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

2008-12-29 00:00:00
中国报道 2008年9期


  这一期的奥运特刊的封面就很吸引我:中国的青花瓷与古希腊运动的完美结合。《中国报道》作为一本经济类的杂志,充分体现了经济类杂志的特点,又把经济话题和奥运紧密结合起来。在奥运赛事的背后,我还能通过它了解到奥运背后的经济话题。在奥运的转播、赞助商、特许经营和门票销售等方面,以及地产、环保、旅游、广告等各大产业中都潜藏很大的商机。现在奥运闭幕了,这些问题也依然值得关注,我自己首先第一个就会关注。我想,这是奥运带给北京收获的一个重大方面。
  北 京 贾芸芸
  
  北京2008年奥运会已经热热闹闹地过去了,接下来还有一个残奥会。但是,残奥会受关注的程度远远比不上奥运会。据我所知,光奥运主新闻中心的新闻机构就骤减为8家。举办残奥会的社会意义更为重大,所以,我觉得人们应该对残奥会也投入较高的关注度。邓朴方就曾说过,看健康人的比赛会燃烧你的激情,看残疾人的比赛则会震撼你的心灵。而现在每一个人都更需要震撼心灵的时刻。
  湖 南 毛振宇
  
  《中国报道》杂志是我一个朋友送给我的,上面的经济信息量很大很全,感觉不错,当翻到“共读经典”栏目时,更是眼前一亮。我十多年来一直在搞企业,商海沉浮,挫折与收益共存。虽说“在商言商”,但是一天忙碌下来,总想读点有历史沉淀感的经典读物,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就想有重点地阅读。钱穆的这本书,讲的是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制度和人事设计问题,推荐者做的点评只是短短千字文,但鞭辟入里,这些看似与企业管理无关,其实什么是企业文化?说到底还是人事和制度的文化。一个朝代的兴衰,一个企业的荣辱,两者看似大小颇为悬殊,但人家老子就认为“治大国”与“烹小鲜”是一个道理。我托人购买了一本,读后颇感充实,不愧是大家典范之作。希望贵刊能避免商业炒作,坚持把这个栏目办好办精。
  河 南 李 刚
  
  我一直在单位的外事交流部门工作,涉足不少经济业务,也经常出国考察一些项目。我本人也亲历过日本高速铁路的方便快捷,一直梦想在自己的国家也有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中国人的铁路建设从清末就开始实施,此后也费了颇多周折,曾经与世界交通的脉搏速率慢了不知道有多远。今天,京津城铁不仅赶上了世界交通步伐,而且通过我们自己的专家努力,通过我们自己的政府支持,还走在了国际前列,不能不说是一件丰功伟绩。中国的铁路建设还有许多弊病,一方面,京津高速铁路迎来了中国高铁建设的“春天”;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还运营着不少“蜗牛”火车,还有物资调度体制的有待改进等问题,存在很多不健全因素。希望《中国报道》杂志能够全方位、多视角记录下当下这个伟大的过渡时代。
  天 津 郑文辉
  
  我在北京生活了七年,见证了这个城市申奥成功后漫长的准备之路,也是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七年。记得刚来北京上大学的那年,我们学校在东五环,当时那片非常偏僻,交通也很不方便。后来地铁直通到校门口,马路也扩建了,周围小区林立。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东移,朝阳区的发展大有迎头赶上之势,央视、凤凰卫视的新台址都搬到了东边,国贸cBD充满国际大都市的气派。
  有感于《奥运“路”上的公私博弈》这篇文章,确实,北京的交通将越来越四通八达,每一个普通市民都能享受到发达的公共交通带来的便利。我想这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必备的要素之一,就是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在为城市建设付出劳动的同时,享受到这个城市给予的诸如信息、便捷、机会等回馈。这是政府与市民、公权与私权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应该贯穿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节,而不仅限于奥运等重大事件的短暂期限。
  重 庆 易 桑
  
  奥运带给中国最重要的是什么?这其实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问题,也许这个问题有点大,不是我这个普通市民能够想明白的,但是当奥运真真切切地开始了之后,我想,我还是通过奥运短短16天期间的生活找到一了。一些答案。每天回家坐的公交上都能看到直播的奥运比赛,一般有中国队参与比赛的时候,车厢里都特别安静,每个乘客都或看或听地在关注比赛。去“鸟巢”看比赛,即使不是中国队的队员,现场的观众也都能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如果有中国队的,欢呼声那就更大了c特别是奥运的志愿者们,奥运期间,只要有志愿者们的地方就都可以看见他们热情的微笑。我觉得奥运期间,北京的感觉更阳光、更融合了。
  北 京 乔 健
  
  从“办最好的奥运会”到“平安奥运”,看上去是办奥运的口号在变,实际上是我们的心态在变。从急于求得外界的认可到以平常心对待,是一个质的飞跃。顾拜旦说过,奥运的真谛是让人们享受参与带来的快乐、平等等人类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因此会赋予每届奥运会不同的色彩和特质,除了一些硬性的软硬件标准外,更深层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很难以好坏衡量。而且是否最成功应交由他者和后人评说,16天的奥运会落幕后,外国媒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比我们自己说更有力度。
  北 京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