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价值链提高中国外贸竞争力探讨

2008-12-29 00:00:00丁红朝赵延勤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1期


  摘要:产业价值链的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外贸企业的价值链也不例外。文章以产业价值链的竞争理论为基础,对外贸产业价值链系统分析和整理,结合中国外贸企业特点和市场环境,从优化产业价值链角度提出建立竞争优势的对策,从外贸产业价值链的思路探讨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词:价值链;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一、企业产业价值链
  
  (一)企业产业价值链的定义
  企业产业价值链是指企业进行的一系列符合特定模式的活动,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增值的环节或链条。价值链包括价值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每个只是价值生产过程一个环节,与上下游企业的供需联系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
  企业产业价值链是以企业内部价值活动为核心的价值链体系。企业价值活动可分为两类,即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共计九项。基本活动涉及产品实物形态生产、营销和向买方的支付,以及产品支持和售后服务等;辅助活动指对企业基本活动有辅助作用的投入和基础设施。
  (二)企业产业价值链对企业的重要性
  按照价值链理论,企业的经营活动分成若干个小活动即“价值活动”。企业所创造的价值由产品或服务购买者所愿意支付价钱来衡量。其价值超过企业从事该价值活动所支付的成本,企业就盈利。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超过竞争对手,要么以更低的成本从事价值创造活动,要么从事的经营活动导致差异性结果,或者创造更多的价值,从价值提高中取得更多盈利。
  价值链中价值活动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价值活动对其它相联系的价值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成本或价值效果。
  
  二、中国外贸企业产业价值链
  
  (一)中国外贸企业产业价值链内容
  根据价值链分析理论,中国外贸企业价值链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经营的基础活动。按照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中对基本价值链的定义,外贸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基础活动一般可细分为五种相互关联、独立的活动,每一种活动根据企业经营的商品特点、贸易性质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细分成若干相关活动。对外贸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分析,外贸企业的基础活动同样包括内部物流、生产经营、外部物流、场营销活动和服务活动。
  2、企业经营的辅助活动。外贸经营中的四种辅助性活动包括采购活动、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企业基础管理。
  
  (二)中国外贸企业产业价值链分析
  首先,在外贸经营过程中,企业经营商品和贸易方式的不同都会影响我们对经营过程关键增值环节的判断,从而影响对外贸企业价值链的分析。我们重点研究目前在全国出口总额占据近一半(48.21%)、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轻工、纺织产品贸易价值链。
  以女士斜纹洗水牛仔裤和女士全棉针织衫以及关联程度较高的制衣、洗水、储运等环节进行价值链分解。将目前传统外贸企业的业务运营过程以价值链形式直观表示,得到轻纺外贸出口价值链增值环节的具体构成如下:
  女士绣花牛仔裤:订单及来样/面辅料采购/裁剪缝制/洗水绣花/整烫定型/QC包装/出口文件/报关及配船/装运/国外买家/国外消费者。
  女士麻棉针织衫:订单及来样/面辅料采购/织片缝合/整烫定型/QC包装/出口文件/报关及配船/装运/国外买家/国外消费者。
  对这两种产品美国市场出口价值链分解,揭示了轻纺外贸企业出口各个环节的价值构成和增值情况。为保证轻纺外贸企业价值链的代表性,选用目前梭织服装、针织服装、轻工日用品出口名列全国前三的公司作为分析标杆,出口额占全部出口总比重作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推算外贸企业出口价值链的具体构成(见表1)。将目前传统外贸企业的业务运营过程以价值链的形式进行直观表示,得到外贸企业出口价值链各个价值增值环节的具体构成(见图1)。
  根据表1、图1总结出如下五点:第一,按照价值链的增值性特征,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经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产生新的价值增值;第二,由于外贸企业在整条贸易价值链中参与的环节很少,增值空间不大;第三,外贸企业贸易增值环节中,配额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第四,外贸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增值部分,包含配额有偿使用费的价值后,与生产企业处在相同水平;第五,占价值链增值比重最大的环节是客户销售渠道以及客户根据市场所开发的样品(客户来样)对渠道的有效支持。
  (三)中国外贸企业价值链现状和问题
  中国企业外贸价值链发展现状:一是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和协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更为专业化,过去仅基于产品或服务的利益交易的协同方式,逐渐发展为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特征的深度合作;二是原有产业链中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在产业价值链上转移,向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集中,转移范围、方式和频率强化;三是运作效率对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影响加大,各成员企业相互依赖并优势互补。另外,行业领袖在产业链组织和管理方面作用加大。此外,不同产业关联加强,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产业价值链之间出现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
  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已超出单个企业的能力和资源范围,而更多来源于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上、下各环节的系统协同,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演绎为企业的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价值链上最大的增值环节是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起的产品研发系统(按照市场要求进行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和市场销售系统(对市场和客户要求的快速响应)去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保证自身服务价值的实现。
  
  三、基于外贸企业价值链,提高外贸企业竞争优势
  
  (一)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获得专业化优势
  企业集中于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不断优化内部价值链,获得专业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多种方式与产业链中其他环节的企业进行协同和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使企业获得低成本并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从而击败原来占据绝对优势的寡头企业。
  (二)深化产业价值链协同关系,整体快速响应市场
  企业通过投资、协同、合作等战略手段深化与产业价值链上、下环节企业的关系,在开发、生产和营销等环节上进行协同和合作,使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融入客户企业的价值链,改善其运作效率,增加产品有效差异性,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在此过程中企业得以提升存在价值,巩固和加强市场竞争优势,这符合产业链控制权和利润区向末端转移的产业演进趋势,使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和竞争位势。
  (三)强化产业价值链薄弱环节,释放整体效能
  企业关注产业价值链中的薄弱环节,主动帮助和改善制约自身价值链效率的上、下游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使竞争优势建立在产业链释放的整体效率基础上,获得相对于其他链条上竞争对手的优势。具体讲,产业链主导环节的领袖企业对产业链系统进行整合。
  (四)把握关键环节,重新组织产业价值链
  企业必须识别所在产业链的核心价值环节即高利润区,集中企业资源,培育核心能力,构建集中竞争优势;借助关键环节的竞争优势获得对其他环节协同的主动性和资源整合的杠杆效益,使企业成为产业链主导,获得其他环节的利润或价值转移,构建基于产业链协同的竞争优势。
  (五)构建管理型产业价值链,不断提高系统协同效率
  
  行业领先企业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还需要通过以上产业链竞争模式的动态运用,应对产业价值链上价值重心的不断转移和变化,使自己始终处在高价值的关键环节中,保持竞争优势。同时关注所在行业的发展,承担管理整个产业链的责任,获得产业链的合理结构和高效的协同效率,引领整个行业应对其他相关行业的竞争冲击,保持自身行业的竞争力,谋求产业链的利益最大化。
  无论是主导企业还是一般参与企业,在谋求产业链的高度协同和系统效率的具体运作中应做到:强调产业链的共同利益最大化;产业链上各环节间的协同应是长期的且持续改进;合作的产业链中的企业之间应加强相互信任和认同;要注重对产业链中共同资源的管理和维护;各环节企业要在产业链的发展中增强自身的优势和竞争能力。
  
  四、提高中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国际贸易企业成功经营模式研究
  近年来,许多香港企业的成功经验已经成为亚洲贸易国际化经营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仅以香港利丰公司为例作如下归纳:
  1、以顾客为中心,注重顾客价值的传递与实现,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推动业务的发展。利丰公司通过精练、专注的贸易专家小组,着眼于市场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应产品。这种以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系统”的价值定位和研发创新,使得企业的经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2、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通过价值链的分解和制造过程外包,掌握最大增值环节的主动权,在某个领域即核心业务上集中资源。利丰公司对每笔订单进行价值链分解和优化组合,使生产向低成本方向转移。比如,接到欧洲服装零售商订单时,公司对生产过程作分解:中国内地劳动力成本最低,将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过程在内地进行;台湾地区染色技术高,在台湾完成染色;考虑配额和劳动力条件,把布运到泰国加工成服装;客户要求迅速交货,在泰国五工厂同时组织生产。
  3、利用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全球的协同运作和对市场快速反应。为全球寻找到价廉物美的资源,确保制造过程外包顺利实施,保持公司运营的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客户和生产商对质量、质量控制和交货要求,利丰建立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在线采购平台、客户关系管理平台以及客户服务calling-center等。
  (二)利用价值链管理,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方向
  利用价值链管理,明确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关键战略环节和顾客价值的有效传递目标,以价值增值要求指导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对企业业务流程分解和整合,构建新经济条件下贸易价值实现与增值的新型价值链,塑造企业竞争优势,实现客户价值和企业自身的服务价值。从目前外贸实际操作状况分析,可遵循以下步骤。
  1、明确供应链上价值传递的实现目标。供应链上价值传递实际上是实现广义的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或过程中,通过实现客户价值保证供应链服务价值的增值过程。有专家认为供应链上的价值链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第三利润来源,原属厂家的利润通过顾客增值服务形式转移给顾客,使顾客的价值和企业贸易经营中的价值得以实现。美国市场营销学权威科特勒把价值传递模型引入市场细分、产品、服务的顾客期望等,明确价值链中价值传递的功能,使高效顾客服务、低库存和低操作成本得到兼顾和优化,用价值增值思想指导供应链优化。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保证价值传递,促进价值实现以及经营关键环节增值。
  2、确立贸易过程中的价值实现与增值的主要环节。据前文分析,客户价值的实现是对外贸易过程中价值实现和增值的前提。利用科特勒客户活动周期的分析工具,把国际贸易中的活动分为六个环节,分析和把握客户在六个环节的不同需求,结合外贸企业业务特点,设计每个贸易环节的增值服务模块,为客户挖掘创造附加价值的机会和空间,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设计,创造、传递并增加新客户价值。外贸企业围绕客户活动提供增值服务求的业务流程,建设“客户导向”专业化团队,形成规范的客户价值传递系统。
  
  五、结论
  
  企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战略环节上。中国外贸企业要坚持优化产业价值链建立竞争优势,不断总结深度营销模式,以价值链管理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方向,才能在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Porter M.E. 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The Free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