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父母对孩子实施才能教育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让孩子重复做某一件事。这对家长来说,似乎是苦差事,因为他们知道,反复做事对大人们来说是需要相当的耐力的,三四岁的孩子却不一样,孩子们本来就喜欢重复做某一件事,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小孩子常喜欢玩积木,把积木垒起来推倒,再垒起来再推倒;有的孩子在屋子里不厌其烦地转来转去,忙个不停;有的孩子爱玩滑梯,除非父母硬把他拉走,否则他会一直爬上滑下地玩下去。如果孩子做他认为十分有趣的事,那他会特别开心地做个不停。
重复做事是孩子自然而然的一种训练方式。日本心理学家把这种幼儿的特有行为称为“常同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幼儿在事物瞬息万变的过程中,心情总是动荡不定的。所以幼儿想通过“常同行为”来确保稳定感和舒适感。
这种自然性的倾向尤其值得父母注意。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玩滑梯或拉小提琴,两者的区别并不大,不管是哪一种,只要提供重复做事的乐趣,那么孩子就会以大人想象不到的速度玩得熟练起来。而孩子们这种喜欢重复做事的特点对父母来说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一个好机会。
日本父母常运用孩子喜欢重复做事的特点,帮孩子选出他喜欢的游戏,通过练习来增长“能做点儿什么的能力”。在日本工作的三年里,我都住在次子家旁边,次子的儿子昭雄一直把小提琴作为玩具独立演练,而且从昭雄3岁半起就坚持每天练2个小时的小提琴。
一开始,次子抽空对儿子进行指导,并与他一起练习,提高他参与的兴趣;随着儿子技能的不断精进,次子让儿子跟专家学习,然后在家里播放儿子要练习的小提琴曲子的录音,使他自发产生要练习的愿望。次子很聪明地让儿子玩小提琴代替了玩弹球,并且利用儿子喜欢重复做事的特点让儿子学会了一项技能。
当家长摆出一副严肃的“教育”架势对孩子训话时,孩子心里就会紧张。但如果是家长平等地参与并激发、维持孩子的兴趣,就会使孩子在开开心心玩儿的同时不断提高能力。
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是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而是以孩子“喜欢的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能力。次子妈妈不知觉中做了一次教育专家,让我也受益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