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斌和他的南街村创业团队,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依靠集体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实现村民共同富裕,过上带有一点共产主义味道的生活,这无疑具有全人类意义。而王宏斌个人的企业家特色无疑是十分浓厚的,同时他又保持了农民的本色,为此,我们做一些深入探讨,当然也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这对南街村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对于别的地方有兴趣的人们借鉴南街经验,都是有益的。
在中国广阔的农村有大大小小69万多个村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十几年在这些村落里面逐步产生了一批善于经营企业的能人,由于他们还是保存着农民的身份,并且依旧没有离开农村村落,还继续和农业密切联系在一起,比如南街村的王宏斌,他们不能说是完全市场化的企业家,但是他们确实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以企业为事业的创业者,我们姑且称他们为村落企业家。下面我们以王宏斌为例就分析一下他们的本色、角色和特色。
一、农民的朴实是他们的本色
王宏斌保持着中国农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又敢干的作风。其实中国依然还是以农民为多数的国家,农民文化依然主导着中国社会。而这些村落企业家的本色正是农民文化的反映。
他们离不开农业这份职业。
即使经营的企业规模大到像南街村集团公司一年销售收入达到16亿元,“王宏斌等人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对和自己生息与共的农民兄弟们有着很深的了解,同时,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有着极清醒的认识。但王宏斌们更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当面对葱郁的大平原上出现荒废了的土地时,总有种自己头上长了疥疮般的难受,就凭着那一份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责任感,他们决定为了土地的光辉明天作一些尝试”,他们在创业的整个过程中有一个理念,那就是“我们都是土地的儿子,决不能做土地的罪人”!正因为他们保持了农民的本色,才使得他们天然地保持了和传统的联系,才得到广大农民兄弟的认同,他们才能在农村,在振兴农业方面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样的村落企业家也就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一批创业者。
王宏斌的农民本色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第一,他的工作离不开农业,村落企业家领导的企业离不开农业,企业员工的职业也保持着农业的性质。第二,他的根本利益是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土地以及父老乡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同时还是村党组织的负责人,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具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革命胜利的,党和农民、农村进而和农业有着文化层面的必然关联。第三,他熟悉创业起步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企业的员工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所以他创业,干出来的企业,其文化特征是自然的、鲜明的。
二、他的角色本质上是集体致富带头人,表现形式上是企业家
王宏斌既是农民,同时又是农民文化的改造者,他不是仅仅限于追求个人的富裕,也不是光只为自己的家庭致富着想,他是超越了小农经济的新型农民,也就是说他是新时代工农联盟的开拓者,他通过创办企业这种形式,使得村落从内部实现工业化,探寻农业从组织形式上实现产业化规模经营的路子,使得农民(peasant)变成农业工作者(farmers),让更多的农民就在自己所在的村落就地变成为工人,变成现代企业的员工。就凭这样的实实在在的创业过程,难道他们还不是富有创新精神,敢想敢干的企业家吗?
同时他们又肩负着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使命,这样一来,他们作为集体致富带头人的角色,就凸现出来,以此区别于那些农民出身,同时又创办企业的农民企业家。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源于法语entreprendre,意思是中间人或中介。到了中世纪,“企业家”指的是演员和负责大规模生产项目的人。到了17世纪,“企业家”指的是与政府签订固定价格合同,承担盈利(亏损)风险的人。最早论述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提隆(Richard Cantillon,1680-1734 年)。在他的论述中,“企业家”就是在市场中充分利用未被他人认识的获利机会并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坎提隆在其著作《商业概论》中认为,企业家的职能是冒着风险从事市场交换,即在某一既定价格下买进商品,在另一不确定的价格下出卖商品。企业家所获得的是不确定收益。
在坎提隆之后,另一位法国经济学家、作家萨伊(Jean Baptiste Say,1767-1832 年) 将“企业家”一词推广使用。当时,萨伊作为新闻记者经常访问英国,在那里,他熟悉了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作品。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没有对资本的所有者和对企业进行组织和经营的管理者或“承办者”进行正式的划分。萨伊注意到资本家和“承办者”的作用与职责是不同的,即使在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萨伊不满意以前使用的“承办者”(undertaker)和“促进者”(promoter)这样的词语,于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表达方式“企业家”(entrepreneur)。萨伊在1800年时曾经这样说过,企业家“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在这里,我们看到萨伊不仅把“企业家”与所有权分离开来,而且,他将提高生产力和产出的职责赋予企业家。
最早将企业家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提出并进行研究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马歇尔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原理》(1890年)中系统论述了企业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