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杨 西山脚下的火凤凰

2008-12-29 00:00:00
中华儿女 2008年5期


  1992年底,完全没有管理经验的高杨,毅然接手限期整改的龙泉驾校。在挑起了重振龙泉驾校重担的同时,高杨在旁人惊讶的目光中向自己发出了挑战。
  近17年来,豪气十足、说话声音洪亮、办事爽朗利落又不乏细腻的她,凭借自身的魅力与实干,使得龙泉驾校如翻江巨龙,不仅迅速跻身京城优秀驾校的行列,更在北京驾校市场上屡屡掀起惊人巨浪,使“龙泉”品牌迅速树立并得以提升,成为驾校行业的旗舰品牌。
  
  创业艰难百战多
  
  高杨永远难忘她第一次作为校长,走进龙泉驾校办公室里‘的心情。当时,驾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秩序几乎陷于瘫痪,仅有40辆教练车、60名员工。在当时的驾校整顿中,第一个被交管部门亮“黄牌”,限期整改。
  上任伊始,高杨就把龙泉驾校的未来定位于京城名牌驾校。然而,高杨从来没有涉足过管理,仅有的工作经验是一名会计。几经思索,高杨首先从‘严’字人手,以‘敢’字当头,性格颇有大男子气概的她狠抓管理,将改革教练、学员关系作为驾校改革的切入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高杨很快制定、出台了150多条规章制度,奖优罚劣,破除传统的“教练是爷,学员是孙”的陋习,提出“奉学员为上帝”的服务宗旨,要求教练员视学员为亲人、知己、朋友。
  驾校里,教练员对学员的“吃、拿、卡、要”已是多年的习惯。早在1985年,高杨自己学习开车时也曾遭遇过这样的不公平。作为学员,她要为教练摇车,为“师傅”买烟买酒,甚至请吃请喝……因此,她的改革方案无疑是对整个驾校行业一个陋俗的宣战。加之驾校教练普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对高杨的这一措施更是无法理解。在个别人的私下撺掇下,龙泉驾校的教练集体罢工。高杨做思想工作,做不通,罢工的教练非要高杨取消这条规定。
  “师傅是让学员喊出来的,不是自己摆出来的。”面对教练们的无理要求,高杨一方面对他们晓之以理;另一方面坚持按照规则办事,绝不手软。“绝不能让学员给教练员当奴隶。”高杨的坚持最终取得了胜利,无理取闹的教练员被开除,驾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重新走进练车场的学员们发现,龙泉驾校焕然一新,而这种感受,是当时在其他所有驾校里都感受不到的。
  随后,高杨又对驾校管理制度进行一系列修正和完善。过程几多艰辛,也许唯有高杨一个人才清楚,回想起创业的历程,一向快人快语、爽朗爱笑的高杨,眼圈红了几次。但是她也下定决心:“没有一点狠劲,就不会受尊重。而龙泉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就在于完善、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现在,在龙泉驾校,每年都要评选先进教练,树立典型人物,抓教学质量、抓管理,实行层层负责制;抓服务,发现不正之风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开展学员参与驾校管理,实行学员监督投诉举报有奖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很快,龙泉驾校以她独特的管理方法和办学方针享誉京城,慕名来“龙泉”学车的人越来越多。高杨说:“学员就是最好的广告媒体”,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来学校收到表扬信2000多封、锦旗上百面。
  也正是在这样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管理风格和领导魅力的引领下,经过15年的苦心经营,现在的龙泉驾校已经成为拥有近500辆教练车、600多名员工、年培训量2万多人的“场校合一”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驾校学员的约车率每天都爆满。
  
  严格管理 永争第一
  
  在北京驾校市场,高杨的龙泉驾校第一个开设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热线;第一个办有驾校行业内部资料报《龙泉驾校》报;第一个举办学员投票评选最佳教练员活动;第一个与新闻单位联合举办“女司机风采摄影大赛”;第一个与新闻单位联合举办“女记者乒乓球大赛”……10几年来,高杨的先进事迹已被《人民日期》、《中国企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法制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时报》、《劳动午报》等上百家报刊先后报道。
  在业界,“龙泉”的红红火火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杨也被称赞为“西山脚下的火凤凰”。市交管局车管所也以简报的形式宣传龙泉,树龙泉驾校为行业的典型,组织兄弟驾校来参观学习。高杨也通过仔细的市场分析,充分利用自己作为私营企业的灵活、自主、投入再生产的权力大等特有优势,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素质。使龙泉驾校始终保持领跑者的位置。以至于后来其他驾校的校长经常说,高杨一动,我们就紧张。而这种“鲶鱼效应”,却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悄无声息地推动着北京驾校行业的持续不断发展完善,这也是高杨所最希望看到的。
  然而,高杨并没有满足,更没有止步于此。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高杨提出要“内练硬功,外树形象”,“严格管理,永争第一”。高杨校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把龙泉驾校做大做强是她的最大愿望。通过多方考察和学习,她发现,龙泉驾校要想在北京驾校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走“场校合一”之路。1997年,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批准了龙泉驾校建立“龙泉考试场的申请报告”,高杨与冷泉村合作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彼时北京西山脚下的冷泉村,一片萧条、破落的民房,成堆的垃圾,无不显示着这里的寂寞和落后,当地居民精神面貌看上去也让人心里隐隐生出不安。而这一切,都因为落后。站在冷泉村野草丛生,废纸、塑料袋满天飞的垃圾场上,高杨心酸不已,虽然困难重重,高杨还暗下决心,让龙泉驾校带动冷泉村改变面貌。历经3年的艰辛和磨难,投资2000多万元,“龙泉考场”终于于2000年11月2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舒适的环境,“龙泉”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在同行业率先通过ISO90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1400的环境质量标准认证。在经营中,为完善管理机制,高杨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在龙泉驾校正式成立党支部和工会组织,自觉接受监督。
  10多年来,龙泉驾校受到了市区领导及各主管部门的好评,多年来连续被评为市区级“先进单位”、首都职工喜欢的“十佳驾校”、“明星驾校”、“星级驾校”、“消费者第一品牌”、“首都绿化美化示范花园式单位”;被教育局评为“教学示范校”、“质量放心用户满意双优单位”、“诚信单位”等。
  
  “人心工程”是品牌建设的基础
  
  龙泉出名了。
  十几年时间里,“龙泉”成了响当当的品牌。然而,成就之余,高杨却朴实地说:“十多年来的创业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我要回报社会,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杨的目光,从来没有离开过给予他们支持,也需要他们帮助的百姓。
  龙泉驾校选址冷泉村时,高杨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我希望龙泉做一只萤火虫,将现代化和文明带进冷泉村。”
  10多年来,高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感谢政府、回报社会的诺言。为教育事业,2002年出资40万元帮助延庆县建立了“康庄希望小学”,并资助海淀区冷泉小学、温泉二中办学,每逢教师节都要给辛勤的园丁送去2万元的助学金,对个别特困学生捐资不计其数;出资40万元与区交通安全委员会、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以“文明伴你行”。为以“夕阳红”为主题的老年人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出资;帮助冷泉村建立“老年活动站”,每年出资10多万元支持村委会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老弱病残群体外出旅游、参观学习;为妇女活动,出资20万元与区妇联举办“美化家庭、美化社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活动;为弱势群体,2003年春节出资10万元与区工会慰问贫困职工,每年春节赠送大米、食油、饮料等慰问品,还为特困职工送去慰问金……龙泉驾校刚刚入驻冷泉村时,村口坑坑洼洼的小路,为回报社会,投资100多万元把冷泉村坑洼不平的小道修建成一条平整宽敞的大路。
  入驻冷泉村几年来,这个原本贫穷的京郊小村子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变。这里开通了公交车,树起了手机信号塔,地价也从原来的每平方米300元上升到1000多元。而龙泉驾校已经为冷泉村安置了近5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在高杨看来,爱心是可以辐射的。企业家的责任,就在于担负起真正的社会责任,为政府排忧,增加地方税收,推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社会,造福一方。只有这样,才能为所在地区带来长治久安。
  高杨的爱心并没有局限于冷泉村,而是挥洒向更加广阔的空间。她每年春节都邀请专业演员为西北旺镇的全体村民进行慰问演出;热衷体育事业的高杨,还为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所有获奖牌的中国运动员、以及国家女足国安队员等体育健儿提供免费学车,为柯受良飞跃黄河提供赞助;2003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汽车拉力赛”的决赛,2004年捐资近20万元举办“海淀区北部新区第一届运动会”,2005年积极支持并参与与全区的体育活动、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2006年出资20万元赞助区工会,参加北京市职工运动会,今年7月13日举办“健康海淀与奥运同行”问题知识竞赛活动;此外,1998年的特大洪水、张北地震都有她的爱心……奉献的是一颗爱心,倾注的是一片真情!
  为龙泉,高杨倾尽了心血,却忽略了自己的小家。多年来,她是一位对儿女照顾不周的母亲,歉疚之余,高杨只能尽量让他们理解自己。不过,随着孩子的长大,所有的抱怨与不解都在悄悄消散。一次,春节前夕,高杨在龙泉驾校举办的捐资助学活动中一番慷慨真切的讲话,和受助儿童感激的目光,让高杨坐在观众席里的儿子感到了震撼。事后,他带着小男子汉的羞涩跟高杨说:“妈妈,你真棒!”那一刻,高杨觉得儿女是理解自己的。更让高杨欣慰的是,已经成年的女儿在高考时主动选择了管理专业,决定学成之后,也到龙泉驾校。也许没有时间和精力让孩子感受自己细腻、周到的母爱,但是高杨给子女的是自己的恢宏大爱。
  直到今天,高杨还是会亲自处理百姓反映的各种问题,范围早已超过了驾校的本职,也超过了她作为驾校校长的本职。然而,高杨乐在其中。她坚信社会效益才让人真正有动力。爱民如子、敬民如宾、视民为友,是高杨为龙泉驾校亲立的准则。2008年,龙泉的口号是创建“和谐大集体和谐人生”。
  截至2007年,龙泉驾校已经发展为拥有600多名职工,近500台车的品牌驾校。同时,高杨也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农家女创业明星”、“北京市劳动模范”、“海淀区三八红旗手”、“海淀区巾帼十杰”、“十佳校长”、“杰出创业女性”等荣誉称号。2007年,高杨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
  在众人的羡慕祝福声中,高杨笑了,她只将此看作对自己过去十几年的肯定,这个曾经对管理完全不懂、每天攥着小小的零钱包数着零钱过日子的家庭主妇,终于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出别致的华彩。但是在她内心里,并不只满足于此,10几年来,“创造辉煌,树立品牌”的梦想始终如一。面对诸多如火如荼的新兴产业,高杨冷静地坚守着她的龙泉驾校,一番风雨十几年,高杨仍旧包含激情奔走在创业的路上。现在,高杨再次更新车辆200多部,为员工又增加了更多的劳保福利。
  放眼未来,高杨今后的目标是打造精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最大的财富是为社会创造财富。”
  
  文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