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当政的时候,国家财政紧张,民间同时流通两种钱币,一种是官银,另一种则是陕西制造的铁钱。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便有大臣上疏仁宗,请求统一钱币,罢掉陕西铁钱,由国家统一铸币流通。仁宗接到奏疏,交给大臣们议论。大多数人觉得罢掉铁钱会造成市场混乱,所以并没有实行。但消息却传了出去,一时间,首先从京都汴梁,开始盛传:“朝廷要罢掉陕西铁钱了,如果再不脱手出去,晚了就一钱不值了!”一夜之间长安城里都传说铁钱快作废了。
谣言四起,人心浮动。一传十,十传百,不长时间便传遍了城市乡村。那时,陕西铁钱不仅在陕西,连京都及周围一带都十分通行,储存这种钱的大有人在。大家听说这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就要废了,那还了得,所以都纷纷拿铁钱到店铺中抢购货物,不管目前用不用,先抢到手再说。店铺老板也不是傻子,他们比别人更早得到了消息,因此纷纷挂出牌子:不收陕西铁钱。这家不收,那么就到那家吧!可百姓们串了几家店铺,走了几个集镇,到处都一样。这下大家更急得不得了,有火爆性子的人竟到店铺中强行买货,吓得店铺竞相关门。一时问,市场大乱,人心浮动,危及治安。
官府也一时没了办法,只好派遣衙役强制各个店铺收陕西铁钱。可商家也不愿意冒风险,干脆都歇业了事。
得知消息的宋仁宗大为恼火,一边追查是谁传出的消息,一边责令宰相文彦博迅速处理此事,平定市场,安定民心。文彦博召集大家商量,大家都说别无办法,只有让朝廷下令,辟此谣言,用行政手段平息市场。
可文彦博深深知道,市场上的事有时单靠强令是办不好的。法令出去,大家还会将信将疑。特别是平民百姓,看重的是实例,而不是一纸公文。想到这里,文彦博对大家说:“这么办吧,先让我来独自经办此事。若我财力不足时,再麻烦各位。”
他回到家中,询问管家:“丝绢缣帛还有多少?”管家说:“还有500匹。”于是文彦博让管家找来京城中最大的绸缎铺主,托他代卖这些丝绢,并特别叮嘱:不要其他的钱,只收陕西铁钱。
消息一传出来,所有的人都傻了眼!大家看到当朝宰相将这么大笔家产代卖,都只收陕西铁钱,心中立刻有了底:“原来铁钱不会作废。家里的铁钱不会变成一堆破铁!”想到这些之后,他们纷纷乐滋滋地回家,张罗买卖去了。谣言很快不攻自破,陕西铁钱又畅通无阻地流通起来,社会又恢复了稳定。
后来,皇帝问文彦博是如何想到如此妙计的时候,他同答道:“谣言如风,恐慌如水,风借水势,水助风行。当谣言四起的时候,就像是奔腾咆哮的洪流扑面而来。这时候,官员们大都主张采用行政干涉,这就好比是用巨石堵住洪水,但只能暂时缓解。却不能在根本上起到作用。”说到这里,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继续说道:“洪水是无法堵截的、只能靠疏通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百姓的恐慌,而我用自身的行动给大家吃了个定心丸,让他们消除了恐慌心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编辑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