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且呈不断扩散和深化的趋势。我国的金融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损失,文章分析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我国应对危机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业;风险防范
一、次贷危机及产生的原因
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的简称,即给信用状况较差的自然人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是一场由于次级贷款出现坏账所引发的金融危机。
次级房贷危机是典型的政府鼓励居民购房,金融机构又将放贷资产证券化而导致的流动性短缺的金融领域危机。但从美国目前的次贷危机看,表面是房地产泡沫而形成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长期失衡,最终通过与放贷相关的金融领域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其实质是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释放到金融领域的严重危机。
次贷危机从更深层次来说,是放贷机构将这些次级抵押债权出售给投资银行,用获得的收益进行再贷款,而投资银行则将债权重新包装成债券在资本市场发行,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熟悉的次级债。一批次级抵押贷款打包第一次证券化后,成为次级住房抵押贷款(MBS),由投资银行将不同的MBS打包,在证券化成债务抵押债券(CDO),让债券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出售卖,风险高无人购买,于是投行找到了对冲基金,用借来的钱买了这部分普通的CDO债券,因为CDO的利率很高,对冲基金除了利息差还有剩余。然后,投资银行再将CDO嵌入衍生品后,创新出了结构更为复杂的信用违约掉期(CDS)。它是一种对银行间债券业务的保险,购买CDS类似买保险,也就是保险公司为投资银行担保。由于这些高风险的贷款打包后发行的债券化产品回报率较高,因此受到了包括各国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保险机构等投资机构的追捧。
1990年代末开始,美国的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再加上美国的利率水平较低,这种方式能使借款者源源不断地获得资金来源,进而增加了次级抵押贷款的需求。
但是2004年后,随着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美国房价开始出现下跌。这样导致大量已经出售的房屋贬值,导致抵押品价值下降,由此造成越来越多的次级抵押贷款者不堪重负,无力还贷,贷款风险加大,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见图1)。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就目前一些中资银行已披露的数据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中资银行的直接影响有限,仅为我国银行购买美国抵押贷款证券所蒙受的损失。我国有6家大型商业银行在次级债券危机中可能损失49亿元。但是,所产生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它主要是通过影响中资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而起作用的。
首先,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经营活动会受到影响。因为众多的金融机构受到次贷危机冲击损失严重甚至陷入危机时,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肯定会受到打击,进而影响整个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所以我国中资银行在海外的金融机构在当地开展业务时很难避免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其次,次贷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使国内的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使得美国目前内需疲软,而美国作为我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必然使我国出口大幅下降,并最后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所以,中资银行高速增长的利润率肯定会因此下降。最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上升。次贷危机导致我国的出口需求下降,所以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盈利将下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发放的贷款风险上升。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次贷危机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我国的股市。首先,市场传到渠道。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股市大跌,从而使得港股大跌,进而A股受心理影响影响到我国的股市。其次,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投资美国次级债的中资银行受到损失,进而银行股业绩受到影响,所以银行股价受到影响,因此使我国股市大跌。最后,美国次债危机,使得美国消费需求下降,影响到我国企业出口,我国经济步入衰退,所以我国股市基本面受到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虽然对我国股市无直接影响,但产生了很大的间接影响。如上市公司的出口业务受到挫折、股民的信心受挫等。我国经济已融入到国际经济体之中,我国的股市与全球股市的关联度也越来越紧密。因此,当美国因为次贷危机而波及全球股市下挫时,我国股市巨幅震荡也在所难免。
(三)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我国公布的2008年6月外汇储备为1.8万亿,其中大多投资于美国国债及相关债券,在当前金融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可能会遭受损失。而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大量以美国国债尤其是以中短期国债为主,根据美国财政部2008年9月17日公布的数据,2008年7月,我国增持美国国债149亿美元,总额达到5187亿美元,仍为第二大美国国债持有国。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全面下跌,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大大下降。而且,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使我国外汇储备在海外的投资遭受了巨大损失。
三、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由于我国金融系统在次级领域介入有限,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所以,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短期影响有限,但也会间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稳定,所以我国应采取措施去应对危机。
(一)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1、要加强银行机构的审慎经营。美国次贷危机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的风险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由于房价不断上涨而忽视了住房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但实际上,放贷猛增将使房地产市场和住房抵押贷款聚集的风险越来越高,一旦出现群体性坏账,将可能引发巨大危机。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时应该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首先,应该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其次,应对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现象。最后商业银行应该完善银行治理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对于出口企业,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关注次贷危机的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放向,密切监控客户状况,加强贷后管理,谨防对出口贸易企业的信贷风险。
(二)需要尽快建立股市的风险防范机制
次贷危机后,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冲击进一步加大。由内外因素诱发的股市波动可能会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全新的市场制度防范和化解市场的矛盾和风险。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建立健全股市风险的预警、监控和防范机制,完善各类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同时,还要加大对广大民众的金融教育,增强整个社会的风险意识。
(三)加强外汇储备管理,防范外部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持有大量的包括美国国债、公司债等在内的金融资产,风险比较大,因此必须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加强与我国对外经济金融关联度高的国家的风险的跟踪监测,并采取切实措施防范与化解风险。
1、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一方面对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会有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根据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实现会越难。所以要改善外汇储备管理,必须合理控制外汇储备的规模。目前,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由于贸易顺差,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热钱的流入更具有强大的利益动机。所以,要控制外汇储备的规模,必须对热钱的进入和流出进行严密的监控。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扩大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征收范围,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加以合理的控制。
2、优化金融资产与商品资产结构。一国的外汇储备是其国际储备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此,还应有包括黄金储备在内的商品储备。优化一国的外汇储备管理,要求外汇储备必须与商品储备保持合理比例。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长,我国应将多余的外汇拿出一部分来增加石油、黄金等战略物资储备,这也是在美元不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条件下的一个选择。
(四)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我们要意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首先,美国对创新的金融监管不利,鼓励多,监管少。因为美国的金融创新都是从规避监管开始的,所以对创新的监管是不够的。其次,监管体制改革滞后。美国在混业经营向纵深发展的时候,仍保持原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各监管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合作,留下了许多监管真空。
我国目前的监管体制,基本是效仿美国的模式。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再加上中央银行的部分监管职能,可谓分工明确、目标明确、便于操作。该模式适合对严格分业经营进行监管。实际上,当今我国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界限已经模糊,混业经营已初露端倪,虽然这未能得到法律许可,且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的。在此情况下,已不能适应有效的监管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监管效力。因此,我国的金融监管应更多地强化功能监管和贴近市场第一线。
首先,金融监管需更多强化功能监管,监管体系有必要从过去强调针对机构进行监管的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过渡,即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同类型的业务进行统一监管和统一标准的监管,以减少监管的真空和盲区。其次,金融监管应更贴近市场第一线,从金融机构业务末梢上出现的小问题抓起,以防从个别向普通演变,形成大范围的经营隐患,使监管更具前瞻性和有效性。此外,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协调也是尤为必要的。在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创新和衍生品日益复杂的今天,传统金融市场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跨部门的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日趋重要。
(五)审慎有序地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开放
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条件下,全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是次贷危机警示我们,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会造成风险以更快的速度蔓延。次贷危机从美国传导到世界各地,其蝴蝶效应不可小觑。由于金融市场上危机的传导性,因此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当前,开放我国的金融体系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谋求更好发展的举措。但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尚在建设初期,金融产品和市场的抗风险能力都有待完善,这就更需要关注全球金融市场,加大对跨境资本的监管,提高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审慎有序地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开放。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