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我们的野蛮时代

2008-12-29 00:00:00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8年3期


  作为享有盛誉的水利专家,大禹建立了夏王朝。
  大禹为了维护王朝的权威,下令天下诸侯都要在某月某日到浙江绍兴地区的茅山来朝拜自己,先到者有赏,后至者必罚。
  消息传出,四方诸侯人心惶惶。多数人都知道大禹的脾气,于是纷纷牛不停蹄,千里万里日夜兼程,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骂:“动不动就开会,想把我们都累死啊!”
  到了规定的日子,几千名气喘吁吁的侯爷济济一堂,手里个个举着进贡的方物(土特产),一般是细葛的布、牛的尾巴、鸟的羽毛、大象的牙、犀牛的皮、磨刀的石头、制弓的木材、乌龟的壳,都是奇奇怪怪的东西。以及玉石、珍珠、丝绸,还有的拿着橘子、柚子。甚至拎着一桶植物漆的,景象颇为壮观。
  为严格起见,大禹对茅山大会的诸侯逐一点名,发现只少了防风氏一人。又过了好几天。防风氏才姗姗来迟。其实这家伙就住在旁边的浙江德清,不应该来晚。大禹斥责防风氏目无尊长,不受约束。防风氏解释说自己临时有事,迟了两天没什么大不了。大禹见他不服气,就当场命令把防风氏拉出去砍头。
  据说防风氏是个巨人,一节骨头就可以装满一辆车。如今绍兴市西五十里有“刑塘岭”,就是杀防风氏的地方。防风氏以迟到这样微不足道的罪名被处死,过去还没有先例,其他诸侯见了都浑身发抖,从此不敢拿正眼看大禹。防风氏的部族闻讯很不服气,为了给主子报仇,在树林中埋伏起来,不料被大禹的保镖们打得七零八落。防风氏的人惊惧万分,自知死罪难免,遂调转矛头,戳穿胸膛而死。后来这个部旅的人胸前都留了一个碗口大的洞,叫作“贯胸国”。贯胸国的贵人出行,仆从拿一根竹竿,从胸洞里穿过去,抬着他,倒也省去了制作轿子的麻烦(这是《山海经》上的记载)。贯胸国大约就在浙江一带。
  接着,大禹在茅山以王者的气魄发号施令,各路诸侯战战兢兢,把禹王看得好像神灵一般。
  也许是防风氏的冤魂作祟,会后大禹马上就病倒了。当病情迅速恶化,大禹便把伯益召到身边,嘱咐他丧事一定要从简,说完就这样去了。大禹直接被埋葬在会稽山上(绍兴地区),按照当时的习惯,不起坟头。
  于是夏启继承了大禹的王位。他在河南禹县北门外大集诸侯。祭祀了黄帝、颛项、鲧和大禹等知名先祖。会后大摆宴席,狂饮奢食。与会代表中有一个来自陕西户县的“有扈氏”是夏启的族内老哥,可能是在酒菜里吃出了苍蝇,非常不满意,表示了造反的心声。
  夏启怒不可遏地对臣下说:“一个老哥尚且不能号令,何以号令天下诸侯?朕将御驾亲征,你们谁也别拦我!”于是他大起六军,西讨有扈国。
  夏启的六军风尘仆仆来到陕西,交战之前,夏启感到有必要向部队申明纪律,于是召来六军训话:“有扈氏罪大恶极,不执行我们的日历,侮辱了金术水火土。我夏启奉大之命,进行讨伐。”接着夏启杀气腾腾地警告左右唯命是从,六军吓得一吐舌头,不寒而栗。
  夏启在喊话中还提到了战车,这是工程师“奚仲”的发明,由两匹马拉着一辆独辕车,上战场尥着蹶子跑,这是一种新鲜有趣而且生猛的玩艺儿,有两个木轱辘。夏启士兵的装束,由于当时尚没有青铜,也就没有铠甲,甚至没有皮甲,而是使用一种叫作“石护肘”的防护设备,是石头扣磨成的套筒,要趁少年时代套在手臂上,随着身体的成熟而与手臂长成一体。战斗时,把它举起来拦挡敌人的砍杀。一般勇士的石护肘上白痕累累,说明它的主人曾举着它多次参加凶狠的战斗。作一名石器时代的战士,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夏启和有扈氏的大战,史称“甘之战”,因战斗地点在陕西户县南郊的甘地而得名,双方死伤惨重:石球打烂了很多人的鼻子,因为砸得太卖力气而断了头的石斧与被砸瘪的人头到处都是——石器时代的战场特点一目了然,就像地震过后的倒尸,一切都被石器砸得扁扁的,贴在地上,血肉模糊,像饺子馅,无从辨认。而未来青铜时代的战场,躺在地上的人则类似一堆蜂窝煤——这是穿刺类兵器“戈矛”造就的效果。青铜武器都是穿刺类的,因为青铜质地脆,易断,所以不能劈砍,适合扎,把人扎得都是窟窿。铁器时代的战场则像收割后的庄稼地,因为铁器坚固且韧,可以做成劈砍的大刀,断敌人头和胳膊腿。
  “甘之战”,有扈氏被夏启的正规军打得尸横遍野,封国也亡了,有扈氏的子民都被罚做奴仆,担任牧猪的工作。夏王朝的威信也就这样树立起来了。
  
  编辑 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