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标准的研究

2008-12-29 00:00:00王添进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9期


  摘要:通货膨胀目标制虽然在过去的18年里取得很大成功,但尚未接近其本质,还有发展与改进的空间。文章就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3条标准(损失函数、最优工具利率设计、透明度与交流及信誉度)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值得我国中央银行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标准;启示
  
  一、引言
  
  自1990年新西兰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已经有26个国家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在这18年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践促成了中央银行更系统连贯的内部决策过程、与私人部门更透明的交流和前所未有的责任感。King(2002)曾说,其所实现的货币稳定与经济经稳定是历史上罕见的。Sevnsson(2007)则认为,尽管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过去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尚未接近其本质,未来仍有发展与改进的空间。
  全球经济学家和政策制订者也非常关注通货膨胀目标制发展动向,理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偏离与收敛速度、通货膨胀目标制对经济变量动态行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名义锚效应等问题。但是鲜有专家和学者就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标准问题提出系统的观点和论述,只有Sevnsson提出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3条标准: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不仅应该考虑通货膨胀率的稳定,也应重视真实经济的稳定;采用“预测目标制”的内部决策过程,并将目标变量置于优先地位;高透明度和有责任感的中央银行应公布其内部预测,并提供详细的动机和关于工具利率的决策,以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和方便外部对中央银行的审查。借鉴这一思想,本文试图从损失函数、最优工具利率设计、透明度与交流及信誉度3方面探讨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标准问题,并总结可供我国借鉴的启示。
  
  二、损失函数
  
  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应考虑通过膨胀率稳定和真实经济稳定,意味着目标变量应包括通货膨胀和真实变量,Svensson称之为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些中央银行以不同的方式宣布其采用的是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却存在政策目标不明确、政策不透明、对通货膨胀变量与真实变量的重要性缺乏一贯看法、目标之间的跨期替代不一致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直接方式是以明确具体的跨期损失函数做为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这可清晰目标变量及其权重,也可解决目标变量水平和稳定性的期间与跨期替代问题,并为目标变量提供一个明确的顺序设计。
  真实经济稳定可用产出缺口来衡量,那么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损失函数用二次形式表示为:
  Lt=(πt-π?鄢)2+μgt2{1}
  其中:Lt代表t期的损失,πt代表t期的通货膨胀率,π?鄢代表通货膨胀目标,gt代表t期的产出缺口,μ代表产出缺口相对通货膨胀缺口的权重。相应地,t期的跨期损失函数等于现期损失函数与预期损失函数的贴现之和,即Et θkLt+k,Et代表基于t期信息的期望,θ是贴现因子,t+k代表未来第k期。
  另外,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