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结构与银行风险防范能力关系研究

2008-12-29 00:00:00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9期


  摘要:金融海啸使得专家学者呼吁要增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但其普遍强调的是要加大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调控力度。文章通过综合分析我国金融部门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状况以及国际竞争力排名的变化情况,旨在揭示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抵御金融内部风险的重要意义,最后对金融机构内部风险防范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人力资本结构;内部风险防范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数家世界顶级投行在这场浩劫中轰然倒闭。专家学者疾呼要增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许多人强调要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和调控力度,并将此视为增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少有人从人力资本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抵御风险的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金融部门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状况和国际竞争力排名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抵御金融内部风险的积极意义。
  
  一、两种类型和两个范式
  
  对于一个经济部门来说,其面临的风险分为两种类型: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金融机构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无非采取两个范式:外部控制和内部优化。规范金融机构经济行为、加大银行监管和调控力度均属于外部控制,它是一种被动的、强制的方法,是运用行政手段或立法来约束或保护金融机构从而防范风险,这种范式对防范和抵御外部风险是比较有效的。例如,实行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规定核心资产比例,从而来应对外部流动性不足所引发的公众信心缺失和挤兑风险。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则属于内部优化范式,它将金融机构的内部整体视为一个系统。该系统自身在不断地升级完善,如同人体机能的自动调节,内在的素质越好,就越不会滋生病灶。事实上,内部优化范式在防范内部风险方面是相当有效的。随着人力资本结构的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员工素质和技能会大大增强,企业效益和风险意识得到提升,可使金融机构内部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然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从而防范风险常常被人们忽视。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本结构诸变化与其风险防范能力的关系
  
  在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中的主体,主要由国家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构成。其中,国有独资的4大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在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中占主体地位。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4大国有商业银行有了质的提升。较以国有4大商业银行为代表来分析其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特征,并研究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与世界竞争力排名的关系。以下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本结构变化的4个基本特征,本文将分别讨论这4个方面变化对风险防范能力的影响。
  (一)文化结构上,员工学历层次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
  2003-2007年,我国4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具有本科及以上(硕、博)学历的员工比重逐年增加,中国工商银行由2003年的17.8%逐年增加到2007年的34.2%,接近翻了1倍;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都各有增加(见表1)。该数据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素质有了很大层次上的提高,这意味着员工的工作效率将会更高、法律意识将会更浓,风险防范能力将会更强。
  (二)年龄结构上,员工新老更替渐趋合理,人才断层风险不断缩小
  从200-2007年,国有4大商业银行36-45岁员工所占比重稳中有升,例如中国工商银行2003年的比重为46.8%,2004年为51.5%,增长约10.04%,2005年保持稳定,2006年较2005年约增长10.31%,2007年较2006年约增长3.88%,达到58.9%(见表2)。36-45岁员工属于企业中的中青年骨干力量,这部分员工所占比重稳中有升,企业的中坚力量不断壮大,新老更替渐趋合理。这使得企业能够保持活力,避免人才断层或老化带来的内部风险,这有助于企业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职称结构上,员工业务技能整体上升,操作风险不断降低
  由表3可知,我国4大商业银行具有高级和中级职称员工比重逐年上升,中国工商银行由2003年的27.2%增长到2007年的33.9%,中国银行由2003年的21.2%上升到2005年的23.2%,中国建设银行2003年具有高级和中级职称的员工比重为29.5%,到2007年增长至35.3%。员工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整体上升,有助于开拓多样业务、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操作风险,这是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基础。
  
  (四)总体结构上,企业员工规模逐年精减,风险点逐年下降
  由表4可知,2003-2007年,我国4大商业银行的人数在逐年下降,例如中国建设银行,由2003年的306809人下降至2007年的247530人,下降约23.94%。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带来了企业员工人数的逐年精减,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一个员工也是一个风险点,员工的减少,意味着风险点的减少,安全系数的增加,这有利于风险责任制的落实,有助于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从而增强整个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排名前移标志着综合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由表5可知,2003-2007年,我国4大商业银行在世界企业排名中不断靠前,例如中国农业银行,从2003年的488位前进到2007年的223位,只用了短短的4年时间,就前进了265位。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银行的管理实质上就是风险管理。排名位置是一个综合指标,4大商业银行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位置前移,实质上就是风险管理能力的前移和提升,也充分证明了几年间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本结构变动和国际竞争力变动是同方向的。事实上,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首先,文化结构的优化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能更好地与世界标准接轨,增强自身业务技术含量,更好地参与世界竞争;其次,年龄结构的优化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银行企业更加具备活力;再次,职称结构的优化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的整体素质在提升,业务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最后,总体结构的优化,使我国商业银行走上了规模集约型的发展道路,有益于企业效率的提高。人力资本机构优化使企业内部环境更加健康,在表层上,它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在深层次上,它能使企业具有活力,使员工更具有企业认同感和归宿感,更好地防范风险。
  
  四、关于增强我国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的思考建议
  
  综上可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对增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企业内部风险的防范。面对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应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一是实现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坚持不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经历多年,虽然成果累累,但与国外一些金融机构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属于内部优化形式,是金融机构自身内部的升级完善。自身升级完善是在初始的基础上的改良,当然需要时间。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忽视它,更不能否认它。
  二是优化人力资本结构要做到多方面同时并举。文化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整体结构要齐头并进。任何重视其中一种而忽略另外几种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三是金融机构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两种形式——外部控制和内部优化是一个整体,两者不可独立分割开来。其中外部控制是内部优化的前提,内部优化是外部控制的基础。两者的共同作用才能促使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姜应祥.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成因及解决对策[J].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