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及与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相应的审查、监督工作。本文就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几项主要措施。
【关键词】 企业;内部审计;现代企业制度
内部审计是由各组织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进行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审计企业及企业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与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部门资料的认实性,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经济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迫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然而,我国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理念、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企业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也必然相应地要求不断发展与完善。
一、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理念陈旧
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是对厂长、经理负责,受企业负责人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太差。从内部审计自身分析,普遍存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许多人误认为内部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所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内部审计无“风险”可言;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只是“奉命行事”,即使出现工作上的误差或疏漏,也无须承担“风险”。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内部审计必然陷入一种被动和无所作为的困境,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狭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大多处于传统的单纯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根本无法履行,更谈不上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由于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的狭隘性,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现今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依旧局限于防护性方面,即查错防弊,保护财产安全。至于内部审计的制约、鉴证、参谋作用等均难以发挥。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核查手段落后
许多企业仍采用手工审计,未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很多企业更不能开展办公自动化,无法利用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对随时发生变化的生产经营和经济运行情况,无法跟踪监督和控制,无法及时向决策层提供管理参考意见。只能局限于对案卷的审查、检查和评价历史资料,着眼于过去,或仅看重于财务数据,谈不上对经营管理企业评价、人财物资源利用等经济效益进行审计与分析。
(四)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低下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专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则、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是由财务人员转行或兼职的,未曾关注财务监督以外的其他领域;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更有甚者对审计业务一窍不通,难以发现和把握某些深层次的问题。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与完善
(一)建立科学的审计新理念
1. 提高企业高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企业高层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审我”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
2. 健全真正独立的内审机构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内部审计应该独立于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之外,以一种独立、公正的经济“裁判”即第三者的身份出现,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价。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是要有健全的独立审计机构。离开了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
3. 强化审计风险意识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者聘任经理以及经理对所属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经营行为监督和业绩评价,由各级内部审计机构来完成。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对接受的审计项目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当,就不能发现重大错弊而出具正确的审计结论,从而造成内部审计风险,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审计质量,强化内审工作人员整体风险意识,认真、谨慎地对待每一项审计工作,努力降低审计风险,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企业集团整体效益。
(二)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
1. 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最基本的职能。经济监督职能是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以及被审对象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有无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行为,追究或解除其所负经济责任,从而督促被审单位纠错防弊,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是代表企业股东及董事会等决策层对本企业的会计机构及其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看其是否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是否完成任务;不仅在于查错防弊,重要的是进行评价。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应监督企业所属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要求认真履行其经济责任,并揭露违法乱纪、损失浪费以及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达到加强企业控制、严肃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目的。
2. 要扩充管理控制职能和决策服务职能
长期以来,企业内部审计强调的是监督职能,忽视深化管理职能。管理控制职能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基本功能,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这种管理控制职能是企业加强管理的自我要求,具有主动参与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审计在评价企业计划、预决算方案、投资可行性方面;在评价生产组织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方面;在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弊端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它的管理控制职能也将日益清楚地显现出来,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全面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1. 制约作用
内部审计的制约作用表现在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揭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制约:
第一,制止违规违纪现象,维护企业利益。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者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健康发展。
第二,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地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
第三,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2. 鉴证作用
鉴证作用,首先表现在监督各项制度、计划的贯彻情况,为本部门、本单位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已经从一般的查错防弊,发展到对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的审计。内部审计不仅可鉴证本部门,本单位的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经营方针、政策和有关法令,更可以鉴证部门内部的各项制度、计划是否得到落实,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3. 防护作用
防护作用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防范性作用。开展事前决策审计,防患于未然。通过内部审计,企业可以了解资金投放方式的优化程序、投资投放对效益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参加事前经济合同审计,可以把可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引发的纠纷因素即早排除,尽量减少纠纷,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二是维护作用。逐步完善事中控制,通过检查会计资料和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本部门、本单位执行国家的经济政策、法令、财经制度的情况,揭露违法乱纪、营私舞弊等违法行为,按照政策法令规定进行处理,借以惩前毖后,以维护企业利益。
4. 参谋作用
内部审计实际上扮演着“参谋长”的角色。通过内部审计,可以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资料和经济信息,客观公正地为领导决策服务。将监督寓于管理之中。对被审单位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评价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就是帮助了决策层。改善本单位经济管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四)完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具体操作环节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计划和决策阶段,及早确认风险。确认目标时,更应注重寻求避免风险的方法和途径。而在技术上,需熟练掌握和使用现代工具,用科学手段进行抽样审计,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五)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队伍应从单纯的财务人员构成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结构转换。内部审计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一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优良的职业道德,熟练的现代计算工具操作技术,二是培训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求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应熟悉经营管理、工程技术、工艺流程、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三是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和队伍的总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徐政旦,朱荣恩. 现代内部审计学.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6). ISBN7-80064
-601-7/F.421.
[2] 张坤,李嘉明,周和生. 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ISBN7-
5025-5817-9/F.57.
[3] 朱德惠.工业企业内部审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1,(9).ISBN7-80064-114
-7/F.65.
[4] 庄恩岳.内部审计.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8).ISBN7-80118-486-6/F.465.
[5] 杨宏慧.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中国审计,2000,(11).CN11-124/FISSN
1002-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