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退赛呼唤理性的国民心态

2008-12-29 00:00:00单士兵
中国报道 2008年9期


  8月18日将是运动员刘翔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那天,北京“鸟巢”,奥运的赛场上,他选择退出。
  在中国这个田径水平相对孱弱的国度,刘翔是一个绝对荣耀的英雄符号。四年前走进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一个人的刘翔,书写了世界田径的新格局。但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刘翔又背负了太多的社会、经济、情感、伦理与价值的重量。甚至有人如此评论,“看看刘翔身上背的号码吧:1356,13亿人,56个民族,压力全背在他背上”。这或许只是巧合引起的戏言,但北京奥运让刘翔面对的沉重压力,却是不言而喻的。
  这一切的重量,既有个体英雄主义的崇拜,也有国家情怀的寄望,还有消费主义的渗透,它沉沉地落在刘翔一个人的肩上,也许可能会催发动力,也许成为压垮他身心的重力,总之,都跟着他一起走进赛场,以竞技的方式来寻找合适的落点。然而,这一次,刘翔以一个极其痛苦与无奈的转身,让一切价值与重量的期待,立即错乱与混沌起来。
  不必回避这样的现实,那就是面对刘翔因伤退赛,种种现象都表明我们太多人的茫然无措,甚至有些人的内心支点坍塌,身心处于某种失重的状态。事实上,就在刘翔转身之后,“鸟巢”黯然静默,偶有低泣的声音;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在询问,中国人能接受与承受这样的事实吗;就连孙海平教练也无法自控,泣不成声,以至于未能有效地为公众进行释疑;而网络上更是议论纷纷,网友或有质疑,或有理解,或有无奈。
  这些尴尬与遗憾都清晰地说明,良好的国民心态是多么的重要。正在强大的中国,必须基于国家情怀的理念来关切国民心绪。公众需要知情,民意需要安抚。及时发布刘翔退赛的信息与原因,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有效疏解公众情感焦虑的理性选择。而正确看待刘翔因伤退赛,实际上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梳理国民心态的契机,来为一个大国形成笃定、理性而成熟的国民心态,找到一个最有效的出口。
  本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量远超过上届,居金牌榜之首。特别是在保持乒乓球、举重、跳水等传统项目优势的同时,中国运动健儿在诸如皮划艇、蹦床等领域,也都夺得金牌,显示了中国体育事业正在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实绩足以显扬中国体育的底蕴和水平,足以说明不断开放的中国取得的成就。在这样的语境下审视刘翔因伤退赛事件,可以肯定地说,那只不过是竞技体育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客观情况,既不能由此否认运动员本身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更不能真正影响到中国体育的地位、风采与荣耀,也无损于中国向世界畏示的形象与实力。
  更何况,奥林匹克的精神价值指归,也绝不体现在某一个人所取得的荣耀之上,顽强拼搏、平等参与、尊重人性、讲求人文等精神价值,则是更为理性的诉求。本届奥运会,既是一次竞技的盛会,更是一次文明的盛会。中国向世界全面展示出以人为本,讲究人文关怀的一面。尊重人性,尊重人的健康,就要尊重运动员退出比赛的权利。而刘翔说得已很清楚,“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不会退赛”,在赛场,他也曾以无比坚韧顽强的姿态向公众清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一个人的刘翔,本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国民心态。
  当然,刘翔退赛带来的尴尬与迷乱,必须得到一个清醒的消解与疏导。面对刘翔退赛,我们更应该学习对生命规律、体育规则和共同价值的认同。显然,成熟的国民心态需要我们有开放的心态,有理性的思维,有自信的表现。这一切依赖于平时的培育。只有不断从政治、文化、教育的层面,通过为每个国民提供完整的国民待遇,赋予国民各种权利的有效实现,破除陈旧滞后的文化传统束缚,才能使国民形成基于正确价值观之上的理性判断。刘翔退赛某种意义上是_面镜子,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国民心态背后的制度与文化存在的不足。
  一个崛起的国家,需要理性的国家情怀与健康的国民心态。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专家就曾强调,与政治、经济取得的巨大进步相比,中国的国民心态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实际就要求,不能让中国国民的心态,再傲慢地守在自以为是的狭隘现代里,而应该将那些零散的、疏离的个体偏狭的情感与情绪连接起来,转型成一个在不断开放的社会里必须的精神相通与价值认同,来告别某些错位的焦灼与迷乱,从而跟上时代列车的步伐,向世界展示崭新、自信而成熟的国民风范。显然,这需要国家与国民为之作出更多探索,付出更多努力。
  刘翔退赛,奥林匹克精神继续,中国体育的辉煌会继续,国家形象与综合实力会继续强大。而我们国民,面对刘翔转身留下的孤独背影时,不应该目光迷离,心态恍惚。我们应该借此来全面梳理一下国民心态,来清晰触摸到文化那根最深的轴,最终形成公民社会必需的理性、开放而成熟的国民心