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我向您反映一个情况,李屹昨天把他的game boy带到了学校,可放学后就发现不见了,他回到家后哭了一个晚上,他的父母又出差了,这让我怎么办呀?”李屹的姥姥一大早便匆匆赶到学校,向我反映了这件事。听了她的叙说,我十分着急,但一时不知从何找起。
像game boy这样的玩具,是学校三令五申不让带到学校的玩具,我也不知说过多少遍,可偏偏有学生把它带到了学校,还弄丢了,一个游戏机要五六百元,这种事出在我带的班中,我感到吃惊、惭愧、焦急……我想狠狠地责备那个带游戏机的孩子,可转念一想,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孩子丢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已经很伤心了,他因为怕老师批评,都不敢来“报案”,而且这个孩子一直很守纪律,我想这次犯错误肯定是出于他太喜欢他的玩具,才带到学校来的。现在当务之急是查出游戏机的下落,把这件事作为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以防留下后患。
由于我所带的班级是高年级,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心眼儿”多了,会掩饰自己了,只是“明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况且据我了解,李屹带游戏机的事没有几个同学知道,所以我确定了“暗访+个别谈话”的调查方法。
我首先找到李屹同学,向他问清了丢游戏机的时间以及都有哪些同学知道他把游戏机带到了学校,并安慰他不要着急也不要声张,老师一定会帮助他。
随后,我又把知道李屹把游戏机带到学校的几个同学找来,他们都是李屹的好朋友。我先找了四人当中的一个,这个孩子是中队长,平时一贯憨厚、诚实。我问他是否看到谁玩过李屹的游戏机,并教育他要诚实,老师首先找到他是对他的信任。从孩子坦诚的眼神中,我知道这件事与他无关。后来我又暗地里找了其他三人,结果都是一样,一点线索都没有。
经过分析,我想:几个好朋友都没有拿游戏机,也没有看到谁玩过,而李屹也没有在课间公开拿出他的游戏机玩儿,那会不会是别的班的同学进来拿的呢?但很快我排除了这种可能,因为他丢游戏机的时间是下午,下午两节课都是在教室里上,课间又有同学在班里活动,外班同学不会进来,所以肯定是我们班同学拿的。这样,我把视线转到了李屹座位旁边的几个同学身上。我想:他虽没对别人说他带了游戏机,但并不代表别人没看见他带,而这样的同学很有可能是和他坐得近的人。于是我单独找离他近的几人谈话,但还是没有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动用全班同学的力量。我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了“班里丢了游戏机,我想说……”的主题班会,并精心设计了这次班会活动,希望能产生一定效果。会前,我认真设计了几个讨论问题:
1.听到有同学丢了游戏机,你怎么想?
2.如果你最心爱的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
3.你想对拿走李屹游戏机的同学说什么?
4.如果你是那个拿别人东西的同学,你会怎样做?
针对这四个问题,我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向全班同学说明撒谎、拿别人东西等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同学们的发言十分精彩,大家听得十分认真,我也借此机会观察学生的表情。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做了错事是会“带相儿”的。我特别观察了坐在李屹周围的几个人,这时李屹的同桌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他有些脸红,眼睛一直不敢看我,凭着班主任的直觉,我似乎知道了什么。听着同学们的发言,他显得局促不安,但迟迟没有发言。快下课时,我结束了讨论,肯定了同学们正确的观点、看法,表扬他们愿意帮助同学,对犯错误同学宽宏大度的态度,并表明了一定为勇于认错的同学保密的立场。最后我临时加了一个问题:现在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李屹的同桌也站起来大声说:“李屹的游戏机一定会回来!”听了他的发言,我越发肯定了自己的判断,我相信这件事很快会有结果。
果然,班会后第二天的课间操回来,李屹兴冲冲地找到我,说他的游戏机又放到桌子里了,此时,悬了一周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一周的努力没白费,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高兴的呢?
我用我的行动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虽然他没有当面把东西交给我,但从他事后的行动和还给同学东西后天真的笑脸我知道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我想,这要比那天班会上当众揭发他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还要深刻。
经历这件事后,我感受颇多:作为教师,我受到了一次锻炼,面对班级中的学生思想上的偶发事件,不应急于求成,也不能敷衍了事,应静下心有条理、有步骤地采取教育方法。作为班主任,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机,这样日积月累,才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反思我的工作,虽然平时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教育,但由于班中没出现过类似事件,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欠缺的。经历这件事后,我意识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全面、细致、长久性地抓下去;而对于全班同学,无疑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这件事发生在五年级刚开学时,现在一个学年过去了,我们班再没有出现类似拿别人东西的现象,足见这次教育的力度。对于李屹同学,事后我又找到他,告诉他在这件事中所犯的错误,我想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班主任的工作繁杂、琐碎,班主任处理的问题,在别人眼中似乎也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于这些小事的处理方法、处理结果恰恰是衡量一位班主任是否称职或优秀的标准,我会为此而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梁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