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要总结了财务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当前财务理论存在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公民身份理论等相关理论,构建了可持续财务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可持续财务的价值取向——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和多重价值取向;提出了可持续财务的多重身份理论、多重资本理论、多重目标理论,建立了可持续财务的目标体系结构。最后,构建了可持续财务的基本理论框架。
关键词:可持续财务;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多重资本;多重目标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的协调发展。但是,“股东至上”的财务管理理论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企业在价值观念、财务目标、资本理念、投资准则、收益分配等方面都较大程度地脱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严重影响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实施。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财务管理理论,为企业履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本文从社会和生态的视角出发,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为基础,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的基本框架。
二、研究现状分析
财务理论发展至今,大体可以归纳三个研究阶段:传统财务理论阶段;现代财务理论阶段;行为财务理论阶段。1、在20世纪50年代前的财务理论可被称为传统财务理论,它主要运用描述性方法。以重视会计信息为主要特征。财务比率分析是常用的分析方法。Berle和Means(1932)的《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和Graham和Dodd(1934)的《证券分析》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2、现代财务理论一般认为始于Markowitz(1952)的投资组合理论。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包括:Fama(1970)的有效市场假设(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EMH)、Jensen and Meckling(1976)的代理理论、Black and Scholes(1973)的最优定价理论、Ross(1976)的套利定价理论等。3、行为财务理论是在对“有效市场假说”(EMH)的质疑和挑战中提出来的,萌芽于信息不对称理论(Akerlof,1970)和有限理性理论(Simon,1955),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2年Slovic的《人类判断的心理学研究对投资决策的意义》开启了行为财务研究的先河。1979年Kahneman和Tvensky提出了期望理论,为行为财务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985年Thaler的《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使行为财务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此后,学者们逐渐开始重视和研究行为财务这一新的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如DSSW模型、BSV模型、DHS模型、HS模型、羊群效应模型、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
国内学者对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引进、吸收和实证检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如郭复初(1988)提出了财务分层理论,干胜道(1995。1998)提出了所有者财务论,谢志华(1997)提出了出资者财务论,汤谷良(1997)提出了经营者财务论,李心合(2003)提出了利益相关者财务论等。王庆成(2003)指出,分层理论的提出是我国财务学者的一个创造。
财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主体选择的科学。现代财务理论以“有效资本市场”假设为背景,将财务主体假设为“理性经济人”。这一假设虽然在现代财务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但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耗费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无视等对社会负面影响和生态的消极影响是世人皆知的。同时,公司的财务活动所依赖的环境是非理性的,公司的财务行为也是非完全理性的,因此,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财务理论也是难以通过现实检验的。行为财务理论则突破了“有效资本市场”假设,以“有限理性”假设为前提研究财务问题,是财务理论的一大进步。但是,行为财务理论仍然没有突破投资者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研究框架。尽管行为财务理论开始重视心理分析、社会分析等内容,但这些分析仍然明确地服务于经济利益的获取。这种以投资者经济利益为核心利益的财务理论不利于企业平等地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利于企业主动履行生态责任和社会责任。从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转换财务管理学研究的视角,扩展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开拓财务管理学的研究领域。
三、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
可持续财务理论是可持续发展和财务学的跨学科结合,跨学科领域研究具有一种近似于生物繁殖的品质,相关学科的遗传、进化和结合诞生了可持续财务理论。因此,可持续财务理论遗传了相关学科的合理内核,并进行进化和整合,其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财务理论是研究财务行为的学问,其理论基础要解决行为的价值取向、行为主体、行为技术、行为过程、行为规范、行为伦理等问题。从行为价值取向的角度看。可持续财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它贯穿于财务行为的始终;从行为主体的角度看,可持续财务不仅遗传了现代财务理论的“经济人”特征,也遗传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的“生态人”和“社会人”的基因;从行为过程的角度看,可持续财务理论遗传了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行为技术上看,可持续财务理论遗传了信息经济学、社会学的分析技术;从行为规范的角度看,可持续财务理论遗传了制度经济学的逻辑规范;从行为伦理的角度看,可持续财务理论遗传了生态伦理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的伦理思想。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可持续财务理论的根本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公民身份理论是可持续财务理论的主体理论基础;信息经济学、心理社会学、伦理学是可持续财务理论的技术理论基础;制度经济学是可持续财务理论的制度理论基础;生态伦理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是可持续财务理论的伦理理论基础。
可持续财务的理论基础如图1所示。
四、可持续财务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经济、生态、社会的多重价值取向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强调企业的社会性和生态性,主张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和谐性与持续性,主要从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角度去看待价值的本质及其生产和分配。从社会关系上看。传统价值理论反映的主要是个别人或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反映的则是全人类之间的利益关系;从生态关系上看,传统的价值理论基本不反映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也就不考虑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不仅反映全人类及其内部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还反映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从利益内容上看,传统的价值理论只反映经济利益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理论不仅反映经济利益关系,还反映人类的社会利益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利益关系。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拓宽了价值的范畴,它将价值的视野从经济价值扩展成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按照这一理论,企业的价值观应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利润最大化”、“利润满意化”为目标的“经济价值观”向以“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持续性和协调性为目标的“多重价值观”转变。体现为多重价值的和谐。企业的“多重价值观”包含了以下基本思想:
1、企业的价值源泉是多方面的。企业的生产经营除了直接依赖其经济资源的配置外,还必须依赖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的价值源泉是多方面的,企业价值不仅来源于劳动与物质资本的结合,而且来源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的相互结合。
2、价值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是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依赖于企业有形范围之内的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而且也依赖企业有形范围之外的生态环境和各种资源的损耗,同时还包括它对人类社会本身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后果。所以。价值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是多方面的。
3、价值分配是多方面的。既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在企业价值生产过程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消耗。那么,它们同样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和积累。所以,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的价值分配应该分解为四个部分:物质资本的补偿与积累、人力资本的补偿与积累、社会资本的补偿与积累、生态资本的补偿与积累。以保证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的共同保值与增值。
(二)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
从利益主体的角度看,财务管理存在两种价值取向模式:股东价值取向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李心合,2004)。可持续发展理论反对“股东利益最大化”。强调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和谐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利益相关者,他们都对公司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并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它能否有效地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而股东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因此,公司不仅是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治理和管理着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利益相关者取向的公司不仅关注股东利益,而且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公司目标不再是唯一地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按照可持续性的原则,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持续发展的价值。从发展趋势看,财务管理的价值取向正在从股东价值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演变(温素彬,2007)。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按照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资本的形态不同,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类:物质资本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
物质资本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主要向企业投入货币资本的主体,主要包括投资者和债权者,这些利益相关者主要关注企业的经济贡献;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是指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的主体。主要包括管理者和员工。其中管理者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员工既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关注企业的社会贡献,但就当前的情况看,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主要关心企业的经济贡献;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是指主要关注企业生态贡献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自然环境、后代人、非人类物种;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是那些存在于企业之外的社会资本的拥有者,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一种关系型资源资本。本文将存在于企业之外,与企业存在一定关系的行为主体界定为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媒体等,这些利益相关者既关注企业的经济贡献,也关注企业的社会贡献。四类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利益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三个方面。所以,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协调最终表现为企业的经济贡献、社会贡献、生态贡献之间的协调。
五、可持续发展财务的主体理论和资本理论
(一)可持续财务的主体理论:多重身份理论
根据对财务价值取向的分析。笔者认为财务主体是利益相关者的集合,即财务主体是物质资本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生态资本所有者的集合。它既体现财务主体的一元性,又体现财务主体的多重身份。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的观点,企业不仅是经济系统的要素,而且是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成员。以社会责任理论为基础的“公司公民身份”理论认为,企业是社会的公民。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要求企业要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戴维·罗根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公司公民身份”。提出了新的企业定位规则,这三个方面是:企业的基本价值和实践;业务伙伴及其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处理;对社区发展所作的志愿捐助。国际联合劝募协会亚太区副总裁陈达文先生将公司公民总结为四点:1、企业是社会的一个主要部分;2、企业是国家的公民之一;3、企业有权利,也有责任;4、企业有责任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公司公民身份”理论使企业从“经济人”的单一身份转变为“经济人+生态人+社会人”的多重身份。“社会生态经济人”表明了现代企业的本质:现代企业本质上是谋取经济、生态、社会三大利益相统一与最优化的组织,是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社会生态经济人”反映了现代企业的经济属性、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了企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从而形成了“多重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多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多重身份(经济人、生态人、社会人)的内在逻辑,实现了企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全面结合。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应同时重视经济主体、生态主体、社会主体的多重身份。以保持多重身份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原则,不可厚此薄彼。
(二)可持续财务的资本理论:多重资本理论
无论是新古典企业理论,还是现代企业理论,都是与生态环境相脱节的企业理论。新古典企业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其资本范畴仅限于物质资本;现代企业理论虽然开始重视人力资本。认为市场里的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周其仁,1996),但是仍然没有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纳入企业的资本范畴之内。而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生态资源,社会风气、企业关系、社会文化、道德风尚、伦理观念、诚信协作等社会资源也在企业价值创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传统的资本观念应该得到进一步扩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及其对企业的要求,笔者认为,企业总资本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构成。
物质资本是指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物质条件,包括机器设备、厂房、对外投资等长期性资产以及库存、货币资金等流动性资产,也就是当前会计核算口径下的企业资本。
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存在的。是附着在人身上的知识和技术所形成的资本,它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二是人力资本的质量表现为劳动者的品质、知识、智力、技能、经验、健康、组织、管理水平及综合各种生产要素、创新技术的能力等:三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投资主要表现在教育培训、保健、劳动力流动、科研攻关、干中学等途径中。
生态资本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带来价值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总称,是具有生态价值的资本,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产关系。生态资本具有二重性:一是具有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具有生态功能,遵循生态规律,表现为生态资本的使用价值;二是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以保值增值为目的。遵循市场供求与竞争规律,表现为生态资本的价值。生态资本的二重性决定了生态资本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双重竞争性、双重成本性、可投资性等特征。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时做到:1、必须杜绝导致全球环境特征恶劣的行为;2、必须无条件地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3、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利用原则;4、对于可耗竭性资源的减少,应该寻求维持其最小的寿命期望与开发替代品之间的平衡;5、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必须低于一定的阀值;6、避免使用对生态系统具有破坏性的技术;7、实行环境化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全成本评估等生产经营管理制度;8、及时提供绿色报告,实行绿色报告审计制度。
社会资本是由社会学家最早提出来的资本概念。一般认为,社会资本真正作为理论研究,是从劳瑞、布迪厄等人的研究开始的。布迪厄认为,资本可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并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同对大家共同熟悉或认可的制度化关系的持久网络的占有联系在一起。”(Bourdieu,1986)。Burt(1992)将企业作为社会资本研究的主体,明确指出了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关系是社会资本。国内,边燕杰(2000)分析了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指出企业通过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是一种社会资本,并认为一个企业社会资本量的大小受经济结构和企业家能动性的影响。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直接或间接使用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社会资源的总称。它体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生产关系,是具有社会价值的资本。该定义包含了以下基本内容:1、社会资本首先表现为一种资源;2、这种资源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3、这种资源被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使用;4、对企业来说,这种资源是现实的或潜在的。也就是说,只有当这种资源被企业激活或利用时,才能发挥资本的作用,这时它就是现实的社会资本;而当它未被调动和利用时。它仅仅是静态的资源,不能成为企业的社会资本,或只能是潜在的社会资本。
以上四类资本综合反映了人类社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物质基础、人的创造潜能、社会需求以及人同自然之间和人类社会内部的协调能力。在理论上与可持续发展强调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所建立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平等和谐的利益关系相一致,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因此,四种资本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关系。企业在战略制定、战略实施、生产经营中要始终坚持和谐管理理念,保证四种资本的共同保值与增值。
六、可持续财务的目标理论:多重目标理论
“多重价值观”“多重资本”“多重身份”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多重目标。可持续发展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实现经济价值,更应着眼于整个现代文明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既要大力创造物质财富,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还要努力创造精神文明和社会财富,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同时要努力创造生态财富。实现企业的生态价值。英国著名的管理顾问公司SustainAbility的总裁Elk-ington于1998年首次提出“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line)的概念,认为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满足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三方面的平衡发展。为社会创造持续发展的价值。“三重底线”体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多重价值观,强调多重公平与社会责任。虽然追求经济利益仍然是企业的基本要求,但这一要求必须在保证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相统一、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相统一的过程中得以实现。所以,可持续发展财务的根本目标是: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的持续、协调发展,体现为多重利益(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的综合。
综合利益的表现形式在不同阶段可以有所不同,其具体表现形式取决于不同时期的客观经济环境。但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要实现综合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有两点是必须的:1、公司新增价值最大化是综合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源泉;2、新增价值的分配均衡化是综合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所以,综合经济利益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新增价值最大化和增值分配均衡化是可持续财务的直接目标。增加值是指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反映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实际水平,从价值构成看,即V+M,它是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经营者、员工等相关者的利益源泉和基本保障。增加值分为有效增加值和无效增加值。有效增加值是指通过市场交换或企业分配已实现的增加值;无效增加值是指虽然消耗了必要劳动,但不能被社会所承认。其价值没有实现的增加值。只有有效增加值最大化,企业才能不断创造更多的有效社会财富,才能有足够的新增价值供利益相关者进行分配。所以,企业的直接目标又可归纳为有效增加值最大化和增值分配均衡化,它既是“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结合,又是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综合反映。“有效”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实现环节,“增加值”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均衡分配”反映了企业的分配环节。进一步来讲,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目标可划分为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从综合利益(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到净利益(利益相关者分配后余额),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目标体系表现为“有效增加值(V+M)——利润(M)——经济增加值(EVA)——可持续责任增加值(SRVA)”的递阶结构(温素彬,2006)。其中,有效增加值(V+M)体现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利润(M)大体上是补偿人力资本后的余额;EVA是补偿物质资本后的余额;可持续责任增加值(SRVA)是补偿生态资本和社会资本后的余额。
七、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的框架构想
除了上述关于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外。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还包括财务假设理论、财务运作理论、财务分配理论、财务评价理论等,限于篇幅,本文尚未包括这些内容。尽管如此,本文仍然初步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图后续研究,如图2所示。
八、结论
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是站在生态和社会的角度,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的财务管理理论。可持续财务坚持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和经济、生态、社会的综合利益价值导向。本文提出了可持续财务的多重资本理论、多重身份理论、多重目标理论。建立了可持续财务的目标体系,提出了可持续财务理论的基本框架。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只是提出了可持续财务的一般框架。对于可持续财务的理论基础、基本理论的分析还显得非常肤浅,对于运作理论、评价理论等的分析还需继续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