征性地罚款,而造成的损失绝大部分却要由国家和人民来买单;隐性的损失如资源耗竭、环境持续污染等,则只有全部让子孙后代来买单了。
橙色教育导致的损失更为严重,因为它将影响一代人的和谐发展,影响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橙色教育造成的损失也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损失如学生学习十分辛苦、学生身心活动不自由、学生兴趣和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个别学生自残甚至自杀、教师工作辛苦而且枯燥、教师工作创造性不强、师生关系缺乏和谐、学校设施设备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不高等。物质方面的显性损失,由家庭和政府买单,时间和人力方面的显性损失则由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付出。隐性损失如学生走出校门后社会适应能力差、工作缺乏创造性等等,这些隐性损失只能由学生自己买单了。
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教育无疑应该是绿色的。
二、绿色教育的科学内涵
1.现行“绿色教育”之内涵
关于“绿色教育”,著名儿童教育家朱智贤先生曾在《环境教育》中这样界定:“绿色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的教育科学,立足于教育基本理论,以实现公民的环境意识、价值和态度,知识和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成为具有综合环境素质的人的教育。
在“绿色•广州环保公众网”上有一篇题为《大学绿色教育:从理念到行动》的文章,对“大学绿色教育”进行了界定。引文虽然是对“大学绿色教育”的界定,但通过比较,对中小学“绿色教育”也作了阐述:“绿色教育”,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环保意识融入高等教育的各要素之中,内蕴于素质教育之中,使之成为大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绿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保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成为环保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绿色教育”在中小学中首先开展,然后扩展到大学,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绿色教育与小学、中学的环境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学的环境教育较注重感性认识。中学的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环境问题的演示、讨论和一些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理解和认知环境。大学“绿色教育”则应突出生态环境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关注生态的文化意蕴,使大学生在理性的层面上了解当今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大学绿色教育应被视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即要引导学生追求人性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生活方式、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以上引文直接或间接地对“绿色教育”进行了界定,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大、中、小学倡导实施的“绿色教育”其实质就是“生态教育”或“环境教育”。即使是引文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也仅仅是指环境及经济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而已。可见,现行“绿色教育”的内涵基本等同于“生态教育”或“环境教育”的内涵。
笔者认为,现行的“绿色教育”活动自开展以来,为各级各类学校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不仅用“绿色教育”来指代“生态教育”或“环境教育”,而且,“绿色”一词几乎成了环境、生态保护的代名词。但是,“绿色”一词的内涵逐步得到丰富,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渗透到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绿色”一词不应该为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所专用,事实上它已经具有了更广泛的含义。
可见,用“绿色教育”来指代“生态教育”或“环境教育”是不准确的。因为,“生态教育”或“环境教育”的称呼原本就存在于世,并且十分贴切;另外,现实已经赋予“绿色”一词更为丰富的含义,“绿色教育”的内涵已经远远大于“生态教育”或“环境教育”的内涵。因此,有必要对“绿色教育”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
2.“绿色教育”的科学内涵
为了进一步明确“绿色教育”的科学内涵,我们不妨从“绿色”二字的含义以及“绿色GDP”中“绿色”的含义中来寻找“绿色教育”的内涵。
词义是不断丰富发展的,“绿色”一词也不例外。《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没有“绿色”词条,第四版对“绿色”的解释仅是其本义“绿的颜色”,第五版对“绿色”的解释则增加了引申义“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中的“绿色”即引申义。尽管如此,这样的引申义现在也不能完全涵盖“绿色营销”以及前述“绿色医院”、“绿色中国”等词语中“绿色”二字的内涵了。
我们再来看现有文献对“绿色GDP”的解释。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指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自然资本的消耗,得到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即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橙色GDP”是与“绿色GDP”相对而言的。“绿色GDP”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良性增长,“绿色GDP”以人为本,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橙色GDP”则忽视以人为本,无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甚至牺牲生命为代价换取GDP增长。
“环保”是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促进生态和谐,确保生态可持续发展;“节约”是要求科学合理(计划、节制、充分)地使用物质资源、时间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以提高物质、时间、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从两者之目标而言,两者的目标指向和谐、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即是说,和谐、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环保”和“节约”的实施,换言之,“环保”和“节约”的内涵包含于和谐、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过程之中。可见,和谐、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含着“环保”和“节约”的内涵。因此,我们可以把“绿色GDP”的内涵概括为和谐、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由“绿色GDP”的内涵我们不妨假设绿色教育的内涵也是和谐、效益、可持续发展。绿色教育的和谐不仅仅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即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更主要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己之间的和谐;绿色教育的效益既包括微观层面的单位时间内的教育教学效率,也包括中观层面的学校整体办学效益,还包括宏观层面的政府及社会投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绿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指学生身体、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也指教师、家长、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绿色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遵循科学发展观,注重内涵式发展,讲究科学的增长方式,追求效益与和谐,是以师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的科学教育,是和谐、高效、可持续的教育。
三、实施绿色教育,构建绿色学校的基本框架
实施绿色教育就是实施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创建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其目标可概括为让孩子不受伤害、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创造未来。根据绿色教育的核心观念——和谐观、高效观、可持续发展观,我们不妨先来构设绿色学校的372817927996097c0769de8c4ef89453892e447913b7e9d99e7d4f9acb40cfd2基本框架。
1.和谐——师生之间及其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和谐
全面和谐发展才是硬道理。和谐是绿色教育的第一目标,也是实施绿色教育的基础。绿色教育的和谐,包括师生之间及其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和谐。一是师生与自然的和谐:师生爱护大自然,师生爱护学校环境,师生爱护家庭环境,师生爱护公共环境。二是师生与社会的和谐:生生和谐,师师和谐,师生和谐,师生与家人和谐,师生与社会和谐。三是师生与自我的和谐:师生自我接纳,师生自我激励,师生自我超越。
2.高效——教育教学高效益。
绿色教育倡导科学发展观,主张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提倡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利用教育的物质、时间和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益。一是转变质量提高方式,科学施教。树立全面质量观念和科学效益意识,尊重教育教学和人的发展规律,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构建现代化教育模式。二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杜绝浪费。充分利用时间资源,提高单位(课堂、活动、会议)时间教育教学效益。充分利用物质资源,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各类资源综合利用,社区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三是保护自然、人文环境,减少污染。保护校内外自然环境,减少学校对社区的污染(包括声音干扰);建设校园文化,营造适合师生共同成长的人文环境(氛围);保护师生身心健康。
3.可持续发展——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家庭、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教育的最终目标。绿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家庭、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道德、品质、意志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身体、心理、情操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教育观念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教育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提高。三是家长的可持续发展。家长教育观念的可持续发展,家长教育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家长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提高。四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办学理念、规划、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校风、校训、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家庭的可持续发展。家庭教育观念的可持续统一,家庭教育行为的可持续协调,家校教育行为的可持续合作,家庭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提高。六是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氛围的可持续营造,社区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社校教育行为的可持续合作,社区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提高。
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和谐是基础,是前提;高效是手段,是保证;可持续发展是目标,是方向。三者共同构成了绿色学校的基本框架,这是一座绿色学校大厦的构架。要创建一所所生机勃勃的绿色学校,需要我们用心血和智慧去浇灌和铸造。
(作者单位:深圳市育才舒曼艺术学校)
(责任编辑: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