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多元智能理论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2008-12-29 00:00:00卑桂君
中国教师 2008年18期


  物理知识是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得到的能力锻炼也是其他相关学科所需要的。但高中物理难学、高中物理难教几乎成了教育界公认的事实。为使物理教学情景化、人文化,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要采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策略。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寻找到这个策略提供了导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展和培养多种智能,而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本文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从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角度对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物理学使用数学作为工具,是一门定量的科学。它研究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服务。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对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同等的注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同时又体现物理教学的特色,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应提出哪些要求,下面笔者着重就八种智能中的语言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两个方面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中语言智能的培养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准确表达物理概念、叙述物理规律、说明实验现象和准确书写物理名词等方面存在困难。口头回答问题时不能兼顾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往往顾此失彼、漏洞百出。例如高一学生在说(写)“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误为“均变速直线运动”,高二学生将“干涉”、“衍射”错写成“干射”、“衍涉”。这种在物理课上出现的语言问题,多属于笔误,并不是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给学生纠正几次就能解决了。但在语误的背后,是否反映了学生的理解问题呢?如果是理解问题,就属于语言智能范畴,应当在“纠错”的过程中,既发展其语言智能,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在回答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时,往往简单地说成F=ma(正确表述: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和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而不是从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的相关因素去说明,这就是语言智能有所缺陷的表现。
  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途径,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流畅。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阐明概念、叙述规律,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时必须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例如,将“匀速直线运动”简写为“匀直运动”就不够规范。教师流畅的表达、抑扬顿挫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调,不仅能顺利表达出教学内容,同时还给学生一种愉悦的美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不是还定位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