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我国现行征兵时间浅析

2008-12-29 00:00:00朱长明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1期


  征兵也称“征集兵员”、“征集新兵”、“兵员征集”。它是指在平时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一定的工作程序,将符合服现役的应征公民征集到军队服现役。征兵工作是国防建设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保持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是加强部队建设,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的一项基本国策。征兵的基本含义有三点:一是指平时征集公民服现役,区别于战时兵员动员。平时征兵是保障部队兵员正常的更替,始终保持年轻活力和旺盛的斗志;战时兵员动员是国家为进行战争而征召适龄公民和预备役人员入伍,是保障军队扩编和部队伤亡补充的需要。二是征兵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依法征兵。义务兵役制的突出特点是,公民有普遍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征集适龄公民到部队服现役,对拒绝和逃避兵役义务的,要给予惩处。三是征兵要通过一定的工作程序。《征兵工作条例》对征兵实施规定了若干阶段,如兵役登记、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审批定兵、交接新兵、运输新兵等。
  原军委主席江泽民曾指出:“做好征兵工作,把优秀青年送到部队,是搞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军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地动员和征召优秀青年参军,源源不断地为部队补充新鲜血液。”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征兵工作对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一、我国现行征兵时间的弊端
  
  《征兵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全国每年的征兵人数、要求和时间,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征兵命令规定。我国近十几年征兵时间一般为冬季,即每年10月份发布征兵命令,其间进行兵役登记、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审批定兵、交接新兵、运输新兵等工作,新兵到达部队时间为12月中下旬,次年元月1日正式开训。
  (一)征兵时间中的隐患影响部队战备能力
  军队有其特殊性,就是必须保持持久不间断的战斗力。没有战斗力,或者战斗力不能持续,一段时间强,一段时间弱,甚至很弱,就可能在未来战争的处于极为不利地位,而我国现行的征兵时间中的隐患对军队的持续战斗力存在着非常大的影响。
  
  如图1所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战备能力可表示为:L=f(t,n),t表示士兵的训练时间,n表示士兵的数量。简单分析如下:12月份年度应征入伍的新战士还没到部队时,服役期满退役的士兵占28%,义务兵改选士官的占6.3%,义务兵和士官要参加晋升培训的占18%,在位士兵大概只有50%,所以战备能力在12月底直线跌至50%;考虑到老兵退伍之后,以及一部分干部转业离队,原来的战斗编组被打乱,战备能力会继续下滑;在新兵1月份入伍后,虽然部队人数上升,但新兵基本不具备执勤能力,战斗力只能缓慢上升。到新兵完成入伍阶段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分队训练,形成战备能力时,大概要到8-9月份。从此时至年底老兵退役,大概只有3-4个月部队具备完全作战能力时间,占全年时间的25%-30%。对士官编配比例高的兵种来讲,情况可能好一些。但总体上讲,在一定时间里,部队是不具备完全作战能力的。
  (二)不利于征招高素质的新兵
  信息战争对士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军人要面对各种任务的挑战,需要表现出适应力、创造力、准确的判断力、高超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大量事实表明,军队的质量建设,除了体现在军队的政治性质、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外,官兵文化水平和作风纪律的优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兵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战斗力强弱的重要环节,而兵员素质的诸多方面与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都要依靠兵员的文化素质为之奠定基础。所以,文化程度应该成为对应征公民的起码要求。现在各国军队对补充兵员文化程度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
  以美军为例,为了招募到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兵员并将不合格者拒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