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残奥会的圣火徐徐熄灭,中国近两个月的“奥运时间”走向了终点。回望两个月来奥运会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激情、欢乐、震撼,我们从未感到过整个世界与中国融合得这么紧密,从未感到过那么多不同国家、民族、肤色的人群让自己难舍难分。“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的奥运主题歌,在无数人手机的彩铃声中,一次又一次唤起大家甜美的记忆。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心里都洋溢着自豪感,为这个民族、为这个国家,同时也为这个人类。有一个细节在人们表情上的微妙变化,仿佛见证了我们心理一夜间的成熟:奥运会闭幕式上进行奥运会会旗交接,伦敦市长约翰逊典着肚皮,敞开西装,步履闲散地走进会场的情景,曾遭到许多网友的“炮轰”。认为他傲慢无礼,对中国人民不尊重,搞得约翰逊实在一头雾水;可在残奥会闭幕式上,当约翰逊以同样的姿势又一次出现的时候,广大观众报以的是会心的笑声,再没有出现任何的指责。这样的变化到底说明什么呢?证明了在不知不觉间,中国完成了民族心理的崛起,完成了爱国主义的升华。我们的感情不再那么敏感脆弱,我们审视爱国的眼光已iIjcDu3EHudSEmBYa0yvqpmMuxFY3k7dchww9F4It9Y=经变得更加深沉和理性。
毫无疑问,北京奥运会让中华民族完成了一次民族情感的大凝聚,一次爱国主义的大检验。从七年前中国夺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开始,爱国主义的旗帜就高扬在每个人的心头,化作我们洗刷百年耻辱,实现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今年春天,当奥运圣火传递在一些西方国家遭遇阻拦的时候,爱国主义更成为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强大纽带。随之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全世界的华人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向受难同胞伸出救援之手,谱写了一部感人肺腑的救灾交响曲。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是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的血脉聚集,是受到外来威胁时的民心觉醒,仍然使爱国主义摆脱不了“救难图强”的角色。这样的爱国主义,在某个特定时期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转化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远的不说,今年春天发生的国外火炬传递受阻,国内民众激愤冲击外资企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北京奥运会呈现中国民众心理的明显变化,一定会让居住在东洋彼岸的小山智丽(何智丽)感慨不已。14年前,已经远嫁海外的小山智丽代表日本队击败“中国一姐”邓亚萍夺得冠军。于是,“汉奸”、“叛徒”、“卖国贼”——、一时间,令中国人最为憎恨的词语,全都扑向了她……可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庞大“海外兵团”的身影无处不在,在许多项目上对中国队夺金构成了威胁:昔日中国排球名将郎平执教的美国队把中国女排跻在了决赛之外,跳水名将童辉调教的澳大利亚弟子马修从中国队手中夺走了金牌,体操宿将乔良作为美国队主教练,使中国女子体操单项夺冠添了难逾越的障碍……中国观众没有“义愤”,而是为他们取得好成绩大声喝彩,甚至把他们捧为新的明星。观众也没有理由愤怒,因为在另外的赛场上,由外国教练执教的中国运动员战胜本土运动员的情景,同在一幕幕上演。爱国主义,在奥林匹克精神辉映下释放出超越国家和民族的璀璨光芒。
何以解释爱国主义在中国民众心理中的变化?从奥运会的层面上看,说明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真正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疆域的确定、民族的认同以及与外界的抗衡的实力已经取得了优势。换句话说,中国已经不再需要斤斤计较于体育领域的得失来证明自己。从深层次来说,中国人的爱国主义观念已经在民族自信的增强中,逐步跨越了靠危难凝聚、用血缘连接的时代,具有了开放性的世界眼光。
美国民主党推荐的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对爱国主义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爱国主义并不只是忠于本国地图上某个地方或者某一类人,更是忠于所有美国人愿意捍卫、做出牺牲或者甘于奉献的一切。”
两个月的激情和欢乐过去了,我们已经进入奥运后时代。奥运后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在世界上已经树立了“强大中国”的形象,各类媒体频频呼吁国人要树立“大国心态”、“大国姿态”。什么是大国心态?我认为,就是不仅要看到国家的强大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且敢于正视自己国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勇于克服。后者似乎与爱国主义无关,可这恰恰是爱国主义升华的体现。9月份,中国各地惊曝出因食用含三聚氰氨成分三鹿奶粉而使婴儿患泌尿系统结石的惊天大案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并同时召回出口的奶粉。相比起去年美国猫狗食品中毒事件中我们的态度,形成了强烈对比。其实,在猫狗食品中,检查出来的就是三聚氰氨。当时政府和民众的心理,都认为美国是小题大做,更有的上升到民族和爱国的层面上,来抵制美国方面的要求。结果,酿成了我们近日的惨剧。
爱国主义的世界眼光,就是一种海纳百川的中国气度。也只有这样,中国人才能真正融入全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