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借鉴传统民间美术的有利条件较多,因为几千年形成的中国本土艺术语言比较恒定,有着深厚的受众群体,从文化传承的血脉上是无法割断的,尤其是民间美术造型语言非常丰富。利用传统民间美术的元素表现新的当代形态的东西,有新意而且能够更好引起受众共鸣。挖掘民间美术资源,设计本土动画形象,完全符合建立现代文明多样化的客观需要,而且非常具有探索和开发的意义。
一、从各国动画经验看中国动画的出路
欧美和日本的动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表现为想象力丰富,创造力独特,对故事的构架、情节的编排、角色造型与语言的设计等,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在题材方面,国外的动画片以各国民间文学和艺术为题材形式的占了很大的比例。20世纪90年代,迪斯尼将眼光投向东方,他们是根据东方国家的民间故事而改编,摄制了《阿拉丁》和《花木兰》。还有梦工厂的《埃及王子》等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它们从造型、音响、服饰、叙事特点、思维方式上都采用了民族化的特点,最重要的在于他们结合民间艺术和当今时代的特点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民族化的动画形象,使他们的动画片真正成为老少皆宜的艺术佳作。
二、中国动画的民间美术传统
早期国产动画通过融入中国民间美术诸多元素,具备了纯正的民族风味,形成了自己本国的特色。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动画一直坚持向民间美术汲取营养,表现为在造型、色彩、材料、题材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从民间美术获得创作资源,创作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的动画形象,比如哪吒、葫芦兄弟、孙悟空等,特别是在美术造型上对中国传统造型风格的继承和发展,使中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之林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学派”。在我们近期的动画创作中,国产动画也证明了一条如何在众多国外动画中脱颖而出,塑造有中国特色新型动画形象的范例,例如:《哪吒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塑造有中国特色动画形象取得了成功。
三、动画设计与民间美术的关系
民间美术是一种大众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赖以生存的土壤,它与民众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和精神需求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动画同样是一种大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得到了广大人们的喜爱。动画一直与民间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源源流长。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形成的宝贵文化和独特风格对中国动画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它们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渗透,比其他任何艺术要多。
(一)民间美术与动画的审美表达有一致性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纯朴的风格,独具个性的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真挚的审美追求。特别是具有原始冲动的原创性,毫无矫揉造作,洋溢着无羁无绊的“想象”、“浪漫”和“灵感”,民间美术品类繁多,风格不尽相似,其艺术魅力和基本形式感与动画设计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民间美术和动画的造型手法都追求单纯、简洁、形象的纯粹性,常用几何形对自然形态归纳、比较、分析、提炼出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加以夸张、概括、变形。这种艺术表现手段与动画“纯化形态,以少胜多”的创意理念是一致的。民间美术的造型形态不受时空常规制约,创造者们不会用静止的眼睛去观察物象,他们不仅能将一个物体的几个特征同时表现出来,还特别善于从多角度去理解几组不同事物,并将它们的特征在同一画面中进行综合表现,这方面在动画设计中运用的非常之多。
(二)民间美术适合用动画的形式加以表现
一般电影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再现,力求真实,而动画则不同,它可供人们自由创造的余地更大,能够完成用一般电影手法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