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动物享受食物的过程远远艰辛过人类,它们无法得到工具的辅助,餐桌上既无刀叉,也无汤勺。拥有的只是一副大牙和不烂之舌。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舌头和牙齿是一体的。圆口动物七鳃鳗的舌头活像唧筒中的活塞,在舌端有角质的牙齿。结合漏斗状口吸盘内的角质齿,可以挫破寄主皮肤,吸食血肉。
虽然同是一家亲,牙齿和舌头还是分了家。两大器官比邻而居,生长在消化道的最前端。而作为动物体最坚硬的器官之一。牙齿从一诞生就面临艰巨任务:直面各武“拗口”的食物。
牙齿是从哺乳动物开始出现分化的。和嘴唇紧密相依的是门齿,主要作用是啃噬食物。啮齿动物的门齿用于磨咬食物,可以终生生长以补偿磨损所失。若是没有及时磨牙,门齿可能太长而无法进食。要是小孩子们刷牙的若趣有老鼠磨牙的一半就好了。
食物被门齿咬下后,被送入口腔深处的磨房中进行加工处理。在这里有宽大的臼齿,混合着汩汩而出的唾液,把食物磨成一团糨糊,一方面减轻胃的负担,另一方面增大了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但是不同物种臼齿的研磨能力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臼齿较为宽大,因为它们的研磨对象是坚韧的纤维。
爬虫类没有臼齿的分化,也没有品尝美食的需求,它们的食物是直接落肚的。所以爬行动物对食物完全不会挑三拣四。猎物在它们眼中,都是别无二致的蛋白质球。决定它们午餐菜谱的唯一因素,是它们将会遇到哪块蛋白质,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胆量和能力去捕猎。
而说到蛇的异齿,一定要说说那恐怖的毒牙。其实牙齿本身并没有毒,而是中间的管或沟连通着一个毒液大本营。咬紧猎物时,毒蛇的颊部肌肉压迫毒腺,毒液才被注射到猎物体内,起着麻醉剂和消化液的双重作用。消化的作用让猎物从内部开始消化,对于喜欢囫囵吞物的蛇类来说,可以避免肚子撑得太久。挺着大肚子在森林游逛不是一个好习惯。
啮齿动物那生长无度的门齿已经说过了,它们用门齿噬咬,而用颊齿咀嚼,同时,那缺失的侧门齿和犬齿一样功不可没。这些牙齿的脱岗形成了很大的齿隙,使门齿可以在紧闭嘴唇时保持外露,这样独特的结构保证它们在凿门洞时不会满嘴木屑,也可以避免一觉醒来下巴被疯长的门牙洞穿的尴尬。
虽说牙齿是重要的捕食器官,不过对有些动物而言,没有牙齿也同等重要。
真正无牙的高级动物,是现在的制空权掌握者:鸟类。
单单从外表看去,很难相信现在的鸟类是恐龙的后代,虽然现在有证据表明早期鸟类也具有尖牙利齿。现代鸟类不仅没有继承先辈们厉行节约的冷血基因,而且完全改变了饮食习惯。得此之助,鸟儿们才能够把领域扩展到高空,俯视众生。
空中飞行需要充足的能量,也需要轻盈的身躯,只有高能量密度的食物。才是鸟类所喜好的。它们需要随时补充热量,而不是像爬虫类祖先般饥食无度。因此。一口嚣张的利齿不再必需,鸟类的牙齿退化了,把有限资源用于发展更必需的其他器官。
但是鸟类体内长牙基因并没有消失,只是隐藏在细胞中没有表现出来。鸟的一生也曾经一度有过牙齿,在雏鸡的喙前端有一只卵齿,出生之后不久就会脱落。从坚硬的牙齿和它短暂的生命,我们可以推测它的用途:正是借助这把小改锥,雏鸟才能破壳而出。
替牙齿长了这么多的威风,你可千万不要认为牙齿真的无坚不摧。尽管牙齿表面的釉质是动物身上最坚硬的部分,以至马斯·巴拖利努斯在《历史解剖学》中认为,男人的铁牙齿,可以打出火花来。或许马斯是个烟鬼,希望有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又或许,他是坚定的反吸烟人士。不过,既然滴水可以穿石,牙齿自然也抵挡不住岁月的洗礼。
编辑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