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对股企业权激励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主要就激励数量过大、企业的成本增加、操控业绩、公司治理不健全、市场失效、职业经理人员市场不成熟引起股权激励失效进行了分析,指出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时,要详细的考虑其股权激励可能失败原因,尽量避免股权失效的发生。
关键词:股权激励;失效;管理层
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已受到大家认同,股票期权激励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对管理层进行激励最重要组成
部分。股权激励机制是一种把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贡献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激励措施,其根本目的在于修正企业管理者利益驱动行为,使之与所有者产权利益保持一致,将其收入的实现与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挂钩,激发管理人员通过提升企业长期价值增加其财富,促使高级管理人员将个人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并使其能够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但是股权激励也会出现失灵的现象,不仅不能使公司业绩增长,还会给公司带来成本,或称为管理层获取财富的工具,或转移支付股东个人财富等。
一、股权激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股权激励过程中一般公司要求员工拿出所购买股票价值的部分资金,而另外的大部分还是由公司出资或者全部由公司出钱购买,这会导致公司的成本增加,这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对管理层进行激励的过程中,要比较股权激励的经营成果是否大于股权激励的成本,如果成果小于激励成本,会使公司陷入困境,因此,当过大的激励力度,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可使公司业绩大幅下降,特别在公司经营较困难时或外部发生剧烈经济波动,如最近发生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会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反而不利企业的发展,股东价值最大化目的也难以实现,股权激励失效。
二、股权激励的数量过大,会使激励效果下降
通常当股权激励的数量不大时,如1-5%时,管理层会将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通常公司管理层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回报,即产生激励作用。当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达到一定规模时,如在10%时,会产生“管理者防御”。管理层拥有了更多的权利,使其能够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忽视其他股东的利益。因此,在设计股权激励机制时,要充分考虑股权激励额度问题。此时,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正好相反。另外,让管理者持有较多股份,可能使其他员工产生不平衡心理,引发新的矛盾,不利于企业发展。股权激励的效果也会失效或减弱。
三、操控业绩使股权激励机制失效
为了大股东和自身利益的经理人,可能会在股权激励之前压低公司业绩,降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预期,来打压股价,股权激励通过后再释放业绩、向投资者描述公司未来蓝图等提升股价的行为。股权激励股票行权后或解禁后,管理层得到的这些标的股票,要兑现后才能最终体现价值,为了高价出售,某些管理层可能会进行利润操纵,甚至不惜虚增上市公司利润,从而达到高价出手标的股票的目的。股权激励反而为管理层获取股东的利益又一手段,使股权激励失效。最近,证监会提出控制股权激励所得收入的上限制度,应为很好的举措,可以起到一定管理层操控业绩的行为。
另外,很多公司大股东控制股东大会的现象较为普遍,股东大会的意志往往体现为大股东的意志,监事会也形同虚设,股权激励的实施方案是以大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设计的。对管理层利益考虑较少,股权激励流于形式,使得利益不一致,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不择手段进行操纵企业利润,很难达到股权激励的目的,使股权激励失效。
四、公司治理不健全使股权激励失效
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时,部分公司管理层名义收入水平一般,但实际隐性收入相对较高,管理层通过转移股东财富,损害股东利益。在这种公司运作不规范的情况下,即使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公司管理层仍然有动力去损害公司的利益,如通过在职费用增加转移公司财富,获取额外的个人好处。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现象严重、约束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是否会演变成瓜分国有资产、掠夺股东财富的盛宴。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的上市公司,激励计划的制订和董事会、股东大会表决实际上都是由公司现任的管理层主导,这和不规范运作过程,与“自买自卖”行为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激励计划不能代表股东的真实意图,就可能被贪婪无度的公司管理层所滥用。
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严重,导致了上市公司大量的短期行为以及控股股东之间的不正当关联交易;对经营管理层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不强,董事会与经营层高度集合,董事兼任总经理、经理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董事会内部监督机制不到位甚至缺失。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股权激励的有效实施。
五、股票市场失效时,股权激励失效
通常公司管理层有一定的任期期限,而公司的持续经营从理论上说是永续的,公司管理层考虑自身利益就有短期行为的动机。如果股票市场为强有效市场,信息传递是有效的情况下,公司高管的短期行为是不会提高公司股价的。但在股票市场为弱有效市场的时候,公司管理层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如减少一些当期的成本费用摊销,即会计处理,使当期短期利润增多,达到提高当期利润目的,而利润的提高,促使股票市场推高公司股价,管理层在公司股票较高时卖出股票,达到获利的目的。经营不善的亏损公司,在市场失效时,管理层通过发布各种信息,市场很难正确处理这些信息,错误的公司预期推高了公司股价,经营者手中的股票股权却有可能获得丰厚的收益,从而出现股权激励的起到反向作用,影响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此种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不少上市公司的经理层操控股价,牟取个人利益,导致激励初衷难以实现,使股权激励失效。
另外,在市场失效时,股市经营好时,股票价格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现有的经营状况和赢利能力,也就无法对公司长期发展状况提供指向;如市场低迷时期,股票期权激励可能失效。低迷股市依然弱化了股价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在这种股价与业绩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实行股权激励有可能出现绩优公司的股权激励不能获利或获利有限。
六、职业经理人员市场不成熟,股权激励难以发挥作用
股权激励的目的是使管理者将其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为公司股东创造最大的财富,而管理人的选聘成为关键,而在中国,特别国企经理人员的任命和流动往往是行政性的行为,并不是由市场来筛选的,有些经理甚至是官员转位,他们把企业当作官场看待。这种不是由市场筛选竞争而出的经理人员,很难激发管理者积极性,而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经理人的价值无法准确衡量。因此,在企业的经理人市场化不够,经理人职业化不强的条件下,推行股权激励,势必存在着不利,使股权激励的效果大大减弱。容易产生管理层借股权激励之名,瓜分国有财产,并未达到股权激励的效果。
股权激励失效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监管问题引起股权激励失效等,因此,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要详细、全面的考虑股权激励数量,股权激励企业的成本,经理人员操控业绩、公司治理、市场失效、职业经理人员市场等因素。尽量避免股权失效的发生,提高股权激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曦.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研究[J].集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