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领风骚三百年”是对中国古代皇朝更替的一种宿命化的描写。基本上,“三百年”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难以打破的历史宿命。即使最强大、繁荣的皇朝,都难以破除这个魔咒一样的规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像西方王权一样。中国古代的皇权也有一种理论上的外部保障。在西方是“君权神授”,在中国是“君权天授”,两者是有区别的。“君权天授”概念中,天不是神,对于“天”的解释很丰富,其中有一种含义是自然规律。
中国的君权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承担了一个责任,那就是一定要把天下治理好。换句话说,如果治理不好,“天”就有权收回赋予的权力。所以,中国历史上皇朝更替的现实,不能简单理解为全民暴动,而应理解为老百姓也是“天”的一部分,改朝换代就是对失道君权的剥夺。用大白话说就是:能够把国家管理好,你就是老大,管理不好,你就走人。
封建制最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被法律规定的土地分封制。但是,严格来说,自从秦朝以后。中国已经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封建制度、更加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让大多数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秦朝所形成的分配土地和郡县制度,最大的好处是,每个农民能够成为社会经济繁荣的直接受益者。
虽然在秦朝以后,中国各个朝代都有皇亲国戚的分封制度,但从土地范围上看,被分封的土地面积在全部土地资源中只占小部分,分封领地的经济状况对社会整体经济的影响不大,更主要的影响来自绝大多数个人拥有土地的自由农民。儒家学说中,农民的地位高于其他任何行业,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而且,在一个较长的皇朝中。皇亲分封的领地一般只能世袭五代,五代之后,皇亲也成为平民。
在中国古代,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这种土地买卖大量出现在自由农民之间。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农民渐渐有了较多的土地,成为所谓地主。“三百年”的宿命基本上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土地经过多次买卖和其他形式的转换后,从原先的分散拥有,变成高度集中,大量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几乎每一次农民造反成功,都必然伴随着土地的重新分配。如果这个重新分配是相对公平的。那么新建立的皇朝就容易长久。
所以说,出现社会严重的不公平,而且这种不公平即使利用至高无上的皇权也无法解决的时候,农民造反是实现社会公正最后的、最有效的手段。不过,在中国古代,农民造反并不像西方那样,被精英阶层视为纯粹的动乱和破坏。而经常被看作是社会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农民造反的领袖成为皇帝也很正常,只要他有能力真正做一个好皇帝。
另外,西方一次大规模的造反,经常是换一种制度,而中国的大规模造反,结果一般都是使原先的制度恢复正常,恢复合理,恢复公正。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农民造反就是古代社会的全民公投。农民造反就是对不公正私有财产的剥夺和重新分配。正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造反才会容易形成全民参与。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三百年”这个宿命呢?主要原因是。由于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对于土地的兼并便会以继承的方式延续并扩大下去,一般到达“三百年”时,这种兼并就会达到严重不正常的地步。于是全社会的财产必然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否则,很多人都将无法生存。而这种自我纠正机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被普遍认可的。
这种状况出现的另一个深层原因是,社会财富主要来源于土地这种单一的模式。如果在社会财富的构成中,能够出现可以同土地因素相抗衡的其他多元化倾向,用事后诸葛亮的观点看,“三百年”的魔咒是有可能打破的。但是,农业社会的观念已经决定了这种愿望很难实现。在那个时代,即使做生意赚了大钱的商人,最终目标也是购买土地。
编辑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